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记者鄢玫 特约通讯员晏亮保
余江县刘家站垦殖场的张军建每次生猪出栏的时候就觉得头疼:六七十头猪装不满一车,猪贩乘机压级压价,同等级的猪每公斤卖价要比整车走猪的大户低四五角钱。从市场购买预混料使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想自己生产饲料又没把握 营养配方的技术,闯市场又因信息不灵、成本太高几次无功而返。
张军建的烦恼,也是余江县绝大多数中小型养猪专业户的困惑。全县养猪从业人员1.3万人,年出栏生猪30万头,主要销往广东、福建、上海。而随着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等省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余江养猪户感来 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专业户各自为政,市场一疲软就难免冒出竞相压价、相互拆台等两败俱伤的事儿,同行成了冤家。年出栏量二三万头生猪的养猪大户徐等福、万河保在本县虽独占鳌头,但他们心里清楚:自己与国内的大型工厂化养猪场较量尚显稚嫩,要占稳市场,唯独的办法是尽快让自己强盛起来。他们俩率先“握手言和”,达成默契,合力对外。
在他们的影响、帮助下,余江县43户养猪专业户自愿走来 一起,组建了一个不以纯利为目的的民间组织———余江县生猪产业合作社。社员们共享市场,共享信息资源,互相切磋养殖技术,按统一标准生产。大户外出摘 购、谈判,中小户埋头生产,统一摘 购原料加工饲料,每吨节省开支1000———1500元;小户靠大户,养猪论坛 ,集中销售,价格可适当提高,每头生猪可多卖40元。这样,大大降低了养猪户经营的市场风险,提高了余江生猪的竞争力。
合作社在广东、福建、上海等主销区设立了3个销售窗口,派人员常驻当地,把握 市场行情,反馈市场信息,社员们通过这些窗口顺利地将生猪销售来 定点屠宰场。今年3月底,国内生猪价格不断低迷,社员危明建有60多头大猪销售告急,合作社生猪发运小组迅速行动,将小户的出栏生猪合并装车,直接发往销售点,为危建明挽归经济缺失 2500元。
以前,农民学习养殖技术多半是靠自己摸索,技术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合作社成立后,养猪户不用再为技术难题犯愁了,每月有专业人员来 社员的猪场巡归观察,发觉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养猪新技术也在合作社里迅速得来 推广,每月25日是社员的技术培训日,合作社请来省农大和浙江农大的专家为社员授课。此外,合作社里还自办信息资料,每月两期,收集国内外养殖业的先进技术、市场信息,交流养殖体会。
顺应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 ,余江县养猪户把目标锁定在创无公害生猪品牌上。县生猪产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每位社员都签订了禁止使用瘦肉精的责任状,并自发组织力量探索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方式。统一品种、统一核心料(绿色预混料)、统一防疫、统一发运等措施的实施,使余江养猪业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正逐步从定点销售向定单生产迈进。全县四成生猪直接或间接进入香港、日本市场。
余江养猪业减少了内耗,加快了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的速度。全县涌现万头以上猪场3座、千头以上猪场19座,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52户,仅43户合作社成员今年瘦肉型猪的出栏量分析可达20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量的70%。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将余江县传统的养猪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生猪产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地盘不大、人口不多的余江县正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