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大豆来 港缓解国内现货的供应压力,加上近日降雨天气的缓解,豆粕下跌整理,但考虑来 后期利空原因淡化,豆粕下方空间将受限。目前豆类承压下跌,但考虑来 需求预期、油厂的挺粕心理及远月合约严重贴水制约,豆粕下方空间料有限,中线易涨难跌。
南美大豆来 港缓解国内现货的供应压力,加上近日降雨天气的缓解,豆粕下跌整理,生猪行情,但考虑来 后期利空原因淡化,豆粕下方空间将受限。
美豆新作丰产预期已偏高
截至7月15日当周,大豆生长良好率达67%,目前来看尚属于常态年景,在进一步的利空涌现前,盘面连续 下跌动能不足。
不过,考虑来 之前报告将美豆单产已上调为历年最高44.5蒲/英亩的水平,后期天气一旦涌现尤其,单产将存在下修的潜能。今年美豆播种偏晚,为后期8、9月份炒作早霜留下了想象空间。所以中线来看,豆粕存在上涨潜能。
南美大豆集中来 港缓解国内供应紧张
今年南美大豆增产2800万吨左右,但前期因港口货船拥堵导致上市被延迟,近月随着进口大豆的集中来 港,国内港口大豆库存显然归升。大豆供应恢复,油厂开机率增加 ,豆粕现货报价涌现显然松动,目前产区油厂CP43豆粕销售均价在3900元/吨左右,较上月中旬下调300元/吨左右,对期货市场构成挈 累,不过,偏高的豆粕基差相对制约期货价格的下跌。
油厂挺粕心理仍存,需求旺季可期
按照7月12日当天美豆11月船期的基差98美分/蒲、11月大豆期价1257.2美分/蒲运算 ,12月份大豆来 港价分析在4000元/吨左右,按照目前豆油1401合约7174元/吨运算 ,豆粕1401合约3230元/吨,油厂预期亏损220元/吨,支撑油厂的挺价心理。
而终端需求方面,水产养殖旺季,蛋白原料需求本就存有归暖预期,且前期豆粕与杂粕的价差连续下跌后,同作为蛋白原料的豆粕相对杂粕已具有性价优势,更会相对增加 豆粕的摘 购需求。
目前豆类承压下跌,但考虑来 需求预期、油厂的挺粕心理及远月合约严重贴水制约,豆粕下方空间料有限,中线易涨难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