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是指仔猪出现的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是养猪生产中多发的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从10%~100%不等,尤其是是新生仔猪的腹泻,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短时间内会导致仔猪很快脱水而死亡,日龄越小的仔猪,死亡率越高,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新生仔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控情况进行阐述,希望对养猪生产者有所帮助。
1病因及临床表现
1.1细菌性病原感染
1.1.1大肠杆菌
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会诱发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多发生于产房仔猪,30日龄以上仔猪发生较少,同窝仔猪中发病有早有晚,并逐步传播到其他窝的仔猪,发病仔猪会反复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不同窝的仔猪发病率有高有低,症状有轻有重。粪便颜色有黄有白,状态呈粥状或糊状,气味腥臭,有时有气泡混入。患猪体温、精神正常,病死率较低,但影响生长。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多发,环境条件恶劣猪场多发,抗菌药物选对时,治疗有效。
1.1.2魏氏梭菌C型
出生后15日龄之内仔猪易发生此病,发病仔猪表现为出血性或水样腹泻,突然死亡,病死率一般为20%~70%,剖检可见肠道出血,黏膜坏死。
1.2病毒性病原感染
1.2.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
猪流行性腹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水样腹泻,不同猪场感染该病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异,规模化猪场、集约化程度高的养猪集团疫情较重。7 d以内仔猪连续腹泻3 d左右后会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100%,7 d以后的仔猪发生腹泻时死亡率开始下降,而且随着仔猪日龄增加,发病率与死亡率逐渐降低。该病有明显季节性,每年10~12月和1~4月发生率较高。
1.2.2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
猪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于15日龄以下仔猪,其症状与猪流行性腹泻有相似之处,主要特征是食欲减退、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死亡率高达100%。阴性或易感猪场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时,会在短时间内传染给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对年龄大的猪影响较小,一般1周左右会自愈,对新生仔猪威胁性很大。但近些年此病毒检出率较低,对生猪生产影响较小。
1.2.3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多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多感染8周龄以下的仔猪,出生的日龄越小,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其症状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有相似之处。近些年猪轮状病毒病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猪场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1.2.4猪伪狂犬病病毒
仔猪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会出现转圈或八字腿或侧卧做划水运动,发烧昏睡,吃奶停止,口吐白沫,顽固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仔猪死亡率很高,有时高达100%。
1.3猪寄生虫病
病原感染感染仔猪的球虫主要是猪等孢球虫,多发生于7~20 d的仔猪,夏季湿热环境感染率较高。仔猪发病后表现的典型症状是拉稀薄粪便,颜色为灰黄色。仔猪吃乳与精神正常,但会出现被毛粗乱、脱水、体况下降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如果继发其他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死亡率极高。
1.4病毒性病原体导致的免疫抑制引起的腹泻
免疫抑制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是猪蓝耳病病毒。母猪群感染猪蓝耳病病毒以后,对猪的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免疫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免疫抑制,使得猪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进而成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以及其他细菌性病原体的易感动物,而且注射“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效果不佳,这是导致新生仔猪腹泻在猪场反复流行的一个重要诱因。
1.5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
1.5.1母乳因素
母猪过肥或过瘦,使乳汁中脂肪含量升高;饲料霉菌毒素与内毒素超标,导致母乳毒素过高;突然改变母猪饲料类型,使母乳营养成分及含量发生变化;母猪患有“三联症”等疾病都会影响母乳的质量,仔猪吃了这种母乳,会导致仔猪的奶源性腹泻。
1.5.2环境因素
产房供暖条件差,温度条件不达标,仔猪饥寒交迫,圈舍湿度大,卫生状况恶劣,空气污浊,贼风入侵,初乳摄入不足等因素均是仔猪腹泻的诱因。
1.5.3应激因素
仔猪免疫接种、断奶、换料、转群、消毒、密度过大等,可使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仔猪的腹泻。
1.5.4饲料因素
抗原过敏、饲料营养因子缺乏、仔猪过度饥饿暴饮暴食等,也是仔猪腹泻的诱因。
2预防措施
2.1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2.1.1养好母猪
妊娠母猪饲料营养要全价,妊娠前期、中期、后期控制好饲喂量,保证妊娠母猪正常的膘情体况;给哺乳母猪提供优质稳定的饲料,泌乳高峰期不限量饲喂,保证充足的泌乳量。
2.1.2保证产房的温度
