都知道“厨出中山菜出凤城”,为古典粤菜贡献了一本《凤城菜谱》的顺德堪称是岭南的美食腹地,当然在广州城中随处可见顺德菜的旗号,但怎及得一番身临其境吃出一些分晓?
南方都市报与风尚周报联袂组织的“‘粤走越滋味’仁孚怡邦———奔驰车主顺德均安美食之旅”作为“粤走越滋味”系列的首站活动,带给人的遐想不是一次类似“干部下乡”的操练,李小龙的故里均安有着许多原乡的审美情趣,比如说我们遭遇的两头憨态喜人的猪。
这种生猛吃猪是一种境界,无关江湖,却有关风月。
江尾码头的烤全猪
在一个已然废弃的江岸码头搭建一个竹寮食肆,分明就是798的思路嘛!
均安的水路枢纽江尾码头如今已无交通的实际用途,改作食肆倒也显得水天广阔,好景致下箸何物?地胆食家推荐说,这码头上也有几样“原生态”的美食,诸如沙姜焗黄沙大蚬和可以当瓜子一样嗑的白灼野生小河虾。不过,今日的“大阵仗”却是一头囫囵烤出来的大猪!
说“大猪”,是相对于广州人司空见惯的烤乳猪而言,一头至少三十斤的猪,在形体上已经很有卖相了,同样是世俗筵席的重头戏,广州的精细烤乳猪已经只是浅尝辄止于那一层皮了,而当下这头“庞然大物”则是真刀真枪地让食客们吃烤猪肉,手起刀落劈下一大块烤猪脸肉,接过来塞入口中狠狠咬下去体验爽韧地一击——— 岂非妙事?
大菜的张罗自是唐突不得,掌刀的是当地的一位全国烹饪大师梁兆荣先生,落手的第一刀“有头有尾”展开了粤菜师傅斩件的套路,一刀从头到尾现吉祥,一刀猪头请出奉天地,然后是游刃有余规格齐整的斩件装盘,一盘盘上得桌来,一次沿承古今的水乡围餐悄然开始。
盘中的烧猪肉斩成二两多一块,皮油肉三合一,这才是从味道、口感、意境三方面同时落口地吃猪肉,鸿门宴上的樊哙仿佛如此,领会一块好的烧猪肉,并非去斤斤计较化皮无渣,在饱满口腔的猪油中还辨得出恰到好处的木炭香气,也算是一种圆满。
宗亲祠堂里的蒸全猪
沙浦的罗家大祠堂并不是对外开放营业的地方,这里的罗氏族人可谓人才济济,粤剧泰斗罗家宝和香港戏剧界的大老倌罗家英都是本地出生,从中可见此处的庄严,问题是这般宝地为何会用来分享猪肉?甚至连蔡澜的美食节目也要专门来这里蒸上一头,与曼妙红颜一道大块吃肉?
由头有两个,其一是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太公分猪肉”的场面今人已不易见,但俚语却博大精深地灵活运用开了,当中的场景种种,不设身处地一番,怎知分晓?
其二,亦是主要的原因,“均安蒸猪”实在太有名了,广州的食肆里也常见这道菜,不过是小家碧玉般斩落盘中恭恭敬敬端上来,与这里深宅大院蒸全猪,宛如猪八戒闯进高老庄,真是大异其趣。
傍晚我们到达罗氏大祠堂时,抹好盐糖胡椒的全猪已经蒸得七七八八了,这果真是一道大菜,方方正正的笼屉要蒸上四十五分钟才算蒸透,在一旁助兴的私伙局票友咿咿呀呀的吟唱中,蒸笼揭开,一片云蒸霞蔚。
那头粉嫩的猪就躺在拱形的蒸架上,由于事先拆过骨头,用瘫趴在一张春凳上来形容会更贴切一些,这也和入口时的丰乳肥臀遥相呼应,随便一咬,带着胡椒香气的猪油便像浆果一般在口中迸裂开来。
到我们这份上,宗法已乱,上桌的猪肉以皆大欢喜的公平为原则,若说烧猪的际遇还以肥为美的话,此时怕没几个人顶得住,虽然那猪油十分的香。
采写:南都记者 闫涛 实习生 郑晓莎
摄影:南都记者 黄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