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豆粕合约间出现 出的近高远低而且价差始终处于较大的区间,这令投资者对于豆粕合约间的这种结构存在诸多疑问,同时也很诚恳 豆粕是否存在跨期套利的机会。本文针对上述疑惑,第一 探讨了豆粕近高远低的因素,然后结合历史上豆粕主力合约(远月合约)和前主力合约(近月合约)的价差走势来进一步阐述当前的豆粕市场是否存在跨期套利的机会。
一、 豆粕近高远低的合约结构成因浅析
自2008年7月份以来,豆粕的合约结构就出现 出近高远低的格,同时还存在价差不多扩大的方向。而令人困惑的是,这种价差一度扩大来 600余元/吨,从理论上讲,当品种的合约价差间涌现的升贴水超过一定区间时,就会有套利资金入场从而使得价差向合理的范畴归来,但纵观2008年7月至当前的豆粕近远月合约价差走势可晓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豆粕的这种远期大幅贴水的格并没有得来 改善。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之所以存在,究其因素可能有如下几点:
1、主力合约远移造成近月流动性不足使得套利资金难以入场缩小价差。国家政策导致近月合约的震荡区间被压缩,这对以逐利为目的的投机资金来说明显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合约价格尽量少受政策影响,主力资金越来越向远月移仓,往年这个时候市场一样 仍在炒作5月合约,而在当前,在CBOT市场还炒作1月合约时,大连的豆粕主力资金却移至1009,这使得近月合约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为套保商和套利者的资金介入构成了障碍,从而市场缺少了缩小合约间的不合理价差的动力。
2、现货价格坚挺,豆粕现货升水对近月合约价格构成较强的支撑。在年初至今的大部分时间里,因为豆油消费低迷,饲料养殖需求相对旺盛,油厂挺粕意愿较强,导致豆粕现货价格坚挺,当合约临近交割月时,由于交割制度的存在使得近月合约价格向现货价格有所靠拢;
4、中粮重仓对远月合约进行卖出套保盘对期价构成打压。中粮通过在CBOT点价从而锁定了远期进口大豆的成本,另外,他们还通过与南美国家签订远期销售合同确定了摘 购价格,然后再在国内市场通过重仓抛远月豆油和豆粕,使得远月合约在主力空头的打压下价格中枢连续下移。
5、套保商难以介入导致连接现货与期货的交割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即使在远月合约价格已经低出很多时,饲料和现货贸易企业也不会轻易入场进行买入套保操作。而交割制度部分失灵的因素是:一是交割库的不确定性。当前豆粕的交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仓库交割,一种是厂库交割,主要的交割地点有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从地理分布来看,南北距离相差甚远,而交割制度上又规定现货商提货的仓库是由交易所进行确定的,这对通过买入套保进行提货的现货商而言造成了运输成本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就意味着风险,这对现货商进行卖出套保构成了一种障碍。二是豆粕具有不易长时间储存的特性。整个交割流程再加上旅途运输都需要耗费一些时日,这将使得豆粕的保鲜度没有保证 ,这也是套保商不愿在期货市场接货的因素;三是饲料企业和贸易企业在现货市场摘 购时可以凭借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行赊账,而期货市场是付出足额的现今才能提货,这对饲料企业的资金量和资金成本提出更高的请求。上述种种因素使得豆粕市场的卖出套保商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众多的有买入套保需求的企业却并未参与进来,多空力量悬殊也是造成豆粕近高远低的重要因素。
6、由于市场分析后市饲料养殖需求已进入淡季,因此对远月豆粕需求并不看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远期合约价格构成压制。
另外,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因为市场预期09/10年度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和产量大幅提高,导致市场认为远月大豆进口成本将会偏低,中国养猪网,从而造成远月豆粕价格相对走弱,但本文认为这个观点不能说明这个现象,因为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论,那么大豆市场也应该出现 近高远低的格,但是当前大豆的合约间价差并不显然。
二、当前豆粕跨期套利机会尚不成熟
现在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豆粕合约间是否存在跨期套利机会。明显,要估量 这个问题,要解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价差是否合理;二是若不合理什么时候会归来,或者在具备什么条件时会归来。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第一 我们来归顾下历史上豆粕主力合约与前主力合约的价差走势情景(当前的主力合约为1005,前主力为1001)。通过图1可晓 ,在08年7月之前,豆粕的主力合约与前主力合约的价差基本是环绕 平均值16上下震荡的,而在08年7月之后,整个价差中枢向下挪动了近300个点,由16变为-286。明显,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价差总体都是处于偏离合理区间的状态。
注:图中直线的跳空缺口是由换月造成,上图仅提供一个方向,部分数据因为换月造成失真,不能对实际操作具有可靠的指导意义。
鉴于本文已经就价差涌现极度偏离的因素进行了估量 ,本文认为近期这种价差格是否会改变主要还是取决于上述这些因素会有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情景。在上述因素中,除了第二个原因在近期或将对近月合约盘面的支撑力度弱化外,其余的原因分析短期内仍将难以改变,因此,近期即使近远月合约价差涌现归来,分析缩小的空间也会相对有限。
综上所述,分析在12月底之前,豆粕仍不具备良好的抛近买远的跨期套利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