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0日为华盛顿推动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做宣传,但她同时就人权问题指责中国。美国推动TPP的方式,与TPP在亚太地区“增加 信任”和“排除 分歧”的目标相矛盾,世界舆论涌现对美国战略用心的大量猜测和议论。
亚太地区的特点是国家及地区间经济和政治面貌差异很大,开展深度合作的现实障碍比较多。APEC针对这一现实,摘 取自主、自愿的运行机制,既有成果,也确实有合作深入不下去的问题。如果能有超越合作障碍的新机制,大致不是坏事。
TPP从新加坡、文莱等几个小国合作开始,直来 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后逐步 “成名”,它的目前设计标准高于主要推动低关税的自贸区,对成员的产品安全、劳工标准、监管及经济立法等都提出了请求。其中不少内容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内政事务。希拉里10日称,“这不仅是经济问题”,它还是“价值观的协议”。
美国的目标明显是“雄心勃勃的”。希拉里女士的讲话特别进一步刺激了有关“美国用TPP压制中国影响”的疑虑。昨天世界舆论做这些估量 的,大多不是中国人,而是欧美的评论家们。如果美国真想推动TPP在整个亚太区成功,生猪价格,希拉里讲话不该用这样激进的调子。
TPP越要涵盖全亚太区,越应付它的规则做适应“缺席国家”的调整。给外界的印象是,美国对调整规则爱好 不大,它更乐意把TPP的扩大,变成美国实现出口翻番并主导亚洲的“美国利益最大化”过程。
任何区域合作成功的前提是多赢,把这个原则换成“单赢”,甚至引起“单赢”的疑虑,前景都是不妙的。如果把TPP同中美的复杂竞争搭上某种关系,就会更糟。亚洲已经有很多合作机制,TPP的新叠加需要消化,大国政治再搅进来,区域合作将彻底变味。
中国未必就不能够加入TPP,但如果有谁认为,这件事需要中国单方面作出努力和“调整”,那就错了。中国对所有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但不会加入一个自己的利益不受尊重、只能听别人说了算的组织。
在TPP的问题上,华盛顿明显有些心急,TPP的标准显得有些“过高”。华盛顿需要在保持这些标准和扩大TPP的成员范畴之间做筛选。
目前有9国就扩大TPP进行正式谈判,日本昨天也宣布加入。中国没理由驳斥它的连续 扩大。尽管外界有很多美国可能借TPP“孤立中国”的估量 ,中国也完全可以更坦然些。因为反过来说,任何没有中国加入的“亚洲合作”,都是名不副实的,是“伪亚洲合作”,而且中国并不缺开展区域合作的渠道。中国对此有充足的自信,任何“孤立中国”的想法都是狂妄的。
美国的综合强势促成了它的外交习惯:用政治压力推动经济谈判,以及向经济合作中塞入政治内容。美国对TPP的强力推动,同时表现了上述两个倾向。但在亚太这么大的范畴内,“小动作”也会变成费时费力的大动作,不是希拉里•克林顿做个讲话,用力就够了的。美国应当更现实主义些。▲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