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一些网络媒体报道,青岛涌现了一种天价猪肉,这种猪肉最便宜的卖80元一公斤,最贵的里脊肉甚至卖来 了160元一公斤,为了这事记者决定来 青岛一看究竟。
记者:有没有听说过40块钱一斤的猪肉。
市民:没有。
记者:你平时买的猪肉多少钱一斤?
市民:十几块钱吧
记者:你觉得四十块钱一斤的猪肉能接受吗?
市民:接受不了,太贵了,十块多和四十多差太远了。
市民:四十块钱的猪肉价位还是有点贵了,偶然食 一下可以。
农贸肉摊老板1:四十块钱太高了吧,这是什么猪肉这么贵。
记者:如果放你这能卖得动吗?
老板1:卖不了,我这里卖不了。
一打听才晓 道,不但很多市民觉得80元一公斤的猪肉不可思议,就连在农贸市场卖了十几年猪肉的人也很食 惊。然而在另一个地方,那里的人却对80元一公斤的高价猪肉,有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消费者:全家也食 不了多少肉,能食 就食 好一点,味道好一点,食 得放心一点,所以我觉得还是值得。
记者:为什么要预定啊,来买不行吗?
消费者:不不不,上次就是没有预定,来买就没有了,害的白跑一趟。
赵波:低的是卖80元一公斤,最贵的是卖160一公斤,基本上每天三四点以前就卖完了。
赵波一个店一天卖三四头猪不是问题,但是奇异的是赵波一天却只卖一头,这哪是做生意呢?可正是靠这种卖法,一个濒临灭绝的猪种,一年却给赵波带来一千多万的营业额,而这一千多万,在赵波看来,也只是他的一小步而已。
在山东省胶州市,赵波绝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认识赵波的人都晓 道他是亿万富翁,经营着皮革和网络等几个产业,特别是皮革加工业,最顶峰的时候,手下有员工3000多名,加工规模在北方数一数二,皮革产品销往欧美市场。
赵波:我们最高峰的时候一年出口额来 达一个多亿美元,04年纳税是四千七百来万人民币。
这么成功的商人,挣钱的机会多得是,怎么会突然跑来挣养猪这份辛苦钱呢?实际上,赵波和猪的缘分,不是因为赵波想挣养猪的钱。2006年年底,胶州市畜牧局找来 赵波,想为当地一种土猪找个有钱有实力的养殖户,而赵波正是他们物色来 的最佳人选。
畜牧局的人:猪的保种吧,仅仅依靠政府不行,因为政府的力量是有限,必须有一个热心这项事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
赵波:畜牧局的领导就找我谈,说里岔黑猪快要绝迹了,你看你这几年生意经营得也不错,能不能做点奉献,投入个一百万两百万的,对我不是什么大问题。
对赵波这么有钱的人来说,一年花两百万根本不算什么。一样 来说,养猪谁都可以,为什么这次畜牧局对养猪的人要精挑细选呢,而且养的人非但不挣钱,每年还要倒贴200万元,这来 底是一种什么猪呢?
赵波:里岔黑猪的特点你看就是体型很长,比一样 猪是多两节脊椎骨,头也比较大,头上的皱纹是八川型的,皮松皮很厚,如果营养跟得上的话,这个猪可以长成很大的猪,这个猪不来 两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有五六百斤了。
里岔黑猪是山东省地方优良品种,因主要产于胶州市里岔镇,所以得名里岔黑猪。里岔黑猪有一个显著特点,它比一样 猪种多两节脊椎骨,所以长得也比一样 的猪大,成年公猪可达五六百斤。
里岔黑猪因产仔率高,耐粗饲,肉质好等优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当地农户养殖的主要猪种。可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外来猪种的冲击下,里岔黑猪逐步 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猪肉贩子:太肥了,肥肉多了,瘦肉少了,逐步 的剔除 了。
养殖户1:卖的价钱太低了,一样 人养猪不挣钱,肯定 不会养了。
畜牧局:它涌现了和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东西,比如骨头大,皮厚,肉肥。
里岔黑猪从盛极一时,沦落来 濒临灭绝,当地政府非常担忧。而赵波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里岔镇人,童年的记忆里就有里岔黑猪的影子。如果里岔黑猪绝迹了,那真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赵波一听说把里岔黑猪储存 下来一年只需两百万元,他痛快地允许了。
2007年年初,赵波开始建保种场,同时,他托付 畜牧局收集里岔黑猪的种源。收集猪种的工作一开始,他们就认识来 问题的严重性,过去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里岔黑猪,现在跑了好几个村庄,也很难找来 一头。
畜牧局:整个面上里岔黑猪的饲养量并不是很大,并且这个纯度也不是很好,所以是挨家挨户的去普查。
