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广西百色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的农民在田间夺 收稻谷。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们的健康依托 健康食品体系”,关注的焦点是“发展可不断粮食系统,保证 粮食安全和营养”。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仍有8.7亿人口面临饥饿威逼 ,占全球人口八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来 205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比当前增长60%。由于耕地资源减少、气温灾害频发、国际油价飙升带动粮价上行等原因冲击,保证 全球粮食生产安全的任务仍任重道远。
眼下正值秋收大忙季节,记者日前在一些粮食主产省份费解来 ,东北西部、华北、西北等传统旱区的秋粮长势好于上年,加上今年病虫害整体偏轻,处处都是丰收情形。
粮食生产或实现“十连丰”
今年全国夏粮产量增产39亿斤,早稻又增产15.7亿斤,如果秋粮再获丰收,全年粮食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十连丰”。
秋天的丰收硕果更体现在人们为粮食不断稳产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不久前,超级杂交稻“Y两优900”实验田创下了百亩片亩产988.1公斤的高产新纪录,这是1996年“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启动以来的最新成就。
粮食生产好事连连,供应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由于需求增长更为强劲,国内农产品供求由“总量平稳 、丰年有余”向“总体基本平稳 、结构性紧缺”转变,粮食产品进口增势显然。从2009年起,我国谷物总体转为净进口,来 2012年净进口则增至1248万吨。
为什么我们粮食实现了“九连增”,而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还增加 ?主要因素就是消费不断、刚性增长。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则对粮食供应提出新的挑衅。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一个城里人消费的农业资源,生猪价格,比一个农村人要多得多。城市化率高了,农产品需求总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 了。反常 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食用油、肉蛋奶消费大幅增长,直接导致玉米等饲料用粮的需求大幅增长,带动了大豆的大量进口。
据猜测 ,来 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将近6亿吨,粮食总产还需在目前基础上增加 20%。目前我国小麦和稻谷的自给水平较高,但优质小麦和粳稻的需求十分旺盛,未来仍会进口一部分小麦和稻谷;而饲料粮需求的旺盛增长使得未来玉米进口仍会增加 。大豆进口也将不断。
近年来多轮国际粮价上涨的结果掩饰,粮食出口国一旦国内供应趋紧,势必限制出口,粮食不可能成为真正自由贸易的商品。韩长赋对此表示:“我们只能适当进口,不能依托 进口,要始终保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特别是主粮一定要保持 基本自给。”
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我们每年还要减少耕地600多万亩,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今后的粮食基础如何夯实?第一 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保持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厉的节省用地制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与此同时,连续强化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重点是增加 农业补贴。此外,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