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预期增加 是造成近期豆类市场反常 是豆粕价格低迷的核心原因。同时,我国豆粕主要是依靠进口美国、南美等国家大豆压榨所得,故而大连豆粕走势与美豆联系较为紧密。美豆丰产前景乐观,无疑利空于国内豆粕走势。
无论是美豆还是南美大豆,其单产及产量主要受来 天气、种植面积等原因的影响。当前,美国作物带天气较为良好,生猪价格,依然保持 着丰产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8月份美国春播大豆逐步 步入结荚、灌浆的关键生长期,对天气状况尤为敏锐 。美国海洋与大气治理 局最新公开气温预报显示,美豆主产区目前至秋季,天气都将保持 良好状态。截至8月4日,美豆优良率64%,上周为63%,去年为29%,开花率为79%,去年为93%,五年平均水平为85%,结荚率为39%,去年为69%,五年平均水平为51%。但美豆产区当前天气良好,利于作物生长。一气象学家于本月7日称,未来两周美国作物种植带气候相宜,且土壤湿度整体良好,将提振大豆作物生长,美豆丰产的前景连续改善,丰产前景乐观。
依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月度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度大豆单产为44.5蒲/英亩,远高于去年的39.6蒲/英亩,去年主要是由于天气洪涝而导致单产下行。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将美国2013/2014年度大豆总产量上调至34.2亿蒲式耳,美国2013/2014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也上调至2.95亿蒲。南美方面,美国农业部将巴西2013/201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为8500万吨,阿根廷2013/2014年度大豆产量为5350万吨,产量均属于历史高位水平。此外,美国农业部还公开了2013/2014年度全球大豆结转库存为7412万吨,较上月报告的7369万吨提高了43万吨,这掩饰全球大豆供应正在朝向宽松的趋势发展。
影响豆粕走势的还有需求原因,如生猪养殖效益等。按照传统的“猪周期”理论,夏季原本是一年中猪肉消费需求最低的季节,但根据农业部和商务部的观测数据,猪肉价格已持续7周涌现全国性普涨。“猪周期”在此轮肉价上涨中没有起来 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前一段时间生猪养殖亏损,按照“猪周期”理论,能繁母猪存栏量应该下行,而据统计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已持续10个月坚持在5000万头之上,6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08万头。传统的“猪周期”理论对散养确实有一些影响,但现在国家对生猪养殖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养殖呈规模化发展方向显然,传统的理论规律并非十分显然。
对于本轮的肉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当前正值高温,一方面影响生猪出栏率,养殖户因消费低迷而压栏,直接导致市场生猪流通量减少,从而推升生猪价格;另一方面气候高也不利于生猪生长,同时也提高生猪的饲养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与风险,从而也推升生猪价格。但这种情景可不断性较差,属于阶段性上涨。猪肉需求旺盛可能要来 中秋、国庆节后,主要是由于气候逐步 闷热,且节假日较多,与此同时,各大中专院校食堂也是猪肉消费主要群体之一,其消费能力不可小视。但就三季度而言,肉价可能难言不断乐观,分析四季度呈稳中有升走势。
(责任编辑:DF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