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萎缩性鼻炎可不是一种普通的小毛病,一旦在猪群中爆发,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大幅降低养殖效益。
想象一下,辛辛苦苦养的猪,因为这种疾病,生长速度变慢,出栏时间延长,饲料转化率降低,这得浪费多少饲料、投入多少额外的精力和成本啊!不仅如此,患病的猪还容易继发其他呼吸道疾病,让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岌岌可危。所以,了解猪萎缩性鼻炎,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每一位养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
揭开猪萎缩性鼻炎的神秘面纱
猪萎缩性鼻炎,全称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C型)“联手作案”引起。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菌,它在多种动物体内都能“潜伏”,而且还会根据环境变化,在有毒菌株和无毒菌株之间来回切换,十分狡猾。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则更“狠”,多属于D型,能产生皮肤坏死毒素,直接对猪只的鼻甲骨发起“攻击”。
这种疾病有着独特的发病特点,幼猪是它最喜欢“下手”的对象,尤其是1-4月龄的仔猪,就像手无寸铁的孩子,对它几乎没有抵抗力。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只要病猪打个喷嚏,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就会在空气中飘散,健康猪一旦吸入,就有可能被感染。另外,发病母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它们就像“定时炸弹”,会在哺乳时将病菌传给仔猪,让仔猪一出生就面临患病的风险。而且,猪萎缩性鼻炎在春秋两季特别容易高发,这两个季节气候多变,猪群的抵抗力稍有下降,它就会趁机而入。
症状大揭秘,早发现早防治
及时发现猪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是防治的关键一步。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仅会让病猪遭受更多痛苦,还可能导致整个猪群感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那猪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病猪早期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连续或断续性打喷嚏,呼吸时还会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就像人感冒鼻塞一样,吸气特别困难,还会不停地流鼻涕。这是因为病菌在鼻腔里捣乱,刺激鼻黏膜,让猪感觉鼻子又痒又难受,所以它们会不安地用鼻端拱地,或者在食槽边缘、墙壁上蹭来蹭去,试图缓解这种不适,有的还会频繁甩头、躁动。
随着病情加重,鼻部流出的分泌物也会发生变化,一开始是透明的浆液,慢慢就变得黏稠,呈脓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流出血样分泌物。在猪舍的墙壁、食槽上,常常能看到它们留下的鼻血痕迹,场面让人揪心。
与此同时,病猪的眼部也会出现异常,眼角会出现黑色泪斑,就像哭了很久一样。这是因为鼻泪管被炎症堵塞,眼泪没办法正常排出,只能在眼角堆积,时间一长就形成了难看的泪斑。
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发展到后期,猪的鼻腔和面部就会发生明显变形。鼻甲骨萎缩,导致鼻子变短、变歪,有的猪还会出现“翘鼻”的情况,原本可爱的模样变得面目全非。而且,上颌也会跟着向一侧歪斜,整个面部轮廓都扭曲了,看着十分可怜。
除了这些外观上的变化,猪萎缩性鼻炎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也很大。病猪的生长速度会明显迟缓,吃进去的饲料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营养,饲料利用率大幅降低。原本可以按时出栏的猪,因为这场病,出栏时间不得不推迟,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减少了养殖户的收益。更糟糕的是,如果病猪长期得不到治疗,还可能会变成僵猪,基本停止生长,只能白白浪费饲料和精力,最后不得不淘汰处理。
探寻发病根源,从源头防控
了解了猪萎缩性鼻炎的症状,我们还得深入探寻它的发病根源,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进行有效的防控。
环境因素是导致猪萎缩性鼻炎的重要“帮凶”。猪舍的温湿度、通风条件对猪群的呼吸道健康影响巨大。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猪群就像被放进了一个“蒸笼”,呼吸道黏膜受到强烈刺激,变得脆弱不堪,这就给病原微生物打开了入侵的“大门”。而通风不良的猪舍,就像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小房间,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氧气含量不足,猪群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受到抑制,无法正常排出病菌和异物,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引发猪萎缩性鼻炎的关键因素。饲养密度过高,猪群就像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仅活动受限,还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给病菌可乘之机。饲料质量不佳、营养不均衡,就好比给猪吃“垃圾食品”,猪群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身体健康,免疫力自然就会降低。另外,饮水不干净、饲喂不规律等问题,也会让猪群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当然,病原微生物才是这场“健康危机”的始作俑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主要的致病元凶,它们在猪群中潜伏、传播,一旦猪群的抵抗力下降,就会迅速发起攻击。除了这两种病菌,其他一些病毒、细菌和支原体也可能趁虚而入,加重病情,让猪群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面对猪萎缩性鼻炎这个养猪业的“大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全方位的防治策略,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入手,为猪群的健康保驾护航。
预防措施是关键
自繁自养,加强检疫: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就像给自己的猪群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有效减少外来病菌的入侵。如果不得不从外地引进种猪,一定要严格进行检疫,选择健康无病的种猪。新购入的猪也不能直接混入原猪群,需要隔离观察2-3个月,确认无病后才能合群饲养,这就好比给新成员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确保它们不会带来疾病隐患。
