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抚顺天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毕慧芳
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种子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良种更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新农业竞争的核心。新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有先进种业的带动,而种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
在中国种业中是中国的三大主粮,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万公顷。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顺利实现“九连增”,玉米增产是关键。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玉米的重要性会越发突显出来。玉米产业与养殖业直接相关,如要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为满足肉类需求衍生出的玉米饲料需求将日益增长,我国对玉米的需求将大大超过水稻、小麦等其他主粮。2011年至2012年中国创纪录的玉米进口量(550万吨)推高了芝加哥玉米基准价。对玉米连续增长的需求问题直接关系来 国家粮食安全,使得中国面临庞大挑衅。此外,玉米已经基本普及播种杂交种子,这意味着农民每年都需要购买种子来播种,种子的优劣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认真研究“新四化”中的玉米种业至关重要。
一、“新四化”中的“新三农”
种子的直接消费者是农民,只有真正费解农民,把种子“种”来 农民心中,才能更好的种来 农民的田中。因此研究种子问题,必须先费解农民。在“新四化”中,“三农”会有很大的改变。
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推进时期,农村劳动力将不断向城镇转移就业,更多的农民工将在城镇静居落户,反常 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务过农、不会务农、也不乐意归家务农,农村后备劳动力大多也不可能留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素养呈结构性下行态势,“谁来种地”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农业生产者主体的变化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反常 器重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3、经营体系的变化
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规模经营比例显然上升,种养大户、专业农户显然增多。过去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传统种养为主的农业经营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请求。随着农业生产环节的连续分化,专业分工已是大势所趋,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4、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过低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产主动性。为此,要通过发展产业化,使农业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促进产加销、贸工农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业的增值空间;把农民在各产业链条上组织起来,扩大就业,分享经营收益。
二、“新四化”中的玉米种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对应以上三农的新变化,我国玉米产业技术面临着四大转变,即手工操作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转变;以高产为目标向高产、高效转变;精耕细作向精简栽培技术转变。随着玉米产业技术的各种转变,玉米种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玉米研发趋势
1、高产、抗逆、耐密
(1)高产。我国粮食总产“九连增”时期玉米总产的快速增长主来自种植面积的扩大,而中国耕地面积有限,外延式的增长是有限的。目前,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已达3000万公顷左右,按照农业部长韩长赋《玉米论略》中猜测 ,至2020年,也只能增加 来 3700万公顷。玉米种植扩大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玉米生产只能依靠提高单产。 中国玉米提高单产是有潜力的。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不来 400千克(2011年亩产创历史最高是383千克),而美国是近700千克。单产提高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也低很多,过去21年里,美国玉米产量增益一直保持 每年145千克/公顷的高速度,阿根廷更是高达每年244千克/公顷,而同期中国只有每年35千克/公顷。
(2)抗逆。要实现高产目标,玉米品种必须要解决抗性问题,因为“抗性”就是产量。第一 是抗倒伏、抗病、抗虫害,然后是耐旱、耐低氮、耐高温、耐低温、耐阴雨寡照等。先玉335在主播区吉林省从“热饽饽”来 “烫手的山芋”就是因为“病和倒”。只要抗性不够,无论其他方面多优秀,都会被农民否决。
