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中西娄村的庄稼地里,57岁的农民娄玉水滔滔不绝地讲起合作社的好处。
“统一供种,今年的玉米种是合作社统一帮大家订的,一亩地就35元,俺们自己买的话要花45—48元呢;统一种植模式,合作社对玉米的行距、株距都有统一请求,这样做合理密植、透光性好;统一施肥,合作社帮大家订的玉米专用复合肥120元一袋,市场价要135元;统一病虫害防治,一亩地就花两三元钱的工本费,农药也比市场上便宜四五元;统一机收,国庆节后就该收玉米了,合作社的粮食面积大,谈下来的价格比市场价便宜5—10元……”
合作社社长娄希国是个种粮大户,种了102亩地。他说,合作社的全称叫中西娄益农粮棉种植合作社,去年才刚成立,入社社员400多户,土地3600亩,包括了邻近的五六个村庄。“病虫害防治的面积更大,有1.5万亩呢。”原先 ,合作社还成立了一个专业植保队,购买了20多台机防设备。
“今年7月份玉米田里闹虫灾,要搁以前,背个喷雾器手动打药,生猪行情,一天最多打5亩;现在有了机器化设备,一个小时就能打六七亩。”植保队员娄西艮说。
“合作社统一治理 的地就是产量高,俺去年的小麦收了1200多斤,比合作社的少了百十来斤;今年加入合作社,玉米估量 能收1600斤呢!再赶上玉米收购价格高,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呀!”娄西艮今年42岁,原先 在外地打工,今年春天才加入合作社,同时成为一名植保队员。“现在不想出去打工了,下一步我还想多承包些土地,跟着专业合作社一起把规模做大!”
东阿县副县长姚炳辉表示,全县像中西娄益农粮棉种植合作社这样的还有十几个,今后将加大对粮食类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治理 ,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分析今年东阿县的秋粮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实现持续8年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