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渴望 集团由刘氏四兄弟创建,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年销售来 达83亿元。1982年他们从养鹌鹑、养鸡起家,9年后转向饲料生产,直来 现在依旧是集团的主要行业。1995年,饲料业务按照地理位置分为两部分,东方渴望 由刘永行领导,总部位于上海;新渴望 由刘永好领导,总部位于四川成都。今天,刘氏兄弟也已经进入了房地产、电子产品、银行和保险等行业。
刘家兄弟善于利用晓 识解读国家的新政策。在“不得不变”之前,他们转变思路,先人一步,勇立潮头,辞掉“铁饭碗”,开创 一条“渴望 ”之路。
1982年,在四川成都新津县古家村的一户农家门前,才归来 自己家乡的4个年轻人正谈得热闹 。这4个人就是后来名震四方的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和刘永好兄弟。
他们本来都在国家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老大刘永言在成都906运算 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修理,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干部,最小的刘永好在省机械工业治理 干部学校任教。
“农村正在进行改革,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应该投身来 这场改革中去,千年不遇的大好时机,趁着年轻,趁着我们还有一股子拼劲,有不算笨的脑子,大干一场吧!可不能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四兄弟想来 一起了。一声“干”,就把一个天大的决心砸在了家门前的黄土地上了!
他们筛选的是养鹌鹑。
鹌鹑,他们过去大致只听说过,如今却要来养了。听说这小鸡儿似的东西营养价值可高呢,售价也很高,大批量地养大了,能卖出很好的价钱。他们把鹌鹑养起来。先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养。养大一批后,看来 市场上的价格果然很好,更来了兴头,决定扩大生产,在村里建起一个小型养殖场,再饲养良种鸡。
小小的养鸡场办起来了,投资不算太大,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小弟刘永好听说成都那儿有家畜市场,也许可以去那儿出售一些呢。于是,兄弟几个就连夜劈毛竹削蔑片编竹筐子,然后由刘永好第二天一早骑自行车,驮来 成都的家畜市场去卖。倒也不错,果然有买主来问价,来 了下午,就把带去的小鸡卖完了。
这样,有了好开头,兄弟四个的眉头也就松开了些,于是再接着去卖。这样辛苦了一个月光景,愚公移山一样 地把8万只小鸡一一出手了。
等来 把最后一只小鸡卖出去后,四兄弟才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还算好,算了算帐,辛苦了一两个月,也有了万把元钱的赚头。在那时,这就很不错了。
就在1982年底,他们终于建成了一个大型的育新良种场。但是,当他们把这个养殖场办起来时,却正值成都地区“鹌鹑热”急剧降温,许多原先养鹌鹑的专业户纷纷收摊不再养了。
有人劝他们不要再搞下去了,“连养鹌鹑的专业户都没有了。你们把这些小鹌鹑孵出来谁来养?”
可是这刘家四兄弟都有一个相同的脾气,那就是认准了路就死也不归头。他们认定,只有疲软的市场,没有疲软的产品。那些失败的专业户是因为养鹌鹑的成本太高,技术不过关,这才亏本搞不下去的。刘家兄弟自信地说:只要我们有技术,把成本降下去就可以搞出名堂来!
为了把成本降至每只鹌鹑蛋只要三四分钱,他们就大量地查阅资料,开动脑筋,找出最佳的养殖方法。此时,这四兄弟便把各自的看家本领都用上了。他们把电子运算 机应用于饲料调配和育种选样,很快就摸索出一个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殊的立体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即: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粉养鹌鹑。这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由于这样的方法使得成本大大减少,鹌鹑蛋的成本就降至了与鸡蛋一样了,于是很快就赢得了市场。
刘家四兄弟为中国的鹌鹑养殖业在科学技术开发上做出了奉献,他们研究出了“鹌鹑红羽、麻羽杂交鉴别雌雄离种体系”,还有整套的饲养鹌鹑技术,这些已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在四川,或在中国的不少地区,有一个让他们心颤的事实,那就是,外国饲料已经在中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而且情景越来越严重。据据统计,来 1990年,全国兴建的中外合资饲料企业就有二三十家,几乎遍布了全国各大城市。仅一个跨国集团在中国每年就从饲料上赚去人民币数亿元。
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残酷的,这种状况让中国人心酸,还有谁来支撑起中国人的天棚?有谁来对那些外国人的饲料说一声:嗨,别猖狂,我来了!
有的,刘家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看来 了外国饲料进入中国的一面,同时又意识来 中国广大农村的饲料天地是广袤的。这里埋伏着更大的机遇和成功的机会!刘家兄弟看来 了难得的创业机遇。所以,他们决定要在饲料上大做文章,大干一场!
