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食品工业网】受国际大豆走势以及行业竞争等原因的影响,国内油脂巨头调低了旗下品牌调和油和大豆油的价格。而为了占据市场份额,花生油、菜籽油等油种的价格也应声归落。
4月中旬开始,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率先在全国范畴降价,降幅在8%~15%,降价的品类为调和油以及大豆油两个品类。5月初,作为竞争对手的福临门品牌也传出降价信息,大豆油降价16%,调和油降价9%。
随着豆油价格走势的影响,其他品种的油脂,诸如菜籽油、山茶油、花生油也应声下行。
此次降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受国际大豆价格走势影响。
大豆油领跌
从2004年进口大豆数量超过国产大豆产量以来,国内大豆市场几乎沦陷。海关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5838万吨,增加 11.2%,进口均价为每吨599.3美元,上涨5.8%。
中国粮油行业协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指出,当前国内每年只能生产1300万吨左右大豆,但其中只有500万吨左右的大豆用来榨油,实际榨油量在80万吨左右,量很少。包括各种油脂在内,国内油脂自给的只有1100万吨左右,一大半缺口需要进口大豆和油脂来满足。
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左恩南表示,我国目前的油脂自给率尚不足一半,除了减少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还必须觅 找新的油脂进行替代。
目前国内大豆油压榨厂家所用的原料以进口为主,受国际大豆价格走势影响甚深。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且价格低于国产大豆,这是进口大豆不断增长的直接诱因。
北京玉泉路锦绣大地粮油批发市场信息部主任刘敬亮表示,此次降价是因为当前国际市场豆类价格疲软造成的。“由于我国大豆以进口为主,受国家大豆行情影响很大。此次降价具有规律性,一旦国际大豆价格走强,价格会再次涨上去。”上述人士说道。
鲁证期货研究报告则显示,我国大豆产量不断低迷,对进口大豆依存度连续提高。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再次预估今年大豆产量将是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将来 达9200万吨,全球市场的大豆供应将增加 1000万吨,给9、10月份的大豆市场带来深重的季节性供给压力。
上海中期期货交易所农产品(6.18,-0.21,-3.29%)小组研究员朱罡透露,国内6、7、8月份,南美大豆进入集中来 港期。原料供给的增加 使豆粕现货价格趋于下跌,南美的丰富产量将连续 压制天气升水所能带来的涨幅。
除了国际大豆价格原因的影响,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刘敬亮看来,各大小包装油品牌的竞争一直存在,由于中储粮推出小包装油时间不长,产品品牌晓 名度不是很高,对其他油脂品牌的威逼 不大,暂未坚毅市场格局。
有消息传出,虽然是后起之秀,不过中储粮已经完成与华润万家以及沃尔玛等连锁超市的谈判,今年目标铺设8万个网点。同时为实现后来者居上的目标,中储粮亦摘 用价格手段参与竞争,即中储粮的任何产品都会比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中的同款产品低1~2元。
业内人士认为,小包装油市场竞争较为猛烈 ,反常 是上游食用油生产企业,特别是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间的竞争则更为明朗化。很明显,在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低价策略则是更为高效的方式之一。从这一方面来说,多少也对大豆油价格归落提供了条件。
小品种油受传染
由于此次降价主要来自大豆油和调和油等品种,其他品种的油脂企业对于此次降价也有各自的应付措施。
湖南省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区域面向全国,年初在京东、亚马逊[微博]、天猫[微博]等电商平台设置了旗舰网店,销售茶油产品。电子商务部总监赵轶婷告诉记者,此次小包装食用油降价是因为油脂原料降价引起的,小包装食用油价格根据原料降价属于常态行为。金浩茶油目前也有两款产品降价。
“一款是茶籽本香,一款是纯茶油。茶籽本香5L装降价10元,5L装纯茶油降价40元左右。除了大环境的影响,今年是公司20周年庆,也算是借机归馈消费者。”赵轶婷表示。
相比大豆油,茶油、菜籽油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国内,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摘 取价格竞争策略,是为了夺 夺小包装食用油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
记者在沃尔玛、美廉美等超市看来 ,菜籽油等小包装食用油也在进行促销。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近期豆油和调和油价格对菜籽油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菜籽油价格应声下行,不过下行幅度不太大。
相关人士表示,茶油、菜籽油原料主要来自国内,不受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影响。豆油降价挤压了其他油脂品种企业的市场,生猪行情,企业根据市场反应摘 取应付措施。不过他表示,由于这些油脂品种产量较少,对于整个油脂市场价格走势影响不大。
与菜籽油和茶油类似,近期花生油也传出了降价的声音。
北京玉泉路锦绣大地粮油市场数据显示,“金龙鱼”花生油每箱(5L*4桶)批发价格为465元,下调了15元,降幅3.13%;“绿宝”花生油每箱批发价格为465元,下调了15元,降幅3.13%。而据北京媒体报道,市场占比大、晓 名度高的“鲁花”牌花生油批发价也涌现了一定程度的归落,价格由6月上旬每箱(5升×4桶,下同)556元下调至近日的528元,降幅5.04%。
记者从锦绣大地市场信息部费解来 ,由于去年花生价格相对较高,而今年行情归落且价位较低,使得农户存在惜售心理,待价而沽现象较为普遍。
某花生油批发商向记者透露,自春节来 五一都是花生油消费的淡季,由于今年原料价格走势不好,使得今年的行情比往年更差一些。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不断走低的豆油行情对花生油也产生了影响。上述人士认为,从比价效应来看,花生油仿佛有些“高处不胜寒”。在原料花生降价、花生油销售低迷的大环境下,近期市场上花生油价格下调也成必然之势。
责任编辑:黄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