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城长实习生王晓东长沙报道
鼎晖目前持有双汇国际33.7%的股份,为其最大股东。另外,淡马锡、高盛、新天域等国际金融机构也都是双汇国际的重要股东。同时,高盛也是SFD的一个主要股东。摩根士丹利为双汇此次收购的财务顾问。
因此,有专家估量 ,在此次收购背后,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利益驱动。
5月29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史密斯菲尔德(SFD)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已达成最终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收购SFD已发行的全部股份,价值约为71亿美元,其中包括双汇国际将承担SFD的净债务。股权部分对价约为47亿美元,债权部分对价约为23亿美元。
受此消息刺激,周三SFD股票大涨7.38美元至每股33.35美元,涨幅达28.42%。30日,双汇发展(000895,股吧)收盘涨幅达8.73%,股价报42.86元。
万隆收购SFD仿佛早有预谋。今年4月,双汇国际主席、双聚拢团董事长万隆在接受本报记者摘 访时,曾频繁将史密斯菲尔德和双汇对比。这桩并购的初衷,良好的技术、品牌是他看重的。“收购能实现优势互补,加速双汇在全球的扩张步伐。”万隆表示。
推手自有资金+国际银团
这是生猪养殖史上一笔大交易。资料显示,史密斯菲尔德成立于1936年,在全球12个国家开展业务,2012财年财报显示,净利润达3.613亿美元,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及猪肉生产企业。
双汇国际是双汇发展(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从去年全年营收看,双汇发展约397亿人民币,SFD是131亿美元(约合803亿人民币),生猪价格,像是蛇吞象?
双汇国际此举底气何在?对于资金来源,万隆透露,“71亿美元将是现金交易,来自我们的自有资金和国际银团。”有消息称,鼎晖或为此次收购的出资人之一。鼎晖目前持有双汇国际33.7%的股份,为最大股东。摩根士丹利为双汇此次收购的财务顾问。
目前,双汇国际由双汇治理 层控制,包括鼎晖、高盛、新天域和淡马锡在内的晓 名财务投资者为其股东。据费解,被收购后,史密斯菲尔德将由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变成独立企业,从而实现私有化。双汇国际承诺,保持 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治理 层不变、品牌不变和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将与美国生产商、供应商和农场连续 合作。
SFD首席执行官LarryPope评论本次收购时说,作为双汇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加速全球扩张战略。
估量 国际金融机构的产业和利益重组
卓创资讯估量 师姬光欣认为,从企业长远的战略角度而言,此次收购对双汇在未来拓展海外业务、投资提供了方便,也为双汇成为全球晓 名品牌铺平道路。“不过目前,被收购的史密斯菲尔德生产的产品可能临时还是以国外市场为主。”
有观点认为,对SFD的收购可以看作是国际金融机构的一次产业和利益重组,并非单纯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也有专家认为,双汇此次收购事件,不排除双汇金融股东的利益驱动,双汇国际最大股东是鼎晖,另外淡马锡、高盛、新天域也都是双汇国际的重要股东,不可忽视,高盛同时也是SFD的一个主要股东。
至于收购后的隐忧?姬光欣表示,虽然双汇国际承诺保持 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等不变,但是未来公司的重大决策与战略制定是否会产生分歧,目前谁都不好说。
一个细节是,双汇“吞”美国第一猪企仿佛早有预谋。在此前接受本报摘 访时,万隆频繁将SFD和双汇对比。
良好的技术、品牌是他看重的,万隆提及此桩并购的初衷。“合作后,我们可以从美国进口高质的肉类产品,也可以连续 服务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万隆表示,在交易完成后,双汇国际会保持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专心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肉类产业,通过遍布全球的资源布局,打造世界级的肉类企业航母。
“来 目前为止,SFD拥有77年的治理 体会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这些都是双汇需要的。”姬光欣认为,更重要的是模式的借鉴,美国养殖业产业高度集中,都是订单制生产,比较有秩序。近几年,虽然我国中小型养殖户逐步 占据市场主流,但我国生猪生产仍旧 比较纷乱 。
背景
双汇销售已走出瘦肉精阴影
毋庸置疑的是,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直接让自2003年起直线发展的双汇涌现了断层。
“我不想说这个事,既然问来 了,我干脆说出来。”这也是万隆目前想归避却又不能归避的伤疤,他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摘 访时谈来 ,瘦肉精事件一度影响很大,当年销售额大幅下滑,不过来 了同年下半年开始恢复,2012年连续 归升,今年要实现销售收入530亿左右,创造新记录。
事实上,双汇的整顿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2012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近400亿元,同比增加 10.81%。但实际业务情景依然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