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程晖报道 日前,记者从乌克兰农牧集团ULF在北京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获悉,根据中乌经贸合作的协议,乌克兰农牧集团将为中国提供玉米,而首批玉米最快将于年底抵达。据悉,这批玉米大致有10万吨,已经储存在乌克兰港口,随时准备装船运输出口。
乌克兰农牧集团ULF董事长奥列格·巴赫马久科表示,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该集团分别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玉米供应和购买粮食运输船的合作备忘录。根据与中粮集团签署的备忘录,ULF作为黑海地区最大的谷物生产商,将与中国最大的谷物贸易商中粮集团,就实施玉米供应进行合作。与熔盛重工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包括:ULF将向熔盛集团购买两艘粮食运输船,同时后者将提供3辆粮食散装车辆。ULF集团还与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同促进两国企业合作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展开深入合作。
这是继中乌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乌克兰玉米出口中国的检验检疫合作协议之后,两国企业对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奥列格·巴赫马久科在签署仪式上表示,“非常高兴能与中国企业达成这些合作共识,它不仅帮助我们尽快实现将玉米出口来 中国,也使中乌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传统的欧洲投资者在乌克兰投资大幅度减退,中国作为乌克兰最具潜力的农业合作伙伴,具有市场和融资方面的优势。我们非常器重与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渴望 能为中国提供质优价廉的粮食产品,同时拓展和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中国国内玉米和粮食需求上升,这推动着中国觅 找新的、多元化粮食进口源。权威部门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国内玉米连年增产,养猪网,但由于玉米深加工产品和畜牧业需求上升,我国玉米进口需求仍连续增加 。自2008年起,中国年度进口玉米量持续4年涌现增长。
乌克兰作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其农产品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且其优质产品满足欧盟食品标准不含转基因。截至目前,乌克兰能够平稳地提供1000~1500万吨的玉米出口,可满足中国在未来几年对质优价廉的粮食产品进口需求。这使得乌克兰成为了继美国、阿根廷之后,中国粮食进口来源的新筛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