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09年度启动的东北产区玉米临储政策至今已经实施6年,前几年国家临储政策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护种粮农户收益方面起来 主动作用,但近年来临储托市收购政策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并最终在中国玉米市场形成“堰塞湖”,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观测部李喜贵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做上述表示。
按照大连港(601880,股吧)口平仓价格来看,截至目前,2013/14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创出2.14亿吨新高的市场供给格局下,国家临储政策已经使大连港口玉米平仓价格创出2600元/吨的历史最高,并在国家仓储系统形成高达亿吨的最高库存。
对此,李喜贵认为,2012/13年度国家临储收购3000余万吨玉米,2013/14年度国家临储收购玉米7000余万吨,托市收购玉米导致国家政策性粮油库存的大幅增加 。当前,国家临储收购政策主要构成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托市价格高于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刺激市场主体过度提升玉米生产能力,造成耕地、水资源利用等自然原因来 达了极限;二是玉米市场主体价格预期被严重扭曲,贸易经营企业空间缩小,造成产区和销区、东北产区和华北华中产区、原粮和产成品价格出现 倒挂。实质影响体现在企业不存粮、农民不存粮,而政府粮油库存则创历史新高。三是国内玉米价格连续提高的背后是国内外玉米价格差连续扩大。国内玉米进口压力激增。
“国家收购3500万吨以上玉米就已经打破了市场供需平稳 点。”
“从产量方面来看,国内玉米今年基本坚持平稳 ,减产幅度不大,但需求方面则有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出现 较大幅度的下滑。”李喜贵强调。市场终端需求不足已经开始影响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特别在刺激终端需求手段有限的情景下,今年国内玉米销售和秋粮收购面临较大的压力。所以2014/15年度临储收购量可能会大幅下滑至不足1000万吨水平,同时,由于临储收购玉米摘 取顺价销售政策,下一年度的市场结构型行情分析难以涌现。
李喜贵认为,生猪行情,国家2014年玉米临储政策仍将主导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今年部分地区玉米减产难以对市场供需构成实质性影响,分析今年下半年玉米市场要对上半年的市场主体误判进行纠偏,在临储玉米托市政策来 达一定规模之后,市场主体入市摘 购玉米主动性会提升。
(责任编辑:HN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