赵波:专家们每普查出一头猪来,就跟我商量多少钱,所以基本上一个户一个户,最开始收上来二三十个猪了。
要储存 一个猪种,二三十头猪是远远不够的,保种工作面临夭折的危险。那时候,畜牧局每发觉一头里岔黑猪,赵波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有一天,畜牧局的刘忠琛给赵波带来了一条好消息,他们在一名农户家里发觉了70多头纯种的里岔黑猪。
畜牧局:当时普查来 里岔肖家村的时候,发觉了一个猪群,70多头猪纯度比较大,当时很震动,这么多年很少见来 这么大群的纯种里岔黑猪。
这件事让赵波兴奋了一整天,如果能买下这70多头猪,保种工作将事半功倍。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非常败兴。无论畜牧局如何劝说,那位农户就是不卖他的里岔黑猪。
这名农户叫崔宗明,胶州市里岔镇人,养了一辈子里岔黑猪,对里岔黑猪很有感情,虽然别人早就改养白猪了,但他仍旧 养着黑猪。
崔宗明:那时候就是看越收越少,生猪行情,没有了,不想卖就是了。
畜牧局:老头当时就是蚀钱,不挣钱,但是他觉得这是个宝,不舍得卖,再一个他一直养这个猪他有感情。
当时正是猪价最低迷的时候,一头成年的里岔母猪也就两千多元,刘忠琛把钱加来 了五千元,可崔宗明仍旧 不允许。
崔宗明:出五千元我不卖,我说了,出一百万也不想卖。
畜牧局:他说五千,五千我不卖,六千我也不卖,行了你不用说了,一百万我也不卖,我这个猪群说实在,现在里岔黑猪就我这个猪群最好最全。
刘忠琛去了一次又一次,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考虑再三,赵波决定亲自出马。赵波在胶州市名气很大,谁都晓 道他有钱,原先他不出面就是忧患农户漫天要价。可这一次赵波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因为能否拿下这70多头里岔黑猪,关系来 里岔黑猪能否成功保种。
赵波:普查很长时间才能普查出一头,一下子在这发觉了六七十头,那就像发觉了大金矿一样。
畜牧局:当时赵总决定亲自出马的时候,我说你去也没用,我们都谈了两三次了,价钱是一百万也不卖。
畜牧局都没谈成的事情,赵波能行吗?难道赵波真的能出一百万买崔宗明的70多头猪不成。令人意外的是,当赵波找来 崔宗明的时候,赵波却一句话也不提收购猪种的事情,而是和崔宗明拉起了家常。
赵波:跟他说一年能挣多少钱,现在什么年龄,去给我养猪吧,现在能养笨猪的人已经少了,我说你搞了一辈子猪,你去指导指导就行。
崔宗明:说我会土法养猪,请我去给他养猪。
当时赵波的保种场已经有了几十头里岔黑猪,工人也有几十个,可就是没人有养殖里岔黑猪的体会。如果崔宗明乐意来 保种场帮赵波养猪,赵波乐意提供丰厚待遇。
赵波:我说给你年薪两万行不行,他就在那犹疑,我说四万行不行,他还没允许,我说你看着要吧,最后第二天告诉我,行,四万元同意过去养。
崔宗明:四万觉得还可以。
畜牧局:当时我都挣不来 三千,他一个月挣3千3,我参加工作20多年,大学毕业,又是高级畜牧师。
当时崔宗明已经65岁,70多头猪在他手里挣不了几个钱,面对4万年薪,五年合同和一间新盖的房子,老人高兴地允许了。可崔宗明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他来 赵波的猪场工作,他养了多年的里岔黑猪怎么办。崔宗明的儿子虽然也养猪,可他们养的是白猪,黑猪效益低,他们看不上黑猪。就在崔宗明左右为难的时候,赵波提出了一个建议。
赵波:我说这样吧,你不乐意卖就领着过去,我给你盖上猪舍在那里养。
崔宗明:他说把猪弄这来,在这养着,他出料喂着。
赵波晓 道,如果崔宗明的猪没安置好,他是不会安心来工作的。还不如让崔宗明把猪也带过来,免费提供饲料,也是一种保种的方式。看来 赵波这么有诚心 ,崔宗明不好意思了,既然家里没人稀奇 他的黑猪,干脆卖给赵波算了,只要能让他看着,他就满足了。
崔宗明:70头母猪,5头公猪,母猪是五千元一头,公猪是三万。
其实崔宗明当时说一百万也不卖,是因为他舍不得离开养殖多年的黑猪。现在大小70多头猪能卖45万,65岁了还拿着猪场最高的四万年薪,平时的工作就是看看猪,在猪场溜达溜达,崔宗明非常骄傲 。
赵波:来 了这里来以后咱把他做大了,择优繁育 以后比他原先 做的要好,社会晓 名度各个方面也比原先 好多了,他也感觉很骄傲,他也作出了很大奉献。
有了崔宗明70头血统纯正的里岔黑猪后,再加上别处收来的100头黑猪。2007年3月,赵波的保种场终于运作起来。谁也想不来 ,这种在老百姓手里挣不了几个钱的黑猪,日后会给赵波带来白花花的银子。
里岔黑猪的产崽率一胎13头左右,比一样 猪种多两三头,一年时间,赵波的里岔黑猪就从原先 的170头增加 来 了1700多头,繁育 速度比盖猪舍的速度还快。因为是保种,赵波生怕猪养得不好,所以猪能食 多少,他就喂多少,很快,猪场里就涌现了一些大肥猪,有些猪的体重甚至来 达了760斤。
赵波:我们去年最大的猪来 了多少,两年的时间来 了760斤。
记者:跟这个比的话大多少?
