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的大豆风波中,九三油脂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做了套期保值交易,有效归避了“危机”带来的风险,进而成为风波后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企业,成称为国产大豆“最后的守望者”。
不过面对今年的风波,九三油脂不得不筛选黯然转型。
“东北国产大豆压榨工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受今年国产大豆减产以及价格比较劣势的影响,压榨企业的开工率严重不足。转型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九三油脂某销售副总经理向21世纪网表示。
据悉, 面对常年开工率不足的状况,九三油脂正在计划将东北地区的非转基因大豆加工工厂进行改造和转型。上述销售副总经理表示,目前已经开始生产原先不是主业的玉米油和橄榄油。
相对九三油脂黯然转型,东凌粮油则是躺着都“中枪”。
美国农业部再度调高大豆产量估值,受消息影响,大豆、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加速归落。东凌粮油(000893)股价与大豆期货一起暴跌。
资料显示,东凌粮油是国内A股市场首家大豆加工企业,业务包括油脂压榨、粮食贸易、基础物流等。东凌粮油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在今年大豆价格高位时期进行了大量摘 购,并且扩大了生产线。
对于媒体说的“躺着中枪”,东凌粮油一负责人显得很无奈:“公司生产全部依靠进口大豆,而且对于摘 购大豆也没有价格话语权,此次美国大豆价格骤降使公司蒙受了较大缺失 。”
“对于此次损益情景,目前还不太清楚,公司做了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相信对冲之后缺失 不会很大。具体情景要等第四季度公司报告出来。”该负责人对东凌粮油还是充满 信心,因为在2004年当我国大豆企业大都中枪躺下时,东凌粮油因为套期保值成功,不但规避风险而且还充分纯利,顺利借壳上市。
2004年风波再现
“美国农业部和大豆协会是否提供虚假数据误导市场”,是国内期货界很多人质疑的另一话题。
此次美国大豆价格骤涨后大跌,与2004年的大豆风波有着惊人的相似。
2004年上半年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一度涨来 了30年来的新高,中国不少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正是在此价格顶峰期签下了摘 购合同。但随后价格又迅速下跌,最大跌幅约50%。部分中国企业因为原料价格大起大落最终不得不筛选退场,外资则趁机廉价收购。
对于2004年大豆风波,美国大豆协会的说明是,当年天气情景与农业部最初猜测 不同,2004年美国大豆是历史上罕见的丰收年,产量比平均年产量高出了8%-10%,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价格大跌。
美国方面说明称,中国大豆企业中枪不属于他们的阴谋。
今年初以来,美国农业部大幅度调低美国大豆产量,因素是美国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将造成大豆等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国际粮食价格遂开始走高,反常 是国际大豆、豆粕价格涨幅庞大。
今年年初,国际进口来 岸的转基因大豆价格每吨约3800元,而来 9月,已升至每吨5100元,涨幅高达34%,不少的中国企业证实在这样的价格高点大肆摘 购。
而今美国农业部调高大豆产量估值,进口大豆的价格应声而降。从九十月份的每吨5200元归落至近期的4300元。
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网表示,虽然大豆价格的事情比较复杂,但是拨开其他层面看源头,其实这是跨国公司对大豆出口的一既定策略。
据费解,近十几年来,美国一直把扩大农产品出口作为农业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美国农业部在几年前就将“努力扩大转基因农产品的国外市场”写进了其21世纪农业出口战略中,并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将加大国外市场开发方面的投入;同时连续 将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一些国外市场作为重点来经营和支持对象。
“他们的战略线条已经很含糊,就是要控制整个全球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中国是用豆大国,人家一直在盯着你。”上述估量 人士表示。
被盯上后,我国大豆行业多次 被“忽悠”仿佛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美国农业部的此次‘忽悠’,让我国大豆产业链危机再度赤裸裸地出现 在公众的视野。这也透示着我国粮油自给率的逐步下行,粮食发展滞后的问题已经显现。”一位不愿具名的宏观经济学教授向21世纪网表示。
作为重要油料作物,大豆压榨产品豆油能通过食用油市场直接影响物价,豆粕则通过饲料影响肉禽价格间接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传导,对国内物价造成全局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