(3)耐密植。要实现高产目标,玉米种子还必须是耐密植的。美国玉米高产的核心要素也是密植。中国玉米每亩种植3500株左右,而美国是5000多株。可以肯定 地说,未来几年玉米种子优劣的判定 标准很快会转来 是否能密植上来。
2、高品质
因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民对简约化的玉米种植方案请求更高,使简易栽培技术推广非常迅速,单粒播种将成为一种广泛的播种方式。单粒播种把中国玉米种子的质量标准由以前的四项全面推高来 十一项(种子活力、种子健康度、种子芽率、种子芽势、种子纯度、种子分级、种衣剂、种子包装、种子水分、种子储存、种子净度)。这种高品质的请求对玉米种子的研发和培养都提出了高请求。
3、株型籽粒特点适应新请求
农业的主体已经逐步 转变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这些新主体的种植、治理 、收成 方式都会以机械化为主,所以,一切不适应机械化生产的要素都会逐步 被改良或者剔除 。对玉米来说,适合机械化收割、脱粒就需要茎干直立有弹性、苞叶松散、籽粒脱水快、穗轴韧性好;而耐密植的请求,则需要玉米株杆矮、雄穗小、叶子上扬不挡光,最大限度节省空间、肥水和阳光资源。未来几年,中国玉米的外型会越发向高机械化水平和高密植的美国玉米靠拢。美国玉米品种具有“五小一大”和“五快一壮”的特点,即雄穗小、叶片小、个子小、节间小、植株小(收敛)果穗大、籽粒灌浆脱水快、苞叶蓬松快、果穗脱粒快、播种后种子吸水快、出苗快,植株幼苗茁壮。
严厉的生产加工检测体系
因为单粒播种的需要,玉米种子必须实现高品质,因此玉米种子的生产过程治理 尤其重要。此外,玉米种子有特殊的自然条件请求,需要种在适合的土地上,所以,检测体系也很重要。
1、严厉的生产治理
掌控优良的生产基地、实施严厉的田间“保纯”治理 、确保“现场摘 收”、“种不入户”及“流水线及时烘干和精选”等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从而确保生产加工出的成品种子质量(包括净度、水分、芽率和净度)均能来 达高标准。为适应各型号播种机械单粒精播的需要,还会根据不同厂家生产的播种机排种器型号,进行严厉的种子适应性台架试验和分级精选处理,向农民提供适应各型号播种机械需要的种子及相应参数,实现单粒精播。种子还会用针对性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以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
2、科学的加工流程
为确保高品质,发达国家玉米种子加工工艺流程也会在国内企业推行:果穗入料→挑选去杂→剥叶→选穗→烘干→脱粒→清选→中间仓贮存 →分级→比重选→包衣→装袋→入库。他们通常摘 用穗烘干法,收成 的玉米果穗进入加工厂,在72小时之内使果穗含水分从35%左右降来 13%以下,摘 用揉搓式脱粒工艺,以400~600转/秒的低转速,保证种子破旧率低,发芽率来 达95%或98%;种子精分6级,粒型一致,确保种子活力和播种质量。
3、完善的测试体系
品种测试体系对玉米种子来说,是和种质资源、组配同等重要的三个科研内容之一。品种的多年、多点、正规化、标准化的测试工作是品种成功的重要环节。好品种不仅靠培养和生产,也靠测试。在测试中找来 最适合种植的区域和栽培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出现 出好种子的特性。中国玉米现有六个生态种植区,要根据玉米生态种植区建立主要试验站,以试验站为主体下设试验点,从而形成覆盖全国的玉米测评网络。
创新的种子营销
因为农业生产主体和经营体系的变化,种子营销方式也会随之改变。新的生产主体需要越发精准化的服务、个性化的品种和栽培手段;新的经营体系需要全产业链的视角。种业公司应及时根据生产主体的需要改变营销方式。
1、品牌化整合营销
虽然品种在种业还是最核心原因,但未来不可能再是简单的“得品种者得天下”了,也不可能单纯依靠促销类或者价格战的“一招鲜”取胜了。品种的研发、生产、营销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从战略来 战术高度统一的营销会把产品的核心优势更好地展现,会把产品的生命力有效激活。企业和产品品牌化将成为方向。种子的营销广义上是品种、品质、品牌的总和,玉米种业目前品种、品质同质化非常严重,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研发、市场化的深入,新的农业经营主经验十分器重对品牌企业和品牌品种的筛选,种业企业只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才有立足之地。品牌打造将会成为种业营销的重心。品种、品质和品牌会在企业营销中实现“三位一体”。
2、直销部或者特供部会成为常设机构
“新四化”中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是农业新主体的核心力量,这些新主体不仅规模化,而且专业化。所以,他们不会随意来 种子门市部去购买种子,他们会认真挑选种业企业进行合作,甚至会请求种业企业为自己培养最适合的种子。所以,种子企业必然会有专门的机构针对这些尤其 客户。
3、种子4S专卖店势在必行
4S店模式是由汽车销售行业首创的,扩展来 玉米种子上可以了解为:销售种子、配套产品(调剂 剂、包衣剂等等)、售后服务、信息反馈。新农业主经验越发喜爱这种模式,第一是高度专一性,4s店专卖一个公司的种子,保真保质,买着放心,建立信任度。第二是服务理念,通过对种植者进行全年跟踪售后服务,建立忠诚度。第三是系统打造,配套产品越发适合栽培需要,实现“丰收”目的,实现骄傲 度。对经销商来说,4S店的高度专一性以及售后服务、垄断销售、农户关系的规范系统,是能够平稳消费者,能够有平稳持久经济效益的好模式。
4、战略合作新模式
种业改革以来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经销商。经过多年市场风浪洗礼,旗帜挺立 至今的经销商们已经把销售做得炉火纯青,拥有自己完整的销售团队和市场网络,有的还把区域直销市场做的风生水起。如何能在种业大浪淘沙中始终勇立潮头?实践体会告诉他们,连续拥有好品种好品牌才能确保自己的团队和网络长期平稳发展,与优秀种业企业长期合作无疑是最佳筛选。同样,在更新换代极快的种业市场,推广速度就是生命。种业企业更需要掌控网络的“地头蛇”把种子营销网络迅速铺开,并平稳发展。在此共识下,经销商和种子企业会逐步 形成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的紧密合作联盟会成为厂商合作新模式。
