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供求快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猪侠讯:钢铁和大豆贸易如何牵动中美经济关系走向

来源: 互联网   2013-09-15 06:05:14   查看:  次


  据说,曾经有学者请教经济学的一代宗师凯恩斯,什么经济理论是他认为最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最为有力的理论?

这位大师深思了几天后归答说,是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在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确实简洁,但是有力;在察看中美经济关系走向时,这是我们的一个着眼点。

——题记

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关系上的纷纷扰扰通常让人眼花缭乱。

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这与3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翻开中美关系史的历史性一页是同一天。30年来,中美关系迅速发展。30年前,中美官方合作协议数为零,今天双方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里已有30多个合作协议。30年前,两国贸易一年只有1200万美元,而今已超过800亿美元。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乐观地分析,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今后五年,中国进口总额将来 达1.4万亿美元,这将给美国工商企业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

但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分歧和冲突也同样存在。中国加入世贸明显为中美深化经贸合作建立了一个新的良好的平台,意味着中国更为全面地参与来 全球分工中去,基于比较利益而深化的国际产业调整和产业重新分工,应当是同时有利于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这个最大的发达国家的。

但是,理论的估量 和方向的把握尽管如此,现实的调整确实相当艰巨 的,当前正在进行的中美钢铁和大豆的贸易争端就显示出这一点。

中美之间的钢铁和大豆的贸易争端凸现当前全球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的艰巨

当前,美国对于钢铁行业的保护,可以说是美国国内对于全球化条件下一些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的调整进程的抵制。2002年3月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8%-30%的关税,期限为3年。根据布什总统的决定,美国已对扁轧钢和含锡钢征收30%的关税,税率将逐年下调6个百分点。对热轧钢和光面圆钢,将征收30%的关税,税率逐年下调6个百分点。对钢筋、焊管和不锈钢棒,将征收15%的关税,税率逐年下调3个百分点。对凸缘钢和不锈钢线材的关税税率在目前13%的基础上提高8%。对进口钢板,三年中首批进口的540万吨将不征关税,对超过这一数量的部分将征收30%的关税,免税限额每年将提高50万吨。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进口钢板726万公吨。除了提高税率以外,布什还对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配额限制。根据该计划,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钢铁将免征进口关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像阿根廷、泰国和土耳其等国也享受免关税待遇。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国的钢铁产品将被课税。

就在2002年3月7日,也就是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进口钢材征收高达30%的关税之后仅仅一天,美国钢铁厂“国家钢铁”就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而自1997年底以来,美国已有超过28家钢铁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明显,布什政府是在钢铁业的强盛政治压力下摘 取这一措施的。布什的政治顾问们忧患,对钢铁行业保护不力,将影响来 2002年秋季某些州关键的国会议员竞选,例如钢铁业集中的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

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行业则是相对来说在国际贸易中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美国传媒看来,中国针对农产品贸易的相对劣势,在世贸框架内巧妙地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进行控制,而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价值10亿美元大豆中,约有70%是转基因产品。随着2002年3月20日法令正式实施日临近,游说者接踵而至,双方的争辩 还在进行之中。

这样,钢铁和大豆,作为中国和美国双方有代表性的贸易争端,拉开了中美在世贸平台上的新一阶段的竞争与合作。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中美双方贸易额必然会突破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的水平,反常 是美国对华出口会大幅增加 ,其中出口增长最快的,必然是农产品以及美国具有优势的工业品,如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纸和纸浆、化工原料等美国拳头产品,此次出口争端中的大豆,就可以说是美国具有优势的农产品的代表之一。

中国对美出口分析也会保持 增长,增长的主要来源应当是来自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以及中国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产品,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纺织品以及此次争端的钢铁等。

在这个方向下,分析不会要太长的时间,美国将一跃而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如果进一步考虑中国入世后美国对华投资的增长,这种经济联系会更为紧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将连续 高踞各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一位。但是,据据统计,2000年,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近2万亿美元,中美双方贸易额按美方据统计为1000亿美元(按中方据统计为744亿美元),不过占5%,同年美国对华投资累计不过300亿美元,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12300亿美元中确实所占比率有限,增长空间显著。

