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贤林师傅展现 他亲手烧制的红烧肉。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紧邻着西城大道的金科云湖天都5栋1-1,是一套建面80多平方米的普通房子,但它却有着和一样 的人家不一样的地方—有两台冰箱。房主邹贤林退休前在食品公司工作,喜爱买些肉来冻过以后再食 ,为此,还专门买了两台冰箱。两年前,老邹从食品公司肉品检验岗位上退休后,就经常帮邻居买归优质鲜肉,“发挥余热”,不想邻居们归赠的水果也常常塞满了这两个冰箱。
在老邹看来
好厨敌不过好肉
昨天上午10点过,经过金科云湖天都5栋1-1的该栋住户,很容易闻来 从开着门的房间里飘来的一阵阵红烧肉香气。这倒并不是主人想炫自己的厨技,而是一些邻居经常会来 他家取一些备用钥匙和暂存的小物品,因为邹贤林的妻子陈晓林,是5栋的楼栋长,热心公益。
忙碌了半个小时,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邹贤林走出厨房,不锈钢餐盆里装着的红烧肉块还冒着热气,“等冷了尝一尝我从渝州交易城买归的猪肉的味道,它的确比一样 的肉要香些!”
这身蓝色工作服还是邹贤林在食品公司上班时发的。1971年,他就在沙坪坝的屠宰场学过杀猪,是个“资深杀猪匠”。“现在屠宰都机械化了,但程序还是不变,进热池、上冷桌、把猪儿挂起取肠肠肚肚。我没有多少文化,技术还可以,当年沙坪坝区的宰工比赛,拿来 过第三名。”说起当年,老邹还很骄傲。
在邹贤林看来,好厨敌不过好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这个菜味道好,更多是因为肉品所赐。他用手指比划了一下肥肉的厚度说,“这是二指膘,最适合做红烧肉、烧白。这种喂粮食长大的猪和那些喂饲料长大的猪,外观上不易辨认,但肉味却有天壤之别。”
老邹还有着8年从事肉品检验的经历,这也是他能熟练 地在各大农贸市场上“淘”来 上等猪肉的因素,因此,在云湖天都5栋200多家住户中,老邹也算小有名气。
在邻居看来
他买肉价低质高
老邹会买肉的名气传出去后,有些邻居便开始请他代购一些优质猪肉,不少人因此也享了不少口福。
邹贤林打开两个冰箱的冷冻室,里面放着好几个塑料袋,装着不同的肉品,“邻居们的肉都取走了,这是我自己家的。”
自从一年半以前开始给邻居代购肉品以来,老邹常常有种满载而回的感觉,“我老家在涪陵李渡,以前农村赶场也这是这样,帮哪家多割几斤肉,就帮人家一个大忙。”
同楼层的邻居夏欧一家经常托邹贤林代购肉,“有时我们上班忙不过来,家里又没有肉了,只好请邹师傅帮忙带点。后来我们发觉,邹师傅买的肉比我们选的肉好不说,还便宜,久而久之,我们都习惯请他带肉了。”
5栋住户赵在珍每天都要带快满一岁的小孙女,“平时走不开,而且我又认不来 肉,那些肉的名称对应的是猪身上哪块地方我都不晓得,每次买归回的肉的价格和质量都没得邹师傅买的好。”
老邹义务为邻居们做的这些好事,邻居们也看在眼里,不少人经常带些土特产给他,常常把两个冰箱的冷藏室都塞满了。
在肉贩看来
对他都是说实话
说起和肉有关的话题,邹贤林眉飞色舞,“马王乡农贸市场和渝州交易城的肉价,有时相差两三块。”15日是渝州交易城农贸市场的赶场天,他又准备给4家邻居代购30多斤鲜肉归回,年底来了,买肉的人多了起来,有时好一点的肉,去晚了的话就买不来 了。他曾有几次“打白板”的经历,围着肉摊转了好几圈,也选不出合适的肉。
邹贤林能够以较低价格买来 好肉的因素是他懂行,马王乡农贸市场上好几个肉摊老板,一看来 邹贤林来了,远远就会打招唤 。渝州交易城的肉贩则晓 道,邹师傅一出手,就是十几二十斤,是散客中的“大户”,还有些人误认为他家是开饭店的。
“现在,我根据肉的成色和他们砍价,一样 都能成交。”邹贤林说,摊主们对他都会说实话,哪些是饲料猪,哪些是粮食猪,哪块肉适合啷个食 ,从不掺假。
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来看看邹氏选肉法
邹贤林说,买猪肉要先看颜色,常态的猪肉是浅红色的,如果是死猪肉,那么颜色就会红得不常态。
猪身上的肉,只有里脊肉炒出来是白色的,其他部位的肉炒出来都是微红色。所以外面卖的里脊肉末里容易夹杂鸡肉,但是能食 出来两种肉的口感不一样。
对于猪身上最嫩的眉毛肉,邹师傅建议用来做肉片汤,好的眉毛肉用手一拧,就能拧烂,如果拧成股或者丝的,那就是不好的肉。
对于牛肉的选购,邹师傅也有自己的办法,牛肉要买看起来比较干燥的,生猪价格,用纸巾或者手捏一下肉,如果出水,那就是注过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