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亿美元,全球规模最大生猪生产商……这些扎眼的词汇齐齐亮相,立马把一笔国际并购推上了舆论的焦点位置5月29日晚,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史密斯菲尔德食品联合发出公告:双方已达成一份最终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已发行的全部股份,价值约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
双汇国际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发展(000895,股吧)的控股股东。对于这次跨国并购,多位券商估量 师都指出,收购可能重点在于引入国际领先的技术和治理 体会,仿佛还没来 大谈双汇“走出去”的这一步。
收购价每股34美元
联合公告显示,此次71亿美元的收购资金中,47亿美元为股权收购价格,24亿美元为净债务,净债务由双汇国际承担。根据协议,双汇国际将按每股34美元的价格收购,生猪行情,相比史密斯菲尔德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5月28日的收盘价25.97美元溢价约31%。
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成立于1936年,目前已成长为一家全球性的食品公司,在12个国家开展业务。该公司此前公开的2012财年财报显示,净利润达3.613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2.21美元;销售额达131亿美元,增长7%。2011财年,其净利润为5.2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3.12美元。
“按照目前公开的收购价格来看,估值不算贵”,民族证券农业行业估量 师刘晓峰和i美股估量 师李莹都认为,这笔交易将有利于提升双聚拢团未来发展,“在史密斯菲尔德去年131亿美元的营收中,奉献最大的是猪肉销售和生猪生产,这两块业务与双汇的重合程度比较高。”
目前,收购事项已获双方董事会批准,但还需要获得史密斯菲尔德股东的批准,并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批。在获得监管批准并满足例行成交条件后,分析交易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对于双方的合作细节,据透露,合并后,双汇国际承诺保持 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治理 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
意图还在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2012年人均猪肉消费86磅,而2002年为70磅。与此同时,美国猪肉消费量正逐步下行,2012年人均消费猪肉58磅,而10年前的2002年人均消费量为66磅。
不少专家都指出,双汇此次收购动机可能还是为了中国市场,无论是品牌还是合作,“猪老大”有很多优势体会可供双汇借鉴,包括环保处理、肉类加工技术,及高端肉类方面的优势。从养猪行业的利润率来看,双汇发展近年来毛利润一直在拉升,达18%的水平。而其它国内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基本在8%左右,相较于国际水平提升空间不小。
2011年双汇旗下公司曾被媒体曝光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导致消费者对国内整个肉制品加工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昨天收购事件一传出,双汇发展早盘高开股价一度冲击涨停板,截至收盘,报收于42.86元,大涨8.73%。对此,海通证券(600837,股吧)估量 师张崎指出,双汇发展异动飙升与收购相关,但此次收购的主体是双汇国际,它是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此次收购会给双汇发展带来发展机会,但短期来看,财务数据并不会马上提升。
后续影响有待察看
在听闻收购消息后,养猪业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博士生导师潘玉春教授认为,我国现在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用作饲料的大豆和玉米,猪肉进口量也很大,双汇收购全球“猪老大”,将从源头上进一步控制猪肉生产和供应,对平稳国内的猪肉消费供应不失为一种好的筛选。
他表示,国内养猪业现在每头母猪每年出栏上市的幼猪是15头左右,而欧美国家可来 达23至28头,影响国内养猪业生产效率最大的问题则是疫病难以防控。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其在美国的生猪生产无疑效率将更高。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养猪业本来是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重点,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这次并购是否会冲击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后续成效现在还难以评判。潘玉春告诉记者,“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养猪大国,渴望 双汇在实现并购后不仅是把国外生产加工的猪肉卖来 中国,也能把中国的养猪业和猪肉加工业扩展来 世界。”
本报记者 唐玮婕 薄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