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春节后猪肉价格一下子就上来了,小猪仔高的都到了850块钱一头,可能要奔一千。
2、4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亿7525万头,这是十年来的最低点。农民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猪的饲养。
3、猪价还要上涨。
4、关于猪周期有个蛛网理论,蛛网理论怎么通俗的解释?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5、地方政府的官员也要研究猪周期,怎么样逆周期调整。
6、养殖户想赚钱,不但要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追求绿色,追求健康,追求营养。
新闻背景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最新公布的3月27日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显示:仔猪平均价格34.16元/公斤,比3月20日上涨7.1% ,比去年同期上涨28%。
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全省26个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3月25日至3月31日,山东仔猪价格为32.52元/公斤,同比上升51.26%,环比上升11.79%。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今年的猪肉供应缺口可能会达到510万吨左右。
另外,有业内人士预测,下半年,全国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猪价快速上涨的现象,二季度猪肉价格的上涨,CPI预计拉升0.5%到1%左右。下半年,猪肉价格对于CPI的拉动预计将增加到1.5%左右。猪价上涨带动了生猪养殖公司的股价。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年初至今,猪产业指数已经上涨了84.61%。
大家想一想,这20年来吧,我们猪是一个什么状况?就是说这一段时间价格上涨,然后接着又下跌,下跌完了之后又涨,涨完又跌。把我们这十几年20年整个猪肉价格,把这个价格你要画到一个图表上,这样一个图表,它是不断地一圈一圈的画过来,画出最后像一个什么?就像一个我们常讲常看蜘蛛网,蜘蛛那个网,所以在经济学上把这种状况叫做蛛网理论,就是蜘蛛网的蛛网,叫蛛网理论。
什么叫蛛网理论呢?把它讲通俗的话,就是指向生猪这样一种农产品(000061)。这种农产品有一个什么特点呢?这种农产品它有一个自然生长周期,比如从小猪仔,从仔猪到成品猪,按照现在算需要6到8个月,6到8个月可以长到180斤,它可以变成商品猪。就是说它这是个自然生长周期,6到8个月,你不能够通过加班加点,你再给它做工作,你再教育它,它也不能说一个月就长大。
它蛛网理论怎么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把它叫做: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什么概念?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那么本期产量,比如说我们看这,供不应求,产量少了,于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价格就上涨。
上涨了之后,这个村里一看,说这家养猪的都赚了钱了,发了财了,那怎么办?咱都得干,都得养,于是大家就开始。本期价格决定了下期产量,于是猪的产量就增加了,猪的产量增加了,就到了这,供大于求,于是猪肉价格又下降了。
价格下降了,大家一看,这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养猪都赔了钱了,干脆不干了。于是猪存栏量、供给量都会减少,供给量一减少,又变成供不应求了,这不猪肉价格又上涨了吗?这就叫经济规律。
现在特别是春节后,大家知道猪肉价格一下子就上来了,猪宝宝小猪仔这个价格,现在高的都到了850块钱一头,而且现在大家说可能要奔一千上去了。
大家知道,我们在三年以前,我们农民养猪还是有利可图的。三年前农民养一口猪可以平均赚800到1000块钱,所以那个时候是有利可图,是有钱赚的。当时有钱赚,于是大家就增加养猪,增加猪,结果增加来增加去的话,猪肉的供给量增加,供大于求,猪肉开始下降。
但是恰恰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又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去年开始非洲猪瘟,非洲猪瘟可能大家知道,我们从去年8月份开始发现非洲猪瘟,非洲猪瘟到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只有海南岛没有出现过,其他省都出现过,一共有122个区域发现非洲猪瘟。
发现非洲猪瘟怎么办?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先是消灭,把这些个猪,把它除掉,然后填埋,或者采取一个措施防止它病毒扩散。对于我们养猪的养殖户来讲,政府在处理非洲猪瘟上都是有补贴的。
第二,就是我们限制猪肉、特别生猪的省际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这种流动。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猪肉,我们这个产区还是比较集中的,比如四川,我们生猪大省,山东也是生猪大省,湖南生猪大省,这些省的肉它都往外调,所以我们又出现一个什么问题?价格就有点怪了,就是产区猪肉的价格在下降,但是销区,由于它没有肉,所以价格就出现上涨。
现在已经有26个省市自治区我们基本上都解除了。现在非洲猪瘟疫情发展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
但是问题在哪呢?就是说我们生猪的存栏和出栏,我们都减少。
