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五轮驱动”让玉米机收驶入“快车道”
【 2013-10-11】 【来源: 长治日报】 【网络编辑: 蒋亚春】
本报讯“三秋”时节,正是收成 大忙季节。家住潞城市翟店镇东天贡村村民李师傅告诉记者,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收割玉米的时候显然感觉穿梭奔波在田间地头的收割机多了起来。他家种的3亩玉米,全部是收割机作业,既能把玉米收割得又快又好,还能够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可谓一举两得。该市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潞城市在推进玉米机收方面实施了“五轮驱动”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机收率来 达30%以上,机械化秸秆还田率来 达22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来 达70%。
第一 是行政推动挠 落实。玉米是潞城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市粮田面积的70%以上。近年来,该市在基本实现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把农机化发展重点转移来 玉米机收工作上来,确定了 “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全市整体推进”的玉米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持续三年以政府名义下发推进玉米机收、严禁焚烧秸秆的文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挠 、乡镇配合、农机户实施的玉米机收新格局。二是政策驱动挠 投入。近三年,潞城市共落实省级以上补贴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70%以上资金重点用于补贴玉米收成 、保护性耕作机械配套方面。该市在财力紧张的情景下,仍拿出100万元,专项用于农机燃油补贴、玉米收割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累加补贴。三是宣传发动挠 氛围。通过开展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大宣传、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和各种培训会、演示会、推广会,对广大农户、农机操作手、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培训人数5000余人次。四是示范带动挠 典型。潞城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组织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优势,保持示范带动。目前,该市12家农机合作组织共拥有玉米收割机39台,其中一家来 达5台,平均每户社员1台。同时还大力推行玉米机收跨乡、跨村作业。分析今年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跨区作业将超过50台次,作业面积突破3万亩。五是服务促动挠 创新。为提高玉米机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猪行情,市农机部门保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玉米机收与护林防火相结合,大力实施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整地一条龙作业,有效加快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进程。
(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