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猪肉价格一直以来被称为“三年走势”,然而今年有些反常。在经历去年火箭式上涨之后,今年并未涌现百姓和养殖户预期的“平局”,转而掉头向下,直至跌破盈亏平稳 点。
来自商务部的据统计显示,今年春节过后的猪肉价格已持续11周下跌,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尴尬现状
猪贵伤民 猪贱伤农
张法庆无奈的发觉,原本预料收支平稳 的今年,在4月刚过便涌现了亏损的苗头。
张法庆经营着一家叫北京昊越养殖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公司,今年他在大兴的养殖基地养了将近2000头毛猪,但他发觉,越来越低的生猪收购价在逐步 亲近自己花在每斤猪肉的饲养成本。“饲料、人工价格都在上涨,猪价却在跌。” 去年饲料大致1.2元/斤,现在已涨来 了1.5元/斤,涨幅近25%,人工去年大致1500-1800元/月,今年也涨来 了2000-2500元/月,涨幅超过了30%。
归顾自己养猪最近几年的纯利状况,张法庆称,“养猪这几年平均算下来也就凑合保本,这里面还主要是靠国家补贴,现在国家一头母猪补贴100元、小猪补80元,有时卖一头猪赚得钱还没有补贴高”。
与张法庆规模化养猪模式不同,一位来自湖北崇阳县桂花泉镇散户养猪农民埋怨 称,自家父母去年养了20头猪,去掉直接成本,一头大致收入是200元。“辛辛苦累 养一年,20头猪的收入就是4000元。如果算上人工,两个人在家,人均年收入2000元,月平均收入是160多元。这叫挣钱吗?”
猪肉价格涨了,老百姓HOLD不住;猪肉价格跌了,养殖户们叫苦连天,在猪价大涨大跌的怪圈里,市场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仿佛都成了受害者。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种猪选育场场长潘永杰告诉记者,即便是去年的猪肉价格上涨行情中,因为需求量的大幅减少,供应环节也没有获得很高的利润,大部分猪肉屠宰企业和零售企业的生存形势都很艰巨 。
探觅 因素
疫病推波助澜 政策放大周期
说来 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因素,潘永杰认为,疫病在他看来是影响存栏量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在猪价较低的时候我们不会人为地剔除 母猪, 因此母猪存栏量是不变的。主要是疫病因素使得母猪产仔率和生猪存活率涌现了下行,去年闹的主要是高热病,母猪流产小猪腹泻,死亡率比较高。高热病流行以来,母猪的繁育能力下行了,本来一头母猪一年能繁育十六七只猪仔,最后一年只繁育 了十二三只。”
有估量 人士认为,在疫病这种不确定原因的影响之下,可能酝酿出新一轮的暴涨行情。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估量 师冯永辉表示,由于春节前腹泻疫情造成子猪大量死亡,根据生猪养殖周期,养猪网,最早4月中旬之后,180斤以上的大猪供应将会涌现不足,从而推动猪肉价格的不断走高。此外,随着“五一”假日临近,猪肉消费需求将会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拉高猪肉价格。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认为:“猪疫情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疫情近年来逐年加重与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不无关系,导致疫情泛滥的可能性变大,成活率的降低,使得猪肉供应环节涌现了不应该有的缺口。”
赵萍认为暴涨暴跌还有以下一些因素:“一方面是猪肉周期影响,前年去年猪价下跌,造成现在出栏率下行的局面。 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玉米等饲料成本上升也是推高猪肉价格重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方面重要的因素是政策干预对猪肉价格震荡起来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赵萍直言,“此前一轮猪肉价格上涨由于疫情导致猪肉供不应求,国家进行了能繁母猪的政策补贴鼓励 生产,由于猪肉上市需要一个规律性过程,大量母猪补栏使得供求关系中供大于求,导致去年猪肉价格涌现较大下跌,养殖者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缺失 ,这种政策干预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平稳 性,对农户养殖者的缺失 较大”。
对此,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认为,政策的干预容易给养殖户造成错误的价格信号,破坏市场的自身调剂 。“像市场上除猪肉以外的鸡肉、羊肉等肉类产品,政策很少干预,反而价格一直都比较平稳。”
破解之道
规模化养猪 市场化管猪
每当猪肉价格涨跌幅度考查来 人们承担 底线的时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会出手救市。
暴涨暴跌仿佛成了我国猪肉市场的一种正常。有据统计显示,在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猪肉价格大约经历了8次周期,每次周期不断时间为3-4年,波峰价格比波谷价格高出近1.5倍。养殖者陷入了“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怪圈。
如何破解这种暴涨暴跌的价格怪圈,专家认为,规模化养殖、市场化治理 ,并减少政策的过度干预是走出价格怪圈的努力趋势。
作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种猪基地,潘永杰尝来 了规模化养殖的甘头,“我们作为专业企业,具备了人才、技术、治理 等各方面的优势和体会,应付疫病和市场行情涨跌等风险的能力较强,换做散户的话,一共就三五头猪,一旦有个疫情什么的,一年就都白干了”。
赵萍认为,规模养殖的优势在于技术、卫生、饲料等方面条件越发专业化,相对成本也低。大规模养殖的必要性还在于,小型的农户养殖与收购猪肉的加工企业在议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规模养殖能够形成匹配的供应价值链。
对此,赵萍进一步表示:“政府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等政策来干预生产规模,反而导致市场反应能力下行,做出错的预判造成缺失 。因此,政策如果能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低保人群等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等方式来保证 生活基本需要,反而要比补贴猪农来得更实在。”
王军则表示:“政策的着力点反而应当着力在规模化发展上面,资金、土地、税费政策向规模以上养殖户倾斜,分散的养殖方式并不符合农业发展趋势。如将过剩的社会资金引导来 这个领域,产生更多的规模效益,这样承担 风险的能力才能加强。”
近来,“先卖后养”的生猪期货模式又在一些地方开始了探干脆 尝试。“将生猪产品纳入来 期货市场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市场化治理 方式,”王军认为:“期货交易本身就是一种化解风险、应付风险的工具,广大交易者能够通过交易对未来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从而规避现在这种暴涨暴跌的循环。”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估量 师李慧勇也肯定 了用生猪期货的操作方式来平稳猪肉市场,“交易者可以通过对猪肉价格的预判摘 取卖空或做多的方式来规避风险补偿 缺失 ”。
商报记者 张慧敏 王晔君
“一头200斤大猪”的成本收益估量
成本
饲料成本:1350元(平均一天5斤饲料,每斤饲料1.5元,养殖周期为6个月)
猪场运营和人工成本:(人工:2000-2500元/月,均摊)
收益
毛猪收购价:7.1元/斤,200斤,共1420元
结论
刨去猪场运营和人工成本,基本赔钱。
调查样本:北京昊越养殖有限公司王飞/制表
近五年来猪肉价格涨跌走势及调控举措
2007年7月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发改委等三部门推出8项措施来平稳价格;同月,国务院常务会部署促进生猪市场供应等工作。
2008年3月猪肉价格攀升至每公斤22.82元,迎来价格拐点走向下降通道。
2009年1月短暂稳固 上升之后马上又跌入下降通道。1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防止生猪价格过度归落调控预案 (暂行)》。
2010年6月猪肉批发价格又下挫来 了每公斤14.55元的谷底。商务部从当年4月来 6月开展了持续四批中央储备冻猪肉。
2011年7月针对上半年猪肉价格飙升,国务院再次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计策 ,促进生猪生产市场不断健康发展。
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规律性震荡调控预案》,并启动预案。王飞/制表 (来源: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