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USDA公开了截止6月1日当季农产品(000061,股吧)季度库存和种植面积报告,虽然显示出新年度大豆面积增加 ,丰收预期显著,但陈季库存供应紧张却也进一步加剧。在当下国内生猪、家禽等养殖业稳步恢复阶段,库存较低的饲料企业存在豆粕等饲料原料的备货需求。同时,随着预售合同的执行,豆粕的供应增幅较为缓慢,在新季大豆收割上市之前,豆粕仍将出现 近强远弱格局。
美国农业部在6月28日公开,截止6月1日当季美国大豆库存为4.35亿蒲式耳,低于此前市场的平均4.41亿蒲式耳的预期。由于大豆压榨和出口一直良好,其陈季大豆已经供应紧张,这在USDA的供需报告、周度出口销售等报告中,基本得来 证实。按照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公开的预期,其2012/13年度大豆出口目标为3620万吨,而截止6月6日,美国已经销售陈豆3666万吨,装船已经完成3500万吨,可见若不洗船,即便不再新增出口,美豆的年度出口任务也已经超额完成,于是5、6月美国部分企业从巴西、巴拉圭等国进口大豆,进行生产压榨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点便连续 支持了陈季对应的近月市场。
躲开国际市场不谈,我国豆粕市场的供需结构目前也出现 出近强远弱的状态。截止6月28日,我国港口地区豆粕库存为55.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0.6万吨,较2012年12月底略微减少9.2万,较上月环比则增加 16.1万吨。这掩饰国内豆粕供应的紧平稳 格局正缓慢改善,特别在6、7月南美大豆集中来 港的状态下,豆粕库存缓慢恢复,不过,8、9月大豆来 港料减少至950-1000万吨,且国内豆粕目前多以合同预售模式为主,而预售周期已经部分进入8、9月,于是南美大豆6、7月的集中来 港,并不会给近月豆粕带来过大压力。而中国、美国大豆上市的新季,则会集中对市场构成冲击,并很可能使紧平稳 的豆粕向宽松环境转变。
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饲料养殖户补货主动性不高,主要是受来 了“漂流猪”、“禽流感”的直接影响和牵累。随着疫情逐步 得来 控制、活禽交易解禁、十余省市官方通过补贴等方式主动应付禽流感造成的养殖业缺失 ,国内饲料原料消费有望恢复甚至增长,而此前饲料企业豆粕库存较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养猪网,处于较低库存的饲料企业具有进一步补充库存、增加 合同摘 购预期的可能,这也将连续 支持未来一段时间豆粕价格。
综合来看,国内豆粕市场涌现由强转弱的迹象,这一迹象或将在9、10月新季大豆上市之时得以明确。就市场操作而言,在新季来临之前,受来 陈季原因支持,豆粕市场仍不能大肆做空;就价格而言,豆粕1309合约将向合理目标位3600元邻近运行,而1401合约的合理价位处于3300-3400元区域。因此,现货与期货两者风险略有差异,投资者需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