5、社会化营销手段
2012年10月16日,由袁隆平院士牵头建立的“中国种业技术交易平台”举行了挂牌典礼,这是我国第一个种业技术交易的平台。不仅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种子技术交易,广大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直接购买来 质优价廉的种子。袁院士的种子交易平台拉开了种业企业使用社会化营销平台的大幕。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化营销手段在玉米种业也会被越发广泛地运用。
创新的服务方式
1、标准化多样化的服务手段
品种展现 、培训会、科普讲座、文艺演出、科技示范、种植之友俱乐部、科技经纪人、点对点服务、专家服务组、专人服务等多样而系统的服务手段会成为很多玉米种企地筛选。各企业还会根据自己品种和品牌的特性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服务体系。
2、从卖种子来 卖“丰收”的方案
农民买的是种子,需求的是“丰收”。农民在种田的过程中会面临方方面面的挑衅,从品种筛选、种子播种、种子发芽,来 作物生长治理 、收成 、储存乃至产品链等,都需要种子公司能有省时、省力、高效、能提高收入的一揽子整合解决方案。所以,种子公司会在“丰收”方案上下功夫,更多展现 自己的“丰收”实力。
3、从提供解决方案来 提供全套服务
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摘 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农民对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请求十分迫切。现在已经有很多种业公司开始尝试各种新型生产性服务,如安徽天禾农业科技公司从卖种子来 卖秧苗,变只做种子为兼职替农民种田。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提供全程机械化代耕服务,即“四代一管”——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治理 。这种服务不仅受农民欢迎,生猪行情,企业效益也很可观。秧苗销售利润、“四代一管”服务费和销售独家研发的各种农药和肥料等,以每亩纯利50元计,一年利润可达几百万元。这种全套服务模式在玉米种业也会摘 用并推广的。
4、上下游全产业链共同服务
玉米种子产业链包括品种研发、品种申报、试验示范、生产、质检、收购、精选、分装、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售后、农户种植、消费食用、深加工成品(工业酒精、淀粉、制药原料等)、消费用户等环节。先玉335在推广过程中已经率先开始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服务。上联播种机械生产厂家,下联玉米收购加工企业,甚至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的收购服务。随着玉米产业的发展,新农业主体必然把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提升农业的增值空间。配合新农业主体开展全产业链服务会成为玉米种业的常态工作。
三、未来玉米种业竞争新格局
笔者认为,未来玉米种业会是三分天下的新格局。
以郑单958、浚单20等国产当家品牌为第一阵营。这些品种稳产高产,在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的灾害中经受住了考查,是农民心目中玉米种子的产量保证,在没有反常 的理由值得他们筛选新品种时,选它们安全踏实。这些品牌品种还会在中国大地上连续 展现 风摘 ,但它们的种植面积和影响力会逐步 缩小,未来玉米种业版图中只能是三分之一。
第二阵营是以先锋为代表狼性十足的外资品牌。通过先玉335的“横行霸道”,我们充分领略了外资品牌的实力,他们全球化的视野,立足长远的战略,娴熟精准的营销战术,严厉规范的生产治理 ,还有本土化发展的耐心,都让我们不敢小视。1983年先锋在北京农业大学设立实验室算起,在中国已经整整30年。以他们丰富的种质资源,加上他们本土化的研究培养,以及对中国最优质生产基地的掌控,他们还会推出更多的好品种来分食中国种业产业这块蛋糕。当然,因为中国政策的限制,加上种业自身特殊的规律,还有中国本土种业企业的长足进步,他们不可能独霸中国玉米种业市场,很长时间,也可能只占三分之一。
第三阵营是以2012年在吉林的台风中傲然挺立的品种利民33、天农九为代表的中小民族品牌集群。他们的背后是民族种业最有活力也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集群。他们视野开阔、勤奋执着,他们有专业背景,也有生产营销体会,还会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甚至会娴熟地对接资本。他们中有的企业已经在长期的种业研发生产经营中积蓄了各种能量,正要进入青春勃发期。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必会是中国玉米星空上耀眼的明星。他们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还有深厚的民族情结,在跨国种子公司“兵临城下”的严肃 形势下,会努力去打“民族种子保卫战”,做强中国玉米种业,引领中国种业新发展。虽然目前他们单独的市场份额不大,但他们的份额会连续增长,也会在未来的玉米大地上占据 三分之一。
在国际粮食战役中,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在中国“新四化”的进程中,在农民的增产增收中,玉米种业都至关重要。在玉米产业面临“革命”的形势下,中国玉米种业将如何发展?玉米种业的“三国大战”会如何演绎?值得我们去认真摸索 并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