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西中科万士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糖——大豆低聚糖即将在广西批量生产。专家认为,新型大豆低聚糖的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将大大提高我国大豆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同时也标志我国在大豆低聚糖加工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分析不不久的将来,这种直接从大豆中提取的新型糖类将逐步取代蔗糖。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原料丰富、品种优良。但目前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因缺乏深加工而没有得来 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因此,摘 用现代科技从大豆中提取各种功能分子,成了我国生物研究部门一直关注的对象。我国低聚糖产业起步于1996年,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2000年时,生产规模来 达3万吨,但还是停留在生产低级产品的水平上(产品主要是低聚异麦芽糖),只有少量的低聚果糖。虽然目前国内有了一些能规模化生产低聚糖的企业,但由于生产技术及设备落后等问题,所生产产品成本较高,难以使大豆低聚糖产品化,市场也属刚刚步入启动阶段,低聚糖的生产和开发存在着庞大的空间。
面对这样一个发展机遇,广西中科万达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摘 用先进的生物提取和超滤技术(国家火炬计划推广项目)制取大豆低聚糖,目前已取得成功。其所研发的新型大豆低聚糖与其他低聚糖相比,具有技术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成本低(降低30%以上)、产品纯度高和增值成效佳、纯天然性好、热平稳性强等优点,属天然提取的低聚糖。
据专家介绍,鉴于大豆低聚糖的这些优良特性,目前大豆低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饮料甘味剂、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行业上,市场添力庞大。加上目前又完成了饮料、酸奶、面包、巧克力、果冻、糖果等六种食品中添加大豆低聚糖的配方研制,这又将推动我国大豆低聚糖的市场需求,同时极大的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据专家猜测 ,以目前市场状况作静态估量 ,国际上大豆低聚糖年需求量达1.93万吨。其中光是我国共约5.5亿人的老年人、儿童、孕妇的肠胃不良及糖尿病等人群这个目标市场,国内大豆低聚糖市场年需求量就有上万吨。
未来5—10年,全球每年需求量将达20—30万吨。从动态估量 看,因大豆低聚糖独有的纯天然特性,养猪网,如果替代其他低聚糖或蔗糖的可能得以实现,以及其他行业如食品、饮料市场细化、个性化产品的涌现,届时全球对大豆低聚糖的需求量将难以测算,估量 将会涌现一个爆炸性的增长,新型大豆低聚糖的市场前景被十分看好。(邓宏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