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1月06日讯
宏观盘点
随着南美大豆进入重要生长阶段,南美大豆产量与天气题材再次成为豆类市场焦点。虽然最近几周南美涌现降水,并且我国临近春节假期,养殖业饲料需求进入淡季,但美国大豆库存偏紧、MIR162转基因玉米与DDGS严检不断,都将连续 支持豆粕市场。过去几周里,南美地区天气涌现分化:巴西降水较大,但分布不均,东南部甚至发生了1990年以来最大洪水;阿根廷气候居高不下,一度引发作物生长会受损的担忧。就目前来看,在南美大豆产量确定之前,生猪行情,豆类市场仍将因南美地区天气变化而剧烈震荡。由于我国2013年大豆压榨利润丰厚,且蛋白原料消费强劲,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再度提升至93%之上。但最近几个月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大豆来 港量显然低于预期。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进口大豆来 港418.69万吨,11月来 港603.04万吨,而分析12月来 港670万-690万吨,三个月累计来 港量显然低于之前预期的1900万-2000万吨。就数据来看,截至12月12日,大豆累计销售量3904.15万吨,完成了年度销售计划4014万吨的97.26%;美豆已装船量为2049.21万吨,其中中国装船1459.06万吨,未装船数量为1024.07万吨。就数据来看,未装船数量并不多,在南美大豆上市之前不会实质增加 国内大豆供应。最近几年,我国豆粕饲料消费逐年增长,且部分时间增幅较大。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豆粕饲料消费增长15.6%,2011年增长9.7%,2012年增速下行来 5.6%。由于生猪、畜禽等存栏较高,分析2013年中国豆粕饲料用量增速为6.1%。虽然今年涌现禽流感,损及禽类饲养,但端午节后的大额补贴,使得禽类饲养迅速恢复,从而拉动饲料原料需求爆发式增长,这也是年度豆粕消费未有降低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我国港口地区豆粕库存为50.5万吨,较11月底增加 8.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4.1万吨;豆粕未执行销售合同约为251万吨,较11月底增加 73.6万吨,同比增加 107.6万吨。由于国内豆粕提前预售,其消费淡季的供应压力与库存压力被化解。这也证明豆粕刚性需求的存在。除此以外,由于美国大豆压榨与中国类似,利润非常理想,其大豆库存显然降低,这使得后续市场调整空间受来 限制。并且,南美大豆收成 上市季节逐步 来临,但拥堵的物流和世界杯,都可能使港口阻塞,船期延迟,不排除市场摘 购重新转向美国的可能性。并且,就近期来看,美国农户惜售情绪开始增强,而我国饲料原料供需格局仍旧 坚持紧平稳 状态,因而,短期调整并不会改变豆粕之前的强势运行格局。
操作建议
周五豆粕1405低位波动,报收阳线,从短期来看多头仍具有上冲动能。12月初以来,在周边粮油类期货价格大幅走低的不利环境中,大连豆粕期货价格仍坚持高位强势振荡,远月合约价格甚至刷新前期高点。这一方面是由于外盘大豆近期坚持稳中趋涨走势,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豆粕需求仍旧 旺盛,油厂挺价。巴西丰产预期仍是美豆上行最大的阻力,美豆期价料将连续 高位整理。国内方面,豆粕现货受来 潜在的供给压力料将连续 向下调整,不过相比豆粕现货,期货合约由于大幅贴水已经大体反映了基本面状况,因此归落幅度料将有限,短期料将追随美盘连续 高位整理,要想有效突破区间上限还需阿根廷天气的进一步恶化。操作上,豆粕05合约区间波动3300-3500,高抛低吸,仅供参考。总之,尽管南美新作大豆产量前景良好对豆粕市场形成长期压制,但国内大豆现货供给压力偏弱和豆粕饲料主动性需求较强均支撑豆粕价格,豆粕后期仍倾向于高位振荡。综合来看,南美大豆的丰产预期始终压制着豆粕价格的上涨。明年1-2月中国进口大豆来 港量将依然较大,且随着明年1月中旬前后我国生猪大量出栏,豆粕需求将大幅减少,豆粕价格难以涌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短期在需求尚未完结前,豆粕价格或依然坚挺,且中国退运DDGS风波亦对价格构成支撑。不过需要预防 需求旺季过后,南美大豆收割期临近的归落风险。盘中具体点位指导。
(文章来源:期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