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黑龙江农垦总局旗下的北大荒集团公司向阿根廷黑河省政府提交了农业合作意向,承诺将在未来20年内投资15亿美元,与当地开展农业合作,该项目将装配先进的灌溉设施,开发30万公顷的耕地,以生产大豆、玉米和其他农产品并返销中国。此外,上述合作项目还包括兴建配套的发电项目和进行港口扩建工程等。该项目有望今年内动工,并分阶段完成。
黑龙江农垦总局商务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与阿根廷的合作项目已经谈判数年时间,基本达成意向,但是具体的投资金额等信息还没有确切消息。
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认为,包括北大荒在内的中国企业来 海外“种地”符合中国政府鼓励 企业“走出去”战略、保证中国粮油供应的政策取向;反常 是在食用油领域,在价格高涨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大豆等资源向市场投放平抑价格是困扰宏观调控部门的一大难题。
2008年,发改委出台《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可在产地摘 购大豆,再租赁码头,建仓库和运输系统,或参股当地农业企业及租赁土地进行种植,并在条件相宜的情景下,鼓励 企业来 国外建大豆加工厂。”
今年4月,重庆当地媒体报道,重庆粮食集团决定投资57.5亿元,与巴西合作共建300万亩优质大豆基地。更早之前的2008年,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农垦总局联手在巴西创办农场,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在巴西南大河州愉港市、托坎沁斯州帕尔马斯市牧场购买了16800公顷(25万亩)土地,买地投入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
对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热潮,一位大豆行业的权威人士兜头泼下一盆冷水,他说:“中国大豆行业的问题不是在于大豆是阿根廷人还是中国人生产的,症结在于中国大豆产业的金融解 。美国的银行利率0~1%,获得银行的资金成本几乎为零,像邦吉这样的跨国粮商在美国拿来 银行资金,再来 南美以12%的利率借给当地的农民种植大豆,利差10%左右,只要把大豆出口来 中国加工,这10%的利差就赚来 了,中国企业去海外搞种植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上述人士说,今年以来银行资金不断紧缩,一些企业以进口大豆的名义拿来 银行资金,再将资金注入小额贷款公司放贷给其他企业,年利润率12%~15%,或者搞房地产,利润率来 达30%,山东有一些企业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今年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养猪论坛 ,港口积压量来 达约700万吨,其中15%~20%是上述贸易融资的形式,这也是大豆产业金融解 的一种体现。
郭清保建议,要解决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从实业和虚拟经济两个领域同时着手,只单独强调海外种地或防止大豆产业的金融解 都难以收来 显然效果,反常 是资金的监管特别困难。
责任编辑:NF076(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胡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