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其致病过程都是缓慢的, 通常情况下症状不明显,不会造成猪的大量死亡,一般不会像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那样来得那么猛烈和突然。另外我国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养猪已逐渐由分散式的饲养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猪群数量和饲养密度增大,从而造成寄生虫感染机会增加,这更加体现了日常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寄生虫病现状及危害
在集约化养猪情况下,猪群尽管实行封闭管理,减少了与中间宿主的接触,但由于饲养密度大,周转频繁以及引种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本身也具有强大的生存感染和繁殖能力,尤其是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极强,常规消毒药对其完全无效,而猪只仅接触少量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就可呈现持续感染状态,随后便将寄生虫散播到全场。猪群蛔虫、鞭虫、线虫、结节虫和疥螨的感染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在管理较良好的集约化养猪场流行的寄生虫常见有:猪疥螨、猪姻虫、猪线虫和球虫等,特别是渚疥螨和猪线虫的危害最为严重。
寄生虫病为人畜共患,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200多种动物,其中以猪的感染率最高,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源,猪感染后可造成高死亡率(60%以上)和母猪广泛性流产、死胎,造成繁殖失败。寄生虫感染后,与宿主争夺营养,破坏宿主组织细胞,其毒素作用及机械性障碍可以诱发肺炎、沙门氏杆菌病、肠炎、消化道溃疡、贫血等疾病,以及降低饲料转化率同时还可影响母猪的体况、泌乳、窝产仔数、哺乳及断奶仔猪的成活率,断奶体重。
寄生虫病的控制
对于寄生虫病的控制,集约化猪场应在摸清感染情况寄生虫感染强度种类基础上注意用药程序和药物选择两个方面。
药物选择:现在市面上用于防治寄生虫病的药物很多,不同的药物驱虫范圈及休药期不同。因此,应根据本场寄生虫病的监测情况,在掌握本场寄生虫病感染种类和发育时段的基础上,结合猪群的商业用途和生产阶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驱虫药。由于猪场寄生虫病多是混合感染,故应选择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同时结合药物的给药途径,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对猪只的应激。
用药原则:1、安全低毒:寄生虫病的控制,对种猪的驱虫很主要,故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不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等。2、驱虫谱广:猪体内同时存在不同种类的幼虫及成虫,驱虫药应对主要危害的寄生虫幼虫、成虫均有效。3、减少应激: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对猪只应激不同,如拌料给药就比注射好。
用药程序:寄生虫发育有一定的生活周期,从感染虫卵被采食至成虫产卵,鞭虫为30-40天,结节虫为40-50天,用药时如果一次用药不能有效杀灭虫卵及幼虫就无法阻断其生活周期,也就不能成功解决猪场的寄生虫问题。在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感染生产种猪最高,主要是由种猪传染给仔猪,进而发到全场。所以断由种猪对仔猪的传染是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控的关键。
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
(1) 一年两次驱虫方案:每年4月和10月各进行1次全场存栏猪的驱虫,这是大部分猪场的做法。但是由于两次驱虫的时间间隔太长,很多寄生虫已经发育成成虫,大量排出后代虫卵污染环境,容易导致重复感染,寄生虫控制效果较差。
(2) 分阶段驱虫方案:针对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驱虫,如为了避免种猪将寄生虫传染给猪仔,一股在进产房前即分娩前15天进行驱虫。这种驱虫方案对控制内猪阶段的寄生虫感染效果较一年两次全场驱虫要好。但是缺点是用药时间非常分散,操作执行较为不便。
(3) “四加一”驱虫方案:种猪一年驱虫4次,幼猪在60日龄驱虫1次,产房阶段的仔猪驱球虫1次。它和普通驱虫方案相比,虽然对种猪的驱虫一年增加了两次,但是由于种猪数量在集约化猪场中所占比例不高,而且在这种驱虫方案中肉猪的中、大猪阶段不用驱虫,因此所需驱虫药费并不比一年两次的全场驱虫高,而控制寄生虫感染的效果却大大提高。这种方案对驱虫药物的要求比较高,一是药物安全性好,不能引起母猪的流产或死胎;二是驱虫谱广能对应集约化猪场存在的各种体内外寄生虫进行杀灭,并且能够彻底的驱净幼虫;三是投药方便,应激作用少,最好能够通过拌料给药。
在给药前最好先检测该猪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做到针对性用药。现在使用的广谱驱虫药物,基本上可以防控大部分寄生虫病。
环境控制
寄生虫病控制的环境管理包括粪便处理、消灭寄生虫的传播及中间宿主,使猪舍水源等不被寄生卵、卵囊、幼虫等污染。这是因为虫卵或卵囊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可以长时间的存活。而卫生条件好的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较轻。由于所有驱虫药都不能杀灭蠕虫体内或已排入消化道、呼吸道中的虫卵,这就对我们的环境管理要求更加严格。
具体措施有:1、做好粪便处理工作,粪便(尤其是驱虫投药后一周内)要及时清理,最好做无害化处理。2、搞好猪场四周环境卫生,运动场要经常用消毒药(如石灰乳)没洒。3、防止饮水及饲料污染。4、灭鼠及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并禁止饲养猫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