淘汰病猪,更新猪群:一旦发现病猪,要果断淘汰,这虽然有些“忍痛割爱”,但却是减少传染机会的关键一步。对于出现过病猪的猪群,最好全部隔离饲养,尽快淘汰,做到不留后患。病猪使用过的饲具、圈舍也要彻底消毒,让病菌无处遁形。在母猪所产仔猪的管理上,要让它们不与其他猪接触,断奶后仍隔离饲养1-2个月,然后从仔猪群中挑选无病状的仔猪留作种用,留种猪还需隔离观察3-6个月,这样才能不断培育新的健康猪群。
改善饲养管理:给猪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它们抵抗力的重要保障。断奶仔猪及育肥猪应采取全进全出制,这样可以避免不同批次猪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饲养密度,防止猪群过于拥挤,让每头猪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排出猪舍内的有害气体,让猪群呼吸到新鲜空气。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比如突然的温度变化、噪音等,都会让猪群的抵抗力下降。同时,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定期对猪舍、饲具等进行消毒,每周至少消毒2-3次,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消毒剂。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萎缩性鼻炎的重要手段,就像给猪群穿上了一件“防护服”。目前市面上有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油乳剂灭活苗、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和产毒素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油乳剂二联灭活菌苗等。妊娠母猪产前8周及产前4周分别接种2ml,这样可以让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仔猪断奶前接种1ml,能增强它们自身的抵抗力。
药物预防: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药物,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比如每吨饲料中混入磺胺二甲基嘧啶100克、青霉素50克、金霉素100克,连续饲喂3-4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猪群产生耐药性。
科学治疗,助病猪康复
药物治疗:一旦发现猪感染了萎缩性鼻炎,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如磺胺噻唑钠注射液、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每种药物的治疗疗程一般为5-7天。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一些提高猪只免疫力的药物,比如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帮助病猪更快地恢复健康。另外,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治疗,如每吨饲料中混入磺胺二甲基嘧啶100克、土霉素100克,连续饲喂2-3周。但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病菌敏感性不同,所以在治疗前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药物。
局部治疗:除了全身用药,局部治疗也很重要。可以用鲁格氏液、1%-2%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2%明矾液等冲洗鼻腔,每天冲洗1-2次,这样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病菌,减轻炎症。也可以用大蒜汁滴鼻,大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缓解鼻炎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局部治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猪的鼻腔黏膜。
养猪实战案例,经验分享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方法,我们来看看养殖户老张的真实经历。老张养猪多年,一直顺风顺水,可去年却遇到了猪萎缩性鼻炎的“突袭”。
那是一个春天,老张发现猪舍里几头仔猪老是打喷嚏、流鼻涕,一开始他没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就给猪喂了点感冒药。没想到,没过几天,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更多的猪出现了相同症状,有的还开始流鼻血,鼻子也渐渐变形。老张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请来了兽医。
兽医经过仔细检查,确诊是猪萎缩性鼻炎。在兽医的指导下,老张立刻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他先是将病猪全部隔离,防止病菌继续传播。然后对猪舍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和消毒,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还加强了通风,让猪舍的空气保持清新。
为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老张调整了饲料配方,增加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还在饲料中添加了适量的药物进行预防。同时,他按照疫苗接种程序,给猪群接种了猪萎缩性鼻炎疫苗。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和治疗,病猪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慢慢康复了。老张也从这次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更加注重猪舍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定期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
从老张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及时发现、科学防治,猪萎缩性鼻炎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希望老张的经验能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一些启示,让大家在养猪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猪萎缩性鼻炎虽然是养猪业的一大难题,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防治方法,就能够有效降低它的危害。从日常的饲养管理,到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和治疗,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养殖户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时刻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