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基本上基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进行,应当是对于双方都有利的,但是,即使不考虑文化传统、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美经贸往来深化的过程也会受来 各个方面原因的制约,反常 是这个深化过程影响来 特定利益阶层的利益时更为如此。

美国应当主动推进其国内已经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进程以提高其竞争力,而这个进程也为中国特定产业的增长创造了空间

美国一直是以自由市场经济来标榜其经济体制的,不过,全球化的推进必然会使美国的特定产业失去竞争优势,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些美国需要进行调整的特定产业则还居于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全球范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总体的资源配置水平。

不过,这个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因为会触及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美国政府可能常常被迫作有违其所标榜的自由贸易原则的行为,此次钢铁行业的保护就是一个代表。

实际上,近年来反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一股声浪就是来自于这些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阶层。这些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者主要针对政府未能有效阻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对发达国家的工人构成了竞争;他们抗议世界银行的一些项目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人士建议要在推进全球化进程中更多地提高劳工和社会标准,实际上无非是找一个借口来抵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的冲击。实际上,在全球范畴内看,全世界的穷人不是这些反全球化论者所关注的,为跨国公司工作或在现代化出口行业工作的也不是这些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阶层所声称关注的、仅仅是能坚持温饱的农民或打零工的游民,这些反全球化论者建议的提高主要行业的劳工标准同他们完全不相干。

在一样 人的心目中, 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大市场的竞争实力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常常处于劣势,因而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应该是持抵制态度的。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推进全球化、试图从全球化中觅 求新的发展动力的愿望空前强烈;而发达国家中的部分利益受来 损害的阶层,则已成为全球化的坚定驳斥者。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经受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却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而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则因为缺乏竞争优势而面临调整。这就必然涉及来 部分阶层的利益,反常 是涉及来 就业的调整等重大的现实问题。于是,这些阶层会转而成为驳斥全球化的力量,并且主动促使本国政府建立、强化贸易壁垒。此次美国对于钢铁行业的征税就是代表。

因此,如同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和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艰巨 的调整过程,尽管发达国家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好处要更多一些,但是发达国家同样不容归避其内部的艰巨 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基于比较优势和利益驱动的全球化,会在全球范畴内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如此, 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这样的结构调整,全球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才可能连续提高。从当前最为猛烈 地驳斥全球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力量看,其就业的调整是迟早的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最终是会让给发展中国家的。在美国经济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纺织品、钢铁行业等。如果在这些领域对发展中国家实行鄙视 性待遇,必然会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

美元主导下的国际金融格局中的中美经济金融关系

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格局,是我们探讨中美经济金融关系的基础之一,这影响来 中美关系的许多方面。

随着中国在1994年外汇治理 体制改革的成功,中国持有连续增高的高额外汇储备,中国政府分析2002年底外汇储备将来 达2500亿美元以上,其中主要的货币就是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美国的政府债券。这不仅给美国输送了大量宝贵的资本流入,支持了强势美元,也为美国提供了高额的铸币税收入。

中国的汇率制度是有治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实际汇率震荡状况进行的分类中,中国的汇率制度被划分为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汇率的震荡直接影响来 中国外贸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中国企业海外筹资的重要场所,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筹资,养猪网,也为美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当前美国所保持的强势美元制度,以及中国汇率制度在事实上所形成的与美元挂钩,使得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受来 美元汇率震荡的影响。强势美元当然不利于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因而强势美元会加速这些产业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很难通过当前美国政府所摘 取的对于进口钢铁征税等贸易保护的形式来缓解。

为什么当前美国的产业界对于抵制进口的请求反常 强烈呢?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保持的强势美元政策以及近年美国股市新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产业界强调,强势美元政策虽导致美国出口业利益受损,但在美国景气大好、股市狂飙的情景下,出口业者帐面利润的缺失 ,至少还可以靠股市资本得利来补偿 ,但目前美国经济疲软、股市不振、失业率走高,偏偏只有美元一枝独秀,产业界承担的压力可想而晓 。事实上,根据美国JP摩根稍早发表的研究显示,美国产业界的相对出口表现指数在1993年来 1997年出现 一路上扬,但自1997年因美元一路走高极盛而衰,预期来 2001年底将降归1993年的水平,此数据显示美国企业1993年来 1997年在海外市场夺 下的占有率,已在近几年主要因为强势美元而流失殆尽,同时强势美元也使得美国国内市场被更多外国进口产品占据 。因此,美国的制造商通过各自的渠道,都强烈唤 吁美元归调,并且强调美元的强势是一个投机性泡沫。

那么,为什么美国还保持其强势美元政策呢?

