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刘开雄、赵晓辉)随着我国玉米进入收成 季节,关于玉米临储托市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尽管业界对临储托市各有说法,但面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过剩的局面,临储仍是化解数量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临储的价格也成为关系来 整个玉米产业链企业生存的关键。
今年夏天,我国玉米主产区遭遇旱情,影响了今年的玉米生产,但22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参会业内人士在整体趋势上都比较认可今年是丰收年份,虽可能较2013年的历史最高产量低,生猪价格,减产在5%左右,但仍有望超过2012年总产量。
中粮贸易有限公司柴小峰认为,自2009年发生旱情之后,国家对农业抗旱投入很大,从旱情影响上看,今年旱情范畴及强度都不及2009年的旱情,对总体产量的影响要远低于上半年的市场预期。
然而,我国现在的玉米加工需求已经远远落后于玉米的生产能力。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当年的供给能力已经高于当年消费将近4000万吨。
“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作出的平稳 估量 ,今年临储玉米托市收入量如果来 达4000万吨的时候就可以帮助流通市场实现供需平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观测部李喜贵表示。
但是,来自玉米产业链下游的消息并不乐观。由于近年来国储价格连续升高,导致玉米加工业成本连续上升,虽然下游企业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技术升级等方式尽可能地缩减成本,但几乎都处在亏损的边缘。
“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朱勇生表示,由于国内玉米成本高企,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举步维艰,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低廉,对国内企业又造成庞大的压力。
朱勇生指出,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7年中有5年是亏损,“现在中国的玉米深加工行业整体上都处在盈亏平稳 点上下。”
来自饲料业的消息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养猪业,目前囤栏的情景比较严重。虽然短期内有助于增加 对饲料的需求,但中长期而言却是一个利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当前饲料业的开工率很低,甚至不足60%。
下游企业正在盈亏平稳 点上挣扎,客观上就减少了玉米的实际需求。在数量上,通过国储消化过剩的玉米,这有利于市场的供需平稳 ,但是收储价格过高导致下游企业缺乏原料,而国储库容不断告急。此外,国储拍卖的顺价销售政策让企业从国储拿量的成本只增无减。
关键就在于收购价格怎么定。目前,今年的玉米临储价格尚未公开,“现在棉花、大豆都在试点目标价格机制,渴望 能够尽快将玉米也列入试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中国养猪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养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