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目前正在领导一项联合研究,旨在控制玉米致死性“坏死病”。该病于2011年在东非某农场首次被发觉,生猪行情,是由两种植物病毒联合侵染所造成,能导致玉米100%失收。如今,这种新型病害已经在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蔓延,并造成重大缺失 。
CIMMYT病理学家George Mahuku称,开发坏死病耐性品种是防治该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此,CIMMYT率先展开对MLN抗性资源的鉴定,并加快研究制定控制病害发展与传播的计策 ,CIMMYT肯尼亚农业研究所坏死病挑选 中心和玉米双单倍体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这将有助于加快坏死病抗性品种的开发。
不仅如此,CIMMYT还将与国际昆虫生理学与生态学中心合作,通过估量 坏死病在蚜虫、甲虫和蓟马中的传播,来设计适当的策略应用于玉米疾病防治中。
另外,种子运动对提高生产力和扩大遗传基础起来 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避免坏死病通过种子传播,科研人员还要确保实验过程中每粒种子都绝对洁净,以便将意外降低来 最小程度。
在日前召开的肯尼亚种子贸易协会国会上,Mahuku还唤 吁建立坏死病筛查的标准化协议,以确保相同的材料可以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来 达信息的和谐畅通。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阻止这种疾病,因为它会影响主要依托 于玉米的粮食安全。”Mahuku表示,CIMMYT将通过组织会议及制作视频等方式,提高各国识别坏死病和防止该疾病传播的能力。
对于此项研究,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及先正达基金会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李木子编译)
[责任编辑:吴劲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