我们在非洲猪瘟的时候,我们调查的结果全国有26%,超过1/4的养殖户不干了。去年一季度出栏数1亿8842万头,一季度出栏数比去年同时期下降5%。而你看看现在我们市场,到春节前后,那时候我们恰恰涨价也是涨5%,你供给减少了,我们这个价格在上涨,价格上涨有没有可持续性?会到一个什么程度?你再看存栏。
这个存栏的话,我们现在到4月份,我们全国生猪的存栏是3亿7525万头,什么概念?我给同志们讲,这是十年来的最低点,我倒是建议我们愿意干的话,我们农民可以考虑适当的增加一点猪的饲养,我说你增加一点养猪,我认为猪价还要回升,要上涨。
新闻背景
农业农村部3月15日公布的生猪存栏数据显示,2月份监测县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5%,同比下降19.1%;生猪存栏量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6.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同比降幅更为近10年来最大。
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未来10个月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决定未来的供求关系。猪周期的核心指标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猪价走势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猪价的表现滞后于母猪存栏量10-12个月,母猪存栏量大幅上升以后一年左右猪价开始下跌,猪价下跌后母猪存栏量随之减少,造成生猪供给减少,猪价又开始上升。
猪肉的价格就是说它涨这是个趋势,但是大家注意,它也不要暴涨,任何一种商品它如果在市场上是暴涨暴跌,它都不正常。所以回过头来之后,我们在判断这个行业的时候,不要用它的暴涨和暴跌来判断它。所以我们还是用供给和需求用出栏存栏,特别是母猪的存栏。
大家知道母猪它是能繁母猪,它决定下一步猪多大的数量,我们现在能繁母猪的数量也是同比环比都是下降10%以上,所以这显然预测了我们下一步猪肉,我们确实是在供给方面我们会出现问题,供给出了问题,价格能不能就涨呢?理论上价格一定要涨。
但是还有两件事恐怕大家应当关心。
一个就是说进口,大家知道进口猪肉,我们现在中美贸易正在谈判,谈成的话,我们恐怕要从美国进口相当数量的猪肉。这样显然它对我们国内现在猪这个问题它是一个补充,我也赞成我们能多从它那进口点猪肉。
另外一个牛肉。我也讲过,其实这个商品,任何一种商品,你要看它的价格变化,判断它的走势,你要看它有没有替代品,猪肉有没有替代品?有,牛肉。当然现在牛肉价格也有问题,我们现在一公斤牛肉干到60块钱左右,确实是涨幅过高,大家意见也很大。
猪肉和牛肉这个东西来讲,在改革开放之初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比如说在北京,我们一斤猪肉是七毛钱一斤,但是一斤牛肉只有三毛钱,那时候牛羊肉就相当于猪肉的一半。但是现在是牛羊肉是猪肉价格的一倍以上了。所以牛肉和羊肉它对猪肉,肉类之间,包括禽肉,鸡,它也是有一种相互替代。
下一步价格走势,我觉得是这样,就是我们进到二季度了,要进到夏季了,夏季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也是在减少,猪肉的需求量什么时候是高峰?到了秋季,比如说中秋、国庆,然后元旦、春节,就这些个季节,是猪肉的高消费量,我建议农民兄弟你多养点猪,我认为到了今年中秋、国庆你能赚大钱。因为现在猪得出栏,我刚才讲了就是6到8个月,从一个仔猪经过6到8个月的饲养,可以长到180斤左右成为商品猪,所以它这个周期也是比较固定的,我们比较容易的通过这个规律,我们能够推算出整个猪的价格的变化。
大家都来上一课,上一个什么课?市场经济的课,上一个价值规律的课,上一个经济周期的课。
面对规律怎么办?比如说政府,政府最重要的,面对猪周期的规律,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叫逆周期调节。逆周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猪肉价格下跌,我应该把它稳住,猪肉价格上涨,我也适度回落。
现在我们猪肉价格上涨,上涨的话就是说,我们一方面,我们还是应当鼓励农民养猪,鼓励增加供给,在这方面我们应当采取这个办法。比如说能够给养殖户给他一定的信贷,贷款,给他一定的补贴,帮助他解决一些困难。
因为现在养殖户不容易,饲料成本在上涨,卫生防疫的成本也在上涨,特别非洲猪瘟之后,物流成本也在上涨,所以要研究我们现在养猪户成本上涨,我们政府怎么样帮助他能够降成本,把成本降下来。
我觉得我们原来有一些个好的办法,比如说我们在猪肉短缺的时候,我们曾经给农民养猪补贴,我们有一段时间还给农村母猪也给它上保险,就是说我们能够给猪,让农民能够通过各种办法给他排忧解难,让他能够增加生产和供给能力。
如果说猪肉的价格到了我们这说供应量增加,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其实我倒是主张政府应当有一些个调控的办法,比如说采取一些政府收购,把它收进来,放到冷库里去,然后等到我们猪供应少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再把它供求基本上平衡。
其实做一个地方政府的官员也要研究猪这个周期,要研究我政府在供大于求时候我能够做什么?我们现在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就我们怎么样逆周期去调整。
对于农民养殖户来讲,也得研究,说现在猪肉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不仅是你看到了说养猪赚钱,大家都看到了,你想扩大,别人也想扩大,所以这个时候你还是要防止整个社会,大家都去扩大生猪的养殖能力,你说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
我觉得除了数量的这种扩大以外,还应当研究,研究什么?就是你能够有一个高质量发展,比如说你猪能不能够说是瘦肉率的提高?你的猪能不能够是绿色生产过程?猪肉最后,现在你到菜市场看看去,有很多叫什么土猪肉或什么肉,它卖的价格是很高的,你不但是要追求一个数量,你要更加追求它的质量,追求它的绿色,追求它的健康,追求它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