1985年,刘永行投资200万元,创办了“渴望 科学技术研究所”,又拿出300万元建饲料厂,400万元搞科研,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任专职或兼职科研人员,又派出了不少科技人员来 前苏联、美国、波兰、澳大利亚、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访问交流。
研制新型乳猪营养饲料一样 都离不开鱼粉。但国内厂家生产的鱼粉质量不过关,进口却需要大量的外汇,买不起。怎么办?刘永好想来 了当地的一种东西——蚕蛹。这种东西在四川多得很,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不能代替一部分鱼粉呢?他与研制人员一起试着把部分蚕蛹干粉与鱼粉混用,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成效已接近全鱼粉,而且成本也降下一些了。
为了提高乳猪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刘永行先后投资了近5千万元的费用,广摘 精选,反复论证,挑选 出了33个配方进行试验。
刘家兄弟的脑子很活,在试验中往往连续地想出办法,想出本地特有的一些代用品,以代替那些难以弄来 手、成本过高的原料,而同时又能保证饲料质量不比外国的饲料差。
由蚕蛹,他们又想来 了用奶品公司的奶液下脚料,用工业奶粉进行科学配方来提高乳猪饲料转化率,这一想法经过频繁试验后,证明很有效。用这种原料配制生产出来的饲料,不但完全符合营养标准,大大提高了转化率,而且成本也降下来了,做来 了价廉物美。
刘家兄弟试制出来的渴望 新饲料,经过几个试验点的试验,证明有多种优点。第一,省时间。猪仔从断奶来 长成大膘猪仅需3—4个月,比传统的周期缩短5—8个月。第二,省力。这种饲料喂猪很省劲,一边放饲料,一边放清水,比传统的打猪草、切料、煮料这一系列手续省了将近90%的劳力。第三,新饲料不用煮食。第四,按料内比折算,用1斤渴望 牌饲料喂猪,可比传统饲料节省1斤粮食。如果按亩产粮食千斤折算,那么10万斤饲料节省的粮食,就相当于20万亩良田的产量!科技晓 识又一次显示了其强盛的威力。
有了自己的渴望 牌饲料,刘家兄弟就可以与进口饲料比个高下了。
1989年初,憋了好几年气的刘家兄弟们投资了300多万元,购买了国产颗粒机等关键设备,自行设计,自行配套组装,不但节约了70%的资金,而且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一座年产10万吨,从技术来 设备完全国产化的饲料厂。
洋饲料王牌就是正大饲料。这是打遍世界的少有对手的跨国集团,近年来在中国最走红。在经过了一轮轮的攻坚战与攻心战后,“渴望 ”在市场上很快站住了脚,有了越来越大的阵地。在销售量与日剧增后,“渴望 ”又迅速扩大生产能力,来 1990年元月,饲料的月销量来 达了创纪录的4000多吨,大大地超过了成都正大有限公司。
“渴望 ”与洋饲料的大规模竞争,不光在这两家饲料厂起来 了很好的促进技术与价格改进的作用,还启动了整个饲料市场向“质量、品种、效益”的良性循环趋势演进。在这两家大饲料厂的推动下,其他原先档次与质量不过关的众多小饲料厂家,也纷纷改进生产工艺和配方,使销售额成倍增长。
中国的民族饲料工业在这一场竞争中得来 了洗礼与壮大。渴望 牌饲料终于创出了名牌,站稳了脚跟,确立了自己在西南三省的饲料主导地位。
在竞争中大获全胜的成都渴望 饲料厂的销量自1990年的6万吨一直往上剧增,来 了1993年来 达了15万吨,一下子跃居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第一位。
渴望 集团壮大给刘氏兄弟的事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1995年,刘氏兄弟产权明晰后,他们开始走出家族经营天地。刘永言主要从事电子工业;刘永美从事房地产;而刘永行、刘永好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分区办理 ”,中国养猪网,刘永行主持“东方渴望 ”,刘永好坐镇“南方渴望 ”,各展身手,共同发展。
1997年,刘永好剥离南方渴望 集团中部分资产并追加投资,以1.6亿元注册资本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渴望 集团”。集团所共有的品牌“渴望 牌”饲料系列,以品质优良服务周来 ,风靡大江南北,占据全国饲料市场份额的10%以上,成为中国民族饲料工业的佼佼者。1999年,公司全年销售量增长14%,利润总额取得了历年最好的成绩。
应该说,刘氏兄弟完成了家族产业的产权明晰,这是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的第一步。1997年初成立新渴望 集团,在产业分布上不仅以饲料产业为主,而且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资本经营和适度多元化发展上进行新的探索,这是第二步。1998年新渴望 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这是新渴望 集团挠 资本运营走出的第三步,也就是刘永好董事长经常说的企业经营的三步曲:“产品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品牌经营是一毛一毛地赚,而资本经营是一块一块地赚。”
1995年8月份,在刘永好等多位政协委员的努力下,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刘永好、李静、王祥林、张雄伟 、李安民等人是第一批股金单位的成员,当时股金865万元。8月23日股金全部来 位。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经叔平为董事长,刘永好为副董事长,李静为执行监事。
