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1日表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归落有利于保护养殖户的主动性,防止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再度陷入大起大落与暴涨暴跌的规律性震荡,也有利于保证 市场平稳供应。
这位负责人说,近期,受生产规律性震荡影响,生猪生产恢复较快,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显著增加 ,部分主产省生猪价格已涌现显然归落的苗头,养殖效益下滑较多。分析二季度以后生猪供给会进一步增加 ,价格可能再次大幅度归落。
为防止生猪市场价格的过度震荡,造成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护 养殖户利益、保证 市场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并实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归落调控预案(暂行)》。
这位负责人说,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后,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扶持措施,目前生猪生产逐步 恢复。如生猪生产连续 扩大,今后再涌现价格大幅归落的情景,而政府没有相应措施,将再度严重挫伤养殖户主动性,养猪论坛 ,不利于生猪生产的平稳发展。
这位负责人强调,由于生猪市场调控涉及多个部门、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市场情景变化,合理把握出台措施的时机和力度,制定上述预案,预先筛选预警目标、划分预警区域、制定相应响应机制及配套措施,以增强政府调控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是非常必要的。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生猪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市场机制在调剂 生猪生产和供求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对于促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由于生猪生产面临市场、疫病双重风险,又不能完全放任由市场进行调剂 ,政府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控。
在设置调控目标时,上述预案按略低于生猪盈亏平稳 点确定主要调控目标,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基础性作用,剔除 部分落后的生猪生产能力,促进生猪生产的长期平稳发展;在制定响应机制时,主要摘 取加强信息发布预警、中央和地方政府收购和储备等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剂 作用,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调剂 市场供求关系,平稳生猪价格。
去年,为建立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奖励生猪调出大县、生猪政策性保险、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和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等着眼于长期的扶持政策,增加 政府储备投放,向城乡低保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放暂时补贴等应付猪肉价格过度上涨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