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供求快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生猪价格汇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平稳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晓

来源: 互联网   2014-07-07 14:29:50   查看:  次

发文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文  号:黑政明传〔2007〕8号

发布日期:2007-8-24

执行日期:2007-8-24

生效日期:1900-1-1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平稳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精神,切实做好促进我省生猪生产发展和平稳市场供应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晓 如下:

  一、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主动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为保证生猪产业基础的平稳,设立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对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各地要按照《黑龙江省能繁母猪补贴资金治理 暂行办法》请求,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来 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手中。

  (二)主动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中央及省级财政负担70%、市县级财政负担10%、养殖户(场)负担20%.保监、银监、畜牧兽医、财政等部门要建立相互协作、共同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联系机制,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保险机构要尽快开发保证 全面、通俗易懂、价格统一、操作性强的能繁母猪保险产品。

  (三)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要加大对重点原良种场、扩繁场、生猪改良繁育中心的投入力度,加快改造、扩建原种场、扩繁场和资源场等部分种猪场,提高供种能力。加快推广生猪主产区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生猪品种改良水平和繁育速度。

  (四)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和贷款风险、保费的补助等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奖励资金用于大型规模化饲养场(户)的扩建,支持生猪生产合作社和其他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培养和生成,提高生猪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病害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逐步形成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要建立健全生猪饲养标准体系,在生猪品种筛选、饲料、饲养治理 、畜舍建设、防疫以及猪肉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运输等环节,制定全过程的治理 技术规程(标准)。鼓励 建设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重点挠 好年出栏1000头至3000头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兼顾年出栏300头至1000头的重点养殖户和年出栏3000头以上大型养殖场(小区)建设,强化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六)改进扶持生猪生产金融服务。鼓励 各类金融企业为生猪生产提供贷款扶持和信用担保服务,适当调整生猪贷款约期,通过展期等形式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摘 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和固定资产担保等多种形式,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

  (一)加强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及时把疫苗下拨来 养殖场(户),确保免疫密度来 达100%.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疫需要组织扑杀的生猪要参照口蹄疫扑杀补助标准和负担办法给予饲养者补助。

  (二)加强疫情观测和疫苗生产供应。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观测及预警工作,连续 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地市必须于每日14时前将前一日防控情景上报省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各地要加大检疫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保证 基层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经费。加强对疫苗生产、供应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治理 ,严肃查处买卖免费疫苗行为,严格打击经营伪假劣疫苗活动,确保疫苗质量和使用安全。

  (三)完善畜牧业观测预警系统。加强对生猪等畜禽及其产品的生产、防疫、供应、消费、价格等信息的观测和预警,为广大畜牧饲养者、经营者提供技术、疫情、市场信息等服务。

  三、加强市场调剂 和监管工作

  (一)做好主要副食品供应工作。大型商业企业摘 取定点销售,限量供应,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销售猪肉;通过龙头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保证省内猪肉等副食品市场稳固 、有序。各地要完善平稳猪肉供应的应急预案,切实保证 猪肉供应连续档、不脱销,在节日期间实行猪肉补贴定点供应。同时,要挠 好牛羊肉以及生产周期短、替代性强的禽肉和禽蛋等副食品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加强猪肉产销区衔接合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输成本。引导大中城市居民食用冷鲜(冻)猪肉,科学消费,促进猪肉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加强猪肉及其制品的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的治理 ,严格打击私屠乱宰行为,一经发觉定点屠宰企业有注水等违法行为,一律取消其定点资格。进一步完善猪肉及其制品的准入制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账制度、索证验物制度,严防注水肉、病死肉、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猪肉进入市场。加大对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归访、强制检疫检验等监管工作力度,对发觉有使用病死猪肉、注水肉和疫病禽肉生产加工肉制品或违法使用食品添加物质的要依法予以查处,并吊销生产许可证。对未获证企业一律予以查封取缔,禁止其生产销售肉制品。

  (三)做好主要副食品价格平稳工作。加强价格监管,重点检查群众反映强烈和价格举报集中的价格违法问题,严肃查处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鄙视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以及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保护 市场价格秩序。集中清理针对重要农产品生产、运输、屠宰、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收费,规范政府机关、市场监管机构、检查检疫机构的收费行为,取缔非法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养猪网,切实减轻企业和经营者的负担。

  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

  (一)各级政府要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地方城乡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满足低保家庭实际生活需求,使今年城市低保人均补差额来 达全国平均水平。合理确定城市低保标准指标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和动态补贴制度,建立贫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观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把握 城乡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情景,发觉问题,及时解决。各地要做好准备,必要时运用价格调剂 基金对低收入群体实行定点、定量、定品种价格补贴。

  (二)保证 大中专院校食堂肉类供应。摘 取定点直供、适当补贴等措施,平稳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对省属各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实行猪肉等副食品暂时性价格补贴,以每人每天2.5元的标准补贴来 食堂。对非贫困学生补贴所需资金,由学校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的方式自行解决。

  五、完善猪肉储备体系

  要切实挠 好国家猪肉储备政策的落实,保护 副食品价格的平稳。建立省级和主销区大中城市猪肉储备制度,满足局部应急和保证节假日市场供应,确保猪肉市场平稳。对生猪存栏在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进行调查摸底,把握 情景,为建立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奠定基础。

  六、改进生猪等畜禽产品生产消费据统计工作

  据统计部门要做好产量与价格信息等方面的观测和信息预报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生猪生产信息的估量 和预警;商务部门要完善生猪屠宰量和猪肉等畜禽产品市场销售量的调查据统计;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开展生猪产销情景、饲料加工企业产销情景调查和农户生猪饲养成本情景调查工作,进一步做好价格猜测 预警工作。突出做好生猪、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日观测和粮油肉蛋奶制品及餐饮业价格的观测工作,密切关注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等商品的市场供求、销售数量、库存情景和价格走势,做好粮食收购价格日观测报告工作,确保发觉尤其情景及时进行价格预警。

  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增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和谐 ,定期召开物价和市场供应情景新闻发布会,科学、准确、及时地发布有关信息,引导新闻媒体全面客观准确报道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价格和质量安全情景,大力宣传政府扶持生产发展、平稳市场供应、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和平稳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力度等措施。正确引导社会各方面客观看待猪肉价格上涨,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避免刊播可能引起市场价格震荡、误导消费心理的负面消息,防止不当炒作,努力形成和谐健康的舆论氛围。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人员力量,深入基层,进村来 户来 场,通过宣讲政策、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让农民充分费解各项政策的实施范畴、扶持对象和补贴方式,做来 家喻户晓。要强化疫病可防可控的科学引导,排除 农民增养补栏的顾虑,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

  八、加强对生猪生产供应工作的领导

  发展生猪生产、平稳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各地要提高对生猪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各项请求,挠 紧实施促进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品种改良、母猪猪群保护、疫病防治、保险体系建设、贷款担保、屠宰加工、市场供应、质量价格监管、储备制度、应急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尽快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发展改革、财政、畜牧兽医、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物价、据统计、银监、保监等部门要各负其责,挠 紧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尽快将政策落来 实处。

  各地市、省直有关部门要在2007年8月26日前将贯彻落实情景反馈给省发展改革委。

  2007年8月24日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