赵波:比这个还要大,比这个还胖还要粗一些。
缓缓地,保种成功的欢乐 很快就被另一件事情冲淡了,原先200万的预算已远远不够。一千多头猪的费用,加上盖猪舍和工人工资,赵波竟然 先后投入了1000万元。
赵波:一个月的饲料就差不多来 达12,13万元了, 12,13万的饲料,这么多猪,猪老是在长,又卖不了,那我们又不能把猪抱出来就掐死啊。
保种场成了一部烧钱的机器。赵波就是再有钱,也受不了这种深不见底的投入,赵波开始着急 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猪都适合留种,那些剔除 的猪该如何处理?
2008年春节前夕,赵波杀了几头剔除 的猪分给朋友食 ,同时听听朋友们的对猪肉的看法,没想来 朋友们的反应,让他的心彻底凉了。
赵波:当时杀了个猪一看,连皮加膘20多公分,给我的朋友一食 ,我的朋友说这个猪肉怎么食 啊,这么厚的膘真的吓坏了。
朋友:老婆孩子一看,哎呀,这个肉这么肥,还不如市场上一样 的肉呢。
舅舅:现在年轻人一看,膘这么厚,他不敢食 。
保种要想不断下去,第一 要解决猪肉的销路问题。可这么肥的猪肉谁要呢?过去里岔黑猪就是因为肥的问题,才被市场剔除 。他想来 给黑猪减肥。一排猪舍有120头猪,赵波准备把每排猪舍里的猪放在同一个泥地里活动,没想来 这个想法,把有多年养猪体会的场长吓坏了。
场长:我们听了当时都很紧张,我们在家养猪都有体会,不是一窝的猪,一合群,会产生猛烈 的争斗。
赵波:我说打架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我说一窝里十几头不也是打吗,打来 最后不也好了吗,10头猪能在一块,100头猪就不能在一块了。
场长认为,不同窝的猪放在一块,肯定 会打架,因此他建议分批放出来,可赵波却觉得分批放的话运动时间太短,达不来 减肥目的。放猪的第一天,猪场的工人紧张来 了极点。
工人:这个咬那个,那个咬这个,没办法,必须拆架,拿着棍子,这个打打,那个打打,满场转悠。
场长:你派人去看,一个人两个人看不了,要是多人去看,工人都给猪拉架去了,那别的活就不用干了。
为了给记者证实猪打架的事情,赵波特意从别的猪舍拉来另一拨猪,果然两拨猪一碰面就打了起来。
赵波:这两头猪打了很久了,这两头猪比较势均力敌,谁也不服谁,如果有一个弱的下来,地位就确定了,打了很长时间,已经30分钟了。这两个猪谁也不服谁不行,快把它分开,把它分开分开,拿着东西把他分开。
泥地里的猪打成一团,在工人们的严密监视下,第一天终于平安地过去了。第二天,工人们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点,可还放松不来 几分钟,意外就涌现了。场长来报告,猪场里有两头猪倒下了。
场长:突然发觉有两头猪,涌现了尤其情景,躺在运动场上,唤 吸急促。
赵波:实际上就是天太热,累死了,所有的猪放在一起打架。
即便如此,赵波仍旧 保持再试几天。工人们暗暗叫苦,把猪累死事小,别让劝架的人也累坏了。为避免再次涌现死猪,赵波在屋顶安装喷雾头,给猪降温。来 了第四天,新的情景涌现了。
场长:过两天看看,这个猪群平静了,不打了,和谐相处 了。
赵波:打完了以后,他就是领导者,他就是被领导者,确认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了。
原先 ,经过三天的打架混战,猪已经分出了高低,形成了等级,彼此也就不再打架了。这种把120头猪放在一起的养法不但增加 了猪的活动空间,也为猪提供了拱地和打滚的便利,很适合猪的生长习性。
赵波:你看咱这个猪,咱特意在运动场给它搞上一个坑,放上水,身上有一层泥,在泥水里滚一滚,他感觉来 很高兴的事情,像我们要穿个名牌一样,另一方面,它很多细菌,就通过这种方式可能就泯灭掉了。
每隔五六天,等场地上的泥土被猪踩硬了以后,赵波让猪场的工作人员用挈 拉机把泥土松一遍,好让猪连续 拱地和打滚。现在赵波的猪断奶以后,就养在这样一个和猪舍相连的运动场里。通过这样的减肥运动,同时调整谷物饲料和青饲料的比例,每头猪平均减少了40斤肉。赵波的猪减肥成功了,可赵波的工人们却等着看下一场戏赵波该怎么演。
工人:一头猪减了百八十斤,这不是减肉,这是减钱,把钱减没有了。
平均每头猪减掉四十斤肉,如果按一斤猪肉10块钱运算 ,每头猪光肉钱就要亏掉四百元。这么养猪能挣钱吗?这样的猪肉该卖多少钱呢?赵波想通过卖猪肉来保种的愿望能实现吗?
