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猪肉供应链的源头企业,生猪养殖企业的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是商品猪肉质量安全保证 的基础。依靠 猪肉供应链,构建了一套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评判 体系,并运用清晰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了量化评判和估量 ,试图为批发商、零售商或屠宰场评判 、筛选具备高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的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质量安全;指标体系;清晰综合评判 ;生猪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但近年来,由于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缺失 和环境污染问题[1]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制约了出口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尽管政府连续加大对猪肉质量监督控制力度,但由于猪肉生产经营主体间的组织化程度低,彼此难以耦合形成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 系统,而且该质量安全保证 系统非短期内即可形成。这些原因极大地限制了猪肉质量的改善,成为猪肉质量提升的瓶颈。
供应链治理 作为一种集成的治理 理论和模式,通过控制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原材料摘 购来 产品生产、加工和客户关系的整个流程的治理 [2]。它强调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筛选,以及基于契约合作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从而实现对合作伙伴的产品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的事后追溯。因此,在以销售商为主导,以生猪养殖企业、屠宰场、物流服务商为成员的猪肉供应链上实施供应链治理 ,可以有效地保证 猪肉质量安全。其中,生猪养殖企业是猪肉供应链的源头,进行种猪繁育 、商品猪饲养和供应;屠宰场从养殖企业获得生猪,对生猪屠宰、加工,生成猪肉以及猪副产品;物流服务商承担了生猪、猪肉的运输和加工工作;销售商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主导猪肉供应链的产品交易、信息交换和物流调度。
虽然猪肉质量问题涉及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但源头污染是主要因素,即多数生猪养殖企业的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较低,饲养的生猪存在质量问题,造成下游的屠宰场、销售商的“原材料”品质低劣。因此,销售商作为猪肉供应链的核心、屠宰场作为生猪养殖企业的直接下游,都需要筛选具有高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的生猪养殖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从而有效扼制猪肉源头污染。目前,国内在供应链质量安全保证 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博弈估量 [3-5]。鉴于此,笔者尝试构建一个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的评判 体系,并运用清晰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量化评判和估量 ,为销售商或屠宰场评选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指导,也可以对屠宰场、物流服务商的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进行评判 。
1、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评判 体系的构建
根据评判 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6],结合生猪养殖企业的实际与特点(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项目调研),环绕 质量安全保证 能力,并着重针对源头污染的事前控制和质量问题的事后追溯,建立2层原因集。第1层为主原因层,评判 指标包括:养殖基础、质量治理 能力、信息资源能力、市场能力4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由若干子原因决定,相应地,其为第2层。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相关阅读:
·技术方案:基于DSP技术的RFID读写器设计
·RFID在茶叶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中的应用
·甲骨文将扩大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业务
更多杰出 内容>>
[1] [2] [3] 下一页
,生猪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