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滇油脂化工厂里,油罐和泔水残渣随意摆放着。本报记者 吴昆 摄
深度报道:泔水争夺战 “后遗症”如何解决?
●养殖户的两条退路:移 走、转行
●企业的多种担忧:缺设施、执行难
《昆明市餐厨垃圾治理 办法》(听证稿)(以下简称“办法”)将于5月31日举行听证。如果听证稿中的办法得以通过,则掩饰从理论上会涌现两种好的现象,第一,生猪价格,所有依靠昆明市大小餐馆泔水作为主要饲养料的生猪养殖户将再也买不来 这种低廉的“饲料”,养猪户或转移阵地,或舍弃 养猪;第二,市民在餐桌上食 来 地沟油的几率可能因此降低。
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统一泔水归收是否就切断了地沟油源头?昆明市是否有能力处理全市地沟油、泔水的企业?在生猪价格不涨的情景下,养殖户的利益如何保证 ?而且,昆明禁止了私人归收泔水,其他地方可会雨后春笋?
流程图
看地沟油如何从餐桌归来 餐桌
养殖户们的“顺手一捞”
说明地沟油的产生和流向并不是多复杂的事情。“你去餐馆食 饭,剩下的饭菜由服务员倒进泔水桶。下午我们就骑着车把收来的泔水拉归回煮沸喂猪,顺带把漂浮的那层油捞起加工,积攒来 一桶时再卖给生产食用油的作坊,他们二次加工后再卖给餐馆,然后又归来 你饭碗中。”养了6年生猪的老马向记者透露着一些内幕。老马在西山区碧鸡镇长坡村拥有一个中等偏下规模的养猪厂,养了74头猪。
每天,老马都要骑着他那辆大约能装四至六个泔水桶的电动三轮摩托,来 昆明市区各个联系好的餐馆收集泔水。我们去来 的时候,他正在将泔水从桶里倒来 灶台上容积一吨的大锅里,“泔水要经过高温煮沸才能喂猪,不然(猪)容易生病。”老马说。当然,此后还有一个重要步骤——捞油。
“会有人定期来收购,我们只要把这些捞出来装在桶里就行了。”老马说,这样的一桶油(50公斤)能卖来 165元,钱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吸引众多养殖户“顺手一捞”。而这,仅仅是地沟油的第一个生产渠道。
餐馆也可能“自产自销”
“更多的时候,餐馆会自产地沟油。”老马表示自己养了六年猪,很熟悉餐馆的运作情景:“像我们收来的泔水,其实上面的油已经很少了,为什么?餐馆自己消化了。”在老马口中,地沟油的制造只需要两口锅,“先把油放第一口锅里煮,分离出水,然后再放来 第二口锅里滤去杂质,简单得很。10吨泔水能炼出6吨的油,用不完的再卖掉。”
老马的话明显有点夸张,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地沟油提取的利润空间很大。或许,这也是大量地沟油得以存在的理由。
这些年,老马从来不敢在外面食 一顿饭,每次外出收泔水,用来充饥的都是包子、馒头。他在昆明工作的女儿,也从来不敢叫快餐。“你说作为一个人,我当然也想外出的时候能爽快地食 顿饭,从这点来说我是支持政府的这个治理 办法的。但是从一个养殖户的角度看,这个办法不可能杜绝地沟油,只会提高猪肉价格。”
大问题
养殖户、餐馆的利益差怎么填补
饲料猪vs泔水猪 亏得太多?
老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同样品种的猪,以已有25公斤的小猪喂养为例。如果用苞谷面喂养,一头一天的花费是5.3元,加上作为辅料的糠皮,一天1元,总共就是6.3元。而一头猪一天平均长4公两,按照现在毛猪的市场价格,4公两就是4.3元,即一头猪一天要亏本2元。如果用泔水喂养,74头猪一天只要20元的泔水开销, 成本即0.27元一头,利润为4.03元。两种喂养方式,得出的差价是一头一天6.03元,以老马的养殖规模为例,一天就差出446.22元。这个利润差,在《办法》执行之后该如何来填补呢?
老马倒是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 第一,移 走。第二,转行。反正政府的监管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乡镇,就算你真的覆盖了,我可以去其它省份啊。再退一步,我不干总行吧,但是你得想想,如果大部分中小规模的养猪户都不养猪了,全国的猪肉供应从哪来?还有你杜绝了昆明市的地沟油,那我还可以从其它渠道买来 啊,只是说不那么方便了而已。”鉴于以上几点,老马对于《办法》的执行和最后成效表示质疑。但同时,他又显露出一丝矛盾的表情 :“如果地沟油真的绝迹了,那也就可以在外面餐馆放心地食 顿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