产房大环境温度稳定在20℃左右,保温箱小环境温度控制在28℃以上;保持产床干燥卫生;防贼风;空栏消毒要彻底,实行全进全出。
2.2疫苗免疫预防
2.2.1猪细菌性腹泻
在母猪产前40 d和产前15 d各免疫接种一次大肠杆菌灭活疫苗。
2.2.2猪伪狂犬病
做好基础免疫工作,母猪猪伪狂犬病疫苗普免,4次/年,所有仔猪出生后滴鼻1头份,35 d肌注1头份。
2.2.3流行性腹泻病毒(PED)、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轮状病毒(PRV)
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产前35~40 d、15~20 d跟胎2次。如引种日龄大,隔离驯化时间不足,则配种前免疫1次,妊娠60d、80d、100d再分别免疫1次。经产母猪常年跟胎免疫+季节性免疫(根据猪场情况),9月份、10月份左右普免2次,产前35~40d、15~20d跟胎免疫2次。种公猪一年普免4~5次。仔猪断奶后7~14d免疫1次。
2.3完善猪场内、外生物安全措施
2.3.1控制病原体的传入
加强引种、人员、运输工具、饲料、物资管控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避免病原体的传入,特别是要对引进种猪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确保不带毒。
2.3.2杀灭病原微生物
为了降低病原体对猪场内环境的污染及其在猪群间的传播与循环,应严格实行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猪群的全进全出,对猪舍彻底消毒、干燥,对猪场设施与用具、场内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划分净道与污道,控制猪场内人员流动。
2.3.3清除污物及时清除
发病与病死仔猪,对产床、产房地面等污染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2.4母猪围产期药物
预防母猪产前7 d与产后7 d用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预混剂或氯哒嗪钠配合强力霉素或阿莫西林配合恩诺沙星拌料饲喂14 d,对控制新生仔猪细菌性腹泻有一定作用。
2.5选择敏感药物对初生仔猪进行保健
仔猪出生后灌服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或恩诺沙星注射液1~3 mL,2次/d,连续2 d;出生后第2天灌服百球清,控制球虫引起的拉稀;生后3 d、7 d、21 d用头孢噻呋或恩诺沙星等进行“三针保健”,预防仔猪细菌性腹泻的发生。
2.6防控好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在猪场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母猪群中始终有一部分亚健康带毒母猪的存在,这些带毒母猪会不间断地进行排毒,使母猪群始终处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的风险状态,致使猪场猪蓝耳病不稳定,表现为零星暴发或小规模暴发等动态形式在猪场存在。携带病毒的亚健康母猪出现病毒血症时,在怀孕后期通过脐带血把猪蓝耳病病毒垂直传播给胎猪,使仔猪出生就携带猪蓝耳病病毒,成为免疫耐受猪,表现为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变弱,从而诱发各种各类的疾病(包括仔猪腹泻),要想防控好猪蓝耳病,必须从母猪着手,一是用猪蓝耳病疫苗接种,生产群每年接种4次,每3个月免疫1次,采用“活苗+灭活苗+活苗+灭活苗”的方法,对于不愿打猪蓝耳病疫苗的猪场,所有的公母猪连续使用泰万菌素(爱乐新)或替米考星4个月50 d,前2个月各15 d,后2个月各10 d(450方案)。可有效减少母猪怀孕期间猪蓝耳病毒的垂直传播,减少带毒仔猪的出现,防止哺乳阶段猪蓝耳病病毒活跃和带毒母猪排毒感染哺乳仔猪,进而控制各类继发感染。
3治疗策略
3.1常用药物
针对发生腹泻的仔猪,要标本兼治,在使用抗菌药与抗病毒药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体液。生产中治疗腹泻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安普霉素、硫酸粘杆菌素、头孢类、土霉素、痢菌净。抗病毒药有:双黄连、干扰素、黄芪多糖等。
3.2用药方法
控制腹泻的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注射,但口服比肌肉注射效果更好。无论是口服还是肌肉注射,最好是联合用药,根据腹泻的具体情况,至少用2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以期达到更快更好的效果。同时,针对腹泻严重的仔猪(水泻),要及时补充体液,补液盐的配方是食盐3.5 g、小苏打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凉开水)、多维适量,但要注意称量准确,否则渗透压不同,影响补液的效果。补液量40~50 mL/kg体重,4~8 h内自由饮用或分3~4次灌服,当然也可购买成品补液盐,按说明书加水后即可使用。通过补液,缓解仔猪的脱水和酸中毒,降低死亡率。
3.3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与用药并重
仔猪腹泻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有疾病和非疾病两大因素,所以,在仔猪发生腹泻时,不能一味追求多用药、用高档药、长时间用药,必须注意改善猪场饲养管理条件,确保母猪泌乳的数量与质量,为仔猪创造适宜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注意耐药性的产生
猪场长期固定的使用1~2种抗生素,病原体就会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无效,因此,有条件的猪场要定期对本场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以便准确有效地利用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猪场,可以定期更换所使用的抗生素。
3.5母猪的治疗
母猪在哺乳期发病是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的诱因之一,母猪在分娩后经常发生的疾病是“三联征”(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或少乳症),为此,母猪分娩后7d内要经常仔细检查母猪体温、呼吸、粪便、乳房及外阴部分泌物的状况,看其是否患有“三联征”,发现产后母猪有“三联征”的出现,应尽快治疗,肌肉注射阿莫西林和磺胺六甲针剂,1次/d,连续3 d;当然,母猪产前7 d与产后7 d使用氯哒嗪钠(肾安磺)和多西环素拌料进行常规保健,可起到预防“三联征”发生的效果。
通过以上治疗措施,假若效果不佳,可以让仔猪早期断奶,把母猪赶到配种舍,仔猪留在原圈继续饲养,给仔猪饲喂高档猪奶粉、电解质、优质多维,仔猪的腹泻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会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