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猪市虽火 出口难度很大
长期以来,我国内地除对少数地区供应活猪外,几乎没有其他出口。国内猪肉出口难度很大,涉及双边谈判、检疫检验等问题,不是我国单方面能解决的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自2月13日以来,由于美国发觉流行性腹泻病毒,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生猪期货价格大涨50%以上,创15年来最猛涨幅。国内养猪行业能否依靠 国际市场,化解过剩产能,破解困局呢?
4月17日,在国际生猪期货市场上,每磅瘦肉猪价格123.5美分,合每公斤人民币16.96元;同一天,国内出栏瘦肉型生猪每公斤均价10.41元。以前国内猪价大幅高于国际市场,近来此消彼长,价格逆转。理论上讲,目前国内猪肉对外出口,价格优势显然。
国际猪肉市场进口国主要有日本、俄罗斯,出口方主要有欧盟、加拿大、美国、巴西。俄罗斯市场主要由巴西和欧盟占据。日本每年进口猪肉70万吨, 主要由美国、丹麦和加拿大提供。各进口国检测标准严厉,通过难度大。比如日本,设立了799种检测项目,涉及添加剂、兽药和农药诸多方面,即便是美国生猪 生产巨头,要通过日本检测也非易事。由于在国际市场不具优势,长期以来,我国内地除对少数地区供应活猪外,几乎没有其他出口。
国际猪价短期飙升,又一主因是资金炒作。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表示,流行性腹泻病毒可能让美国今年生猪减产两三百万头,只占总产 量的3%。由于饲料玉米价过去一年已归落40%,国际猪肉价格难以大涨。期货行情从来都是暴涨暴跌,或许过不了多久,国际生猪价格即跌归原点,复回低于国 内价格的旧格局。
“国内猪肉出口难度很大,涉及双边谈判、检疫检验等问题,不是我国单方面能解决的。双边谈判即使达成协议,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那时形势可能已经完全变了。猪肉对外出口不现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肉食分会副秘书长黄海千说。
发展规模养殖 做大还得做强
市场从来只看供求关系,不看生产成本。养猪业当务之急,一是压缩产能,二是做大做强。托市收储启动后,猪价重回归落轨道,警示人们:猪业脱困还得靠自身
“上半年属于消费淡季,猪价缺乏归升动力,仍有归落空间,但跌幅将趋缓。冻猪肉收储有助于平稳猪价,后期可能以小幅归落为主,归升有望在二季度涌现。”农业部市场预警估量 师聂凤英说。
但要根本上解决猪价不断低迷问题,还得从剔除 过剩产能、做大做强入手。国家据统计局数据显示,生猪行情,我国目前猪场总数约6713.7万个,99头以下规 模占比高达50%。而美国猪场7.1万个,5000头以上规模占60%。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每年生猪存栏1500万头,平均每天宰杀生 猪达8万头。规模化、集约化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成本,提高了其抗风险能力。在猪肉行情最低迷、绝大部分同行亏损时,该公司每头猪仍至少有2美元盈利润。
不过,简单扩大养猪规模,并不必然摊低养殖成本。据测算,目前国内一些大规模养猪场,养殖成本甚至高于中小养猪场。中小养殖场每斤白条猪养殖成本只要5.7元,一些大养殖场则要6.8元或更高。这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成本高有几方面因素:一是大养猪场饲料全靠摘 购,小养猪场饲料可以自配,可以农牧结合;二是大养猪场有设备折旧、贷款利息,小养猪场几乎没 有;三是大养猪场要雇用工人,小养猪场多是家庭经营。”王明利认为,国内一些大养猪场成本偏高,是由于现代化水平不够、经营治理 粗放。
发达国家规模养殖可大幅降低成本,中小养殖场已没有生存空间。我国目前的情景是,猪价深度归落虽能迫使中小养殖户大量退出,但行情一旦好转,中小养殖场又会大批出现。
国内猪价已大幅低于成本,但市场从来只看供求关系,不看生产成本。养猪业当务之急,一是压缩产能,二是做大做强。托市收储启动后,猪价重回归落轨道,也警示人们:养猪业脱困还得靠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