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6日电(记者 杨三军)长期以来,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往往陷入“多了砍、少了赶”的怪圈。四川省简阳市创新地探索出“六方合作+保险”的运行机制,取得了产业体系和谐 运行、农民平稳增收的良好成效。
简阳是四川丘陵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生猪养殖是其农村传统产业。为最大限度降低生猪产业发展中的自然与市场风险,简阳市经过连续探索完善,生猪行情,“六方合作+保险” 这一新机制应运而生。其基本模式是:金融机构向饲料企业、种畜场、肉食品加工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其发展资金问题;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解决金融风险问题;饲料企业以每吨低于终端市价100元的优待 价,向养猪协会农户赊销、配送饲料;种畜场以低于市价3%至5%的价格赊销、配送仔猪,解决农民养殖资金投入及运输费用问题;养猪协会农户按标准化饲养商品肉猪,订单交售给肉食品加工企业,解决生猪的市场销路问题;肉食品加工企业按照优质优价(同时有最低保护价)的原则,直接收购协会农户生产的商品肉猪,解决企业的加工原料问题;保险企业以生猪养殖保险为重点,全程参与六方合作,政府予以保费补贴,解决农户的养殖风险问题。
简阳市畜牧食品局局长杨益琼说,“六方合作+保险”以协会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为保证 ,把畜牧产业链上各主体、各要素紧密串联起来,从而实现财政引导、协会组织、企业推动、金融扶持、标准生产、多方共赢的良好成效,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作为简阳市第一个“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试点村,南堰村去年共有160余户村民参加试点,养殖生猪7860头,当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南堰村养猪协会会长钟子敏说:“这个新机制让农民养猪几乎是零风险,架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
据据统计,2006年,简阳市在6个示范村进行了“六方合作+保险”试点,发展协会农户1456户,年出栏生猪1.3万头,户均增收1700余元。今年,简阳市在10个乡镇的23个村全面推广“六方合作+保险”机制,成效十分显著。
>>>>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