2001年,民生银行(600016)上市。在民生银行5年的发展历程中,刘永好及其家族保持不懈地收购着民生银行的股份,至今共持有17%的民生银行股份。来 2001年5月,刘永好持股来 达1.38亿股,占9.99%;其女刘畅的南方新渴望 持股比例为4.7%,名列10大股东之末,而渴望 集团持有32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刘永行也是股东单位代表。刘永好表示,民生银行的流通股上市后,新渴望 持有的股份就被稀释为7%左右。他说:“今后,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景下,我们增持民生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很看重民生银行,渴望 它能走得更好。”
刘永好除了入主民生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外,正在主动进入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1998年“新渴望 ”在深交所上市。如今,已经过去3年,新渴望 上市公司净资产就有12亿,翻了10倍。由过去的4家公司,现在变成20家企业。而且“新渴望 ”已经走出国门,在越南胡志明市办厂十分成功,受来 越南政府的高度器重。
2000年4月,新渴望 集团与成化、国际金融公司(IFC)组建华融解 工。此时,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成都湔江化工厂刚被法院宣告破产。厂长陈进为了安置数百名职工,渴望 找个大老板收购,于是悄悄派人给新渴望 送去了兼并方案。
9月下旬,刘永好在新渴望 董事总经理、华融解 工董事长黄代云、副董事长王良骥陪同下,微服私访湔化。此行未打扰厂方,也躲过了彭州的官员,甚至连车间也未进,只在厂区转了半个多小时,刘主要是看闲置的土地。他发觉湔化是个“意外惊喜”,因为这大片的厂区可以建设年产2万吨烧碱、3万吨高纯度氢氧化钾及高附加值的氯副产品。正是这次刘永好等人的微服私访,奠定了湔化的变局。事后,刘永好派出10多人的班子对湔化进行评估摸底。
6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视察湔化基地。经叔平问新渴望 总经理黄代云:“这么好的工厂,原投资多少钱?”
“7300多万元。”
“你们收购用了多少?”
“2500万元。”
“这才叫资本运作。”这位商界元老赞许地说。
在刘永好成功进行资本运作的同时,刘永行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2001年10月27日,刘永行的东方渴望 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东方渴望 集团欲收购郎酒集团。以此作为进入四川酒业的突破口,再对川内白酒行业进行整合。郎酒集团这个国有企业,目前总资产为15亿元,净资产达6亿元,去年郎酒集团的年销售额为6亿元左右,年利税高达2.5亿元。而2001年郎酒的销售额锐减,因此古蔺县委决定将其托管。
中国白酒企业一直没有引进外资,换言之白酒企业家底颇丰,所缺的恰是一些无形资产,如先进的治理 模式等,此次郎酒集团之所以涌现临时的困难就是因为引入了外国专家而消化不良。刘永行投资白酒业的梦想由来已久,这次机会终于涌现了。郎酒集团是有10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店,“结合”对双方都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白酒行业的利润率比饲料行业的利润率高得多,介入白酒行业可以使东方渴望 的产业链得来 完美的延伸……
新版首富刘氏兄弟显得非常平静。刘永行说,他并不欢迎这个排行,渴望 平静地生活,踏实地做事,对于他个人财富多少不重要,当下只是想去改变周围环境和其他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老祖宗早就说过,富不过三代。钱多了没用,留给后人,让他们不思进取。在竞争的社会里,人若不优秀财富是不会持久的。
刘永好笑称,如今的他只把财富当作“符号”。他归忆起自己对于财富的“心路历程”时说,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时,他对于财富的渴求最为强烈,钱对他的重要性也来 达顶峰;当一个人的口袋里装着1000万元时,这时他的感觉就是“要什么有什么”,这一阶段,人最容易丧失进取的动力,幸好他自己没有在这里驻足;当一个人的财富增加 来 10亿,他会感来 口袋里只有1亿元,其他9亿仿佛已经与他无关,这一过程发生在新渴望 农业股份的快速成长阶段,资产也从1亿增值来 10亿。今天的刘永好,已经与兄弟们分享着80亿人民币的财富,仅存量资产就远不止10亿。他坦言,再多的钱,在他眼中也只是“符号”而已。
尽管财富只是“符号”,但刘永好始终没有停止发展。他将其名下的增量资产放来 了增值较快的房地产和金融业,并准备于近期迅速扩大在华东地区的规模,将华东运营中心设在上海。新渴望 在上海的楼盘集中于浦东新区,刘永好对这块“渴望 的热土”充满 了希望 ,据说筹划中的“台湾城”也有他的股份。
“财富对于我个人已经失去了意义,现在积存 财富就意味着对社会的奉献。”刘永好说明着他如今的致富动力,“许多人在发财后就不思进取,忘记了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我不是那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