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新华视点 ” 记者 肉价跌跌不休,养猪业迎3年来最重亏损年——眼下,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养殖大省的农户叫苦连天,一些地区卖一头猪就赔300多元。 “猪周期”是个老话题。在经历了前年的大涨后,生猪行业缘何屡坐“过山车”?猪肉价格怎样才能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 一头猪赔300元,养猪业迎3年来最重亏损年 “猪价有涨有跌很常态,可降价这么快还是头次遇来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金浦乡养殖户张振华告诉记者,自己的猪场总缺失 超过120万元。在黑龙江生猪调出大县(市)望奎、双城等地,一些小规模养猪户已开始抛售肥猪、退出养殖;部分猪场资金周转不灵,处于破产边缘,养猪业迎来近3年最重亏损年。双城市庆源牧业有限公司生猪饲养量3万多头,现在卖一头猪就赔300多元。这一轮猪价归落始于去年年底。据商务部观测,2014年3月下旬全国生猪出栏价格为11.82元/公斤,同比归落12.2%,累计归落25.7%,创近三年来的新低。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除依然延续年内生猪价格低谷在春夏之交这个特点,供过于求是导致本轮猪价归落的主要因素。 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专家组组长周玉晓等估量 认为,近期生猪的存栏数量基本保持 平稳、略有增长,且2013年生猪疫病较为平稳,生产形势较好导致生猪供应充足。 涨一年跌三年,哪些原因加剧“猪周期”震荡 近十年来,我国猪肉价格变化大概经历了三个周期,其循环轨迹一样 是:肉价归落——大量剔除 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 ——肉价归落,周而复始,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我国的生猪市场基本是按照3——4年一个周期运行。那么,是哪些原因加剧了“猪周期”震荡? “根据2013年数据,全年生猪出栏7.15亿头,这是历史没有过的,当年母猪存栏量也来 达了近5000万头。”河南新大牧业公司总经理李常青表示,“瘦肉精”事件之后,养殖结构和以前大大不同。五六年前,规模化养殖场年出栏1万多头猪就很不错了。现在很多规模场的年出栏量都增至五六万头,仅生猪养殖业内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来 达几十家。 抽样数据也显示,年出栏在500头以上的专业场占比已经来 达60%左右,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单头出栏生猪体重增加 显然。 由于养猪户的徘徊、观望和期盼,反常 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致使一些养殖户盲目购进仔猪,生猪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新的上升周期来临缓慢。 管好政府错伸的手,不能“头疼医头”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处在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上。目前生猪生产调控有一个特点,就是猪价跌了,就收储,发放养殖和防疫补贴;肉价上涨就开始投放储备肉,生猪价格,平抑价格。中国畜牧协会有关专家表示,这种调控对短期内平抑猪肉价格起作用,但某种程度上是干扰了生猪产业内在调整和升级转型的进程。 李常青等建议,“当前政府要做的,是需要对整个养猪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倒逼产业一体化、规模化、标准化升级。” 此轮调整过后,生猪养殖将进入“微利时代”。市场估量 人士认为,连续加强并完善生猪价格预警也是减少猪贱伤农的必要措施。现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都有供求信息发布网站,但没有实现共享整合,起不来 指导作用。 (据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