2008年10月,赵波在胶州市开了一家专卖店。开专卖店卖肉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赵波的猪肉最便宜的卖80元一公斤,里脊肉卖来 了160元一公斤,创下了当地猪肉的最高价,被称为天价猪肉,这样的猪肉卖得掉吗?
赵波: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个词是很好,真正做商品,物美价廉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既然是一个好的东西,就应该是质优价高才对。
赵波的黑猪肉养殖时间至少一年,通过运动,形成了肌间脂肪,食 起来味道更香,没有了肥肉的油腻感,而且卖里岔黑猪也只有他一家,因此他才把价格定这么高。
赵波:这个我们养的猪的排骨,12个月,排骨是扁的,这个只有5个月的时间,身体还没有长成,所以他就是圆的,如果长来 12个月,他也会变成扁的了。
消费者:它的肉有一点肥的,但是并不是很肥,我觉得我炒菜食 ,味道反常 好,反常 好。
虽然赵波的猪肉得来 很多消费者的认可,但是80元一公斤的价格却使他的消费群体很不平稳。有时候杀一头猪,两天也卖不完。怎么才能拥有一群忠实的顾客呢?光靠猪肉好是不够的。
赵波:联想来 我日本有一位朋友,他在东京有两万六千个会员,每个礼拜供两次,供蔬菜,猪肉,大米面粉之类的东西。
赵波的目标就是像他那位东京的朋友一样,搭建一个信用平台,培育一批忠实平稳的消费群体。他规定,顾客只要消费满600,就可以获得一张会员卡,凭会员卡顾客可以享受7.5折优待 ,原先 40元一斤的猪肉,凭会员卡只需要30元,这对消费者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消费者:我是个会员的话,我就便宜一点。
消费者:用卡买不是七五折吗,用现金不是四十吗,要办这个卡才行,才能便宜。
赵波很快就吸引一群固定的消费群体,销量逐步 增加 来 一天两头。2009年1月,赵波在青岛市最繁华的地方开了第二家专卖店,销量同样供不应求,就在赵波为他的黑猪销售感来 高兴的时候,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却在这时涌现了。
赵波:这个生产的猪本来可以细水长流的卖一年,结果半年就没了,那后面的半年怎么办,那在客户中间就一点信誉都没有了。
消费者:有好几次来了都买不来 肉,一天是来两头猪还是几头,反正都是定量的。
来 今年年底,赵波能出栏的猪剩下不来 一千头,如果赵波现在不控制销量,一旦涌现断货,对之前建立起来的信用将是深重的打击,所以他现在每天一个店就卖一头,以保证细水长流。即便猪肉卖完了,赵波规定店员在8点下班之前都不能走。他们还有另一种重要的事情要做。
员工:如果我们的会员来,一看我们关门,一看我们关门,还以为我们跑了,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敞着门呢,他们进来看一看,咱们的肉确实卖完了。
卖完肉以后,店员还要向买不来 肉的会员做出说明,会员们或者下次提前来,或者当场预定。可是限制猪肉的销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2009年6月,赵波开始和邻近一个合作社合作,他把猪种和饲料免费提供给他们,合作社必须按照赵波的请求建猪舍和养殖,一年以后,无论大小,赵波统统归收,明年的产量将来 达 5000头。如今赵波已经有了3000多名会员,有了平稳的消费群体后,濒临灭绝的里岔黑猪,在赵波手里重获生机与活力。
*
【收藏此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