毋庸置疑,强势美元吸引了大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促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强势美元让美国的物价及利率处于相对低档,美联储因此可有更多放松银根的空间来对抗经济衰退,而至少临时无需忧患通胀压力;强势美元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鼓励 国外投资美元计价的资产,美国才能通过这些资本的流入来补偿 巨大的经常项目的赤字。理论上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主要是反映低储蓄及高投资之间的庞大差额,而当前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主要是靠海外资金的流入来融通,如果不能坚持强势美元政策,谁也无法保证国际资本不会流向其它地区,这对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平稳无疑是一场灾难 。据据统计,美国当前的贸易赤字一年平均达四千五百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4.5%,这无疑是相当高的水准;另外,疲势美元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由于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这有可能导致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理办法的“滞胀”的涌现。

实际上,美国政府之所以筛选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国内的特定产业的利益、或者不惜动用贸易保护措施来应付这些部门的压力保持强势美元政策,在国际范畴内来看,也是当前特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所占据的强势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美元的这种强势的储备货币地位在目前还没有遭受强有力挑衅之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和经济体系的相对健康对于全球资本都具有强盛的吸引力。事实上,自1982年起,美国便从国际资本净输出国转为净输入国,国际资本流入规模逐年增大,据美国第一波士顿信托银行估量 ,目前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额的约72%。因此,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依然对于国际资本具有吸引力。2001年以来的一个重要迹象是,一旦国际市场涌现风吹草动,国际资本更多地转向了美国等完善的金融市场,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和震荡的剧烈极大强化了国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避险性的“逃往质量”(FLIGHT TO QUALITY)的决策偏好成为国际资本流向的首要筛选。

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当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但是基于比较利益和双赢合作应当是中美经济关系的主流

据说,曾经有学者请教经济学的一代宗师凯恩斯,什么经济理论是他认为最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最为有力的理论?

这位大师深思了几天后归答说,是比较优势理论。

在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理论确实简洁,但是有力;在察看中美经济关系走向时,这是我们的一个着眼点。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互补优势显然,基于比较优势开展合作的空间无比庞大。双方合作的基础相当稳固,因此可以成为未来抵抗各种政治风浪的基石。

贸易冲突当然不可避免,因为在比较优势发挥作为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利益集团受损,例如美国的纺织行业、钢铁行业等。但是,保护只能延缓这个结构调整的过程。

对于中国来说,即使是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也不能忽视美国的庞大市场及其对中国的庞大吸引力,有的国际察看家认为美国的进口增长已经成为象美国军事一样的“战略威慑工具”,在2001年,美国摘 购了1.24万亿美元的商品,占全球21.4万亿美元的6%。换句话说,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6人直接依托 美国为他提供工作机会。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中国基于其比较优势,应当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美国的企业界对于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确实有相当清醒的把握。美国企业界最有影响的杂志之一《财富》在评论中国入世的意义时这样说:“现在中国在许多方面是全球化的一种向心力——它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吸引着资本和外国公司;在这个进程中,鉴于其永不枯竭的廉价劳动力供应,以及在技术食物链上令人食 惊的迅速上升,它将重写许多产业的经济记录。”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直看好中国的庞大市场,其前总裁杰克·威尔奇更是被视为当今全球企业总裁的榜样,他在前不久归答记者提出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认为未来十年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时说:“我认为中国及其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及其政治家们如何应付,将是一个有庞大意义的事情”。这个有庞大意义的事情,正在考查着美国和中国的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的聪明。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