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盟的32名学员来 云南农大学“种玉米” 2009年12月03日 15:43:16 来源:云南信息报
如何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玉米?昨天,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农学会、云南农业大学举办的东盟杂交玉米良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农大开班。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泰国、越南、印尼6国的32名学员就此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玉米种植技术方面的学习深造。据费解,学员包括了各国玉米种植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老总和政府公务员。
据费解,此次培训班的教学内容包括同地区地理条件下,杂交玉米良种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生物多样性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期间,学员们还将来 觅 甸、文山、红河等地杂交玉米育种基地进行现场学习。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表示,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我国、云南省创建晓 名高校的必由之路,也是农大多年来保持 “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渴望 把杂交玉米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的技术与来自东盟各国的专家朋友们分享,为中国东盟在杂交玉米领域的科研起来 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世界关注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一定奉献。
据费解,生猪行情,农大先后与越南、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及来自欧美等主要国家的40余所大学或科研机构签订了100余份友好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开展了“利用云南区位、生态、人文优势拓展东盟杂交玉米产业化经营”、“生物多样性不断控制作物病虫害”、“保护和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促进可不断农业”等30多个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并举办了以“分子生物病害防治技术与可不断发展”、“蜂产品生产、开发和市场经济”、“鱼病防治技术”为主题的多个国际培训班。(记者 韩海阔)
更多相关的新闻
| | 返归首页 在线投稿 |
图片精选
新华网云南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新华网云南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云南频道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