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恩施新闻>>经济科教>>本页

尖山仔猪怎样“拱”出山?
——关于尖山仔猪产业的调查与摸索
恩施新闻网 2008年04月24日08:05
记者 姚金阶 胡平重 通讯员 卢瑞超
“黑毛猪儿家家有”。在咸丰,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日常用语,就是这一句看似觅 常的俗语,却成就了“尖山仔猪”品牌,让这里的4万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1993年12月,湖北省据统计局公开一项数据显示,尖山乡以年饲养母猪1.2万多头、年销售仔猪100万头,一举摘得“湖北仔猪第一乡”的美誉。一时间,湖南、重庆、广东、广西等地的客商云集尖山,夺 购仔猪,时价达18元/公斤,邻近乡镇的仔猪也大部分转运来 这里销售。
尖山乡畜牧站站长余成品说:“有一个赶场天,尖山集镇来了28辆卡车,当天就收购仔猪7000多头,成交额250多万元。”
尖山仔猪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好。它们是一种人称“恩施黑猪”的后代。余成品说:“它耐粗饲料,易于饲养和治理 ,它的小肠比其他品种的猪长2至3米。”
据费解,养母猪、卖仔猪在当地已有上千年历史,每家农户养殖1至2头母猪已成为一种传统,尖山也因此成为“恩施黑猪”的中心地带。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从而将仔猪培植成了全乡第一大支柱产业,年产值来 达5000多万元。
乡畜牧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乡母猪存栏量仅5588头。按此运算 ,全乡年出栏仔猪最多12万头。这充分解释,“全省仔猪第一乡”的品牌效应并没有发挥来 最好水平。
分管畜牧生产的乡人武部部长饶有学估量 了尖山仔猪生产面临的问题:
———“恩施黑猪”的优点是耐粗饲料,易于饲养和治理 等,缺点是瘦肉率较低,只有38%左右,随着市场的变化,其产品有可能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而受来 市场冲击。
———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水平不高。目前,该乡只有彭家沟、谢家坝、杨家营、大石沟等4个生猪养殖专业村;饲养2头母猪、存栏量达10头以上的大户只有300多户,且大多数的饲养方法较落后。
———受长期以来养殖习惯的影响,农民养猪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食用和卖钱,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不强。2006年,受市场行情影响,猪价归落,母猪存栏量急剧下滑。———全乡有1万多青壮年外出,家中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这对仔猪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
据费解,受市场行情影响,当前仔猪价格较高,一样 都在40元/公斤左右。有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纷纷出栏,仔猪存栏量大幅减少,不利于市场发展。余成品估量 认为,农民容易受来 短期利益诱惑,缺乏科学规划,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引导,通过平稳存量来平稳市场,营造健康、不断的市场环境。
针对制约仔猪生产的重大问题,中国养猪网,尖山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发展仔猪产业。
———搞好品种改良,在保留尖山原有仔猪品质的基础上,争取“长白×大约克×本三元”杂交生猪品改面达80%以上,生猪品改普及率来 达95%。目前,畜牧站正对17个人工授精站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内三元”生猪品改基地。
———用足用活国家对生猪养殖的产业政策,出台优待 政策,加大规模化养殖水平,力争培植大户1000户以上,专业村来 达15个以上。
———综合改革传统养殖方式,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改老式猪圈为宽广 明亮、通风性能好的水泥平房式猪圈;改熟食为熟生结合;适时出栏,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大力推广科技养猪,提高仔猪的科技含量。连续 保持 春防秋防面来 达100%,有效控制各类疫病,帮助农民降低仔猪生产的各类风险。
———拉长产业链,与龙头企业发夏公司等联办基地,按照“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饲料、统一检疫、统一合同收购”的思路,建立3至5个大型仔猪生产基地。
———强化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农民通过内部联合与合作,将仔猪的生产、服务、营销和分配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切实提高连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增强竞争力,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
———再投资200万元,优化武陵山区最大仔猪交易市场,充分发挥集散地的作用。
———鼓励 有作为的农村青年归乡创办大型养殖场,政府给予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力争5年内,全乡母猪存栏量来 达2万头,年产仔猪40万头,年销售仔猪200万头,争创“全国仔猪第一乡”。
(网络编辑:阿炜)
来源:恩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