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从科学问题演化为经济与政治问题,低碳发展已达成社会共识。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畜牧业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畜牧业发展是导致温室气体总量增长的重要因素。畜牧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牲畜肠道发酵、粪便处理。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双碳”目标)。自“十四五”以来,低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演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生猪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2024年第2季度末,生猪存栏41 53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 038万头,同比下降但环比增长,显示生猪数量仍处于可观规模且呈现阶段性恢复态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生猪养殖环节的肠道发酵、粪便管理会产生数量庞大的温室气体。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厘清生猪产业低碳养殖转型的现状,制定有效的优化路径,切实维持生猪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对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及战略意义。
2生猪产业低碳养殖的现状
2.1低碳养殖理念的兴起与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养殖理念应运而生,并最初在英国得到关注和倡导。作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较早地意识到畜牧业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开始探索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减排措施。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养殖理念逐渐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低碳养殖理念也逐渐引入到生猪产业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养殖户和企业关注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推动生猪产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
2.2我国生猪产业低碳养殖转型的现状
我国生猪产业低碳养殖转型中,大型养殖企业积极引领,如牧原集团探索全产业链减碳模式,在多环节推进低碳措施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创新实现降成本、降能耗和减排,在多环节推进低碳措施,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实现降成本、降能耗和减排,还注重废弃物循环利用,建设沼气工程。部分地区形成示范效应,推广发酵床养殖等低碳模式,减少成本与排放,且将生猪养殖与生态农业结合,形成多种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有宏观政策引导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还有资金补贴扶持企业建设低碳养殖相关项目。
3生猪在低碳养殖转型中面临的发展困境
3.1饲料配方优化难题
生猪低碳养殖需优化饲料配方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平衡极难达成。既要保证生猪营养需求,又要降低饲料生产及生猪消化时的气体排放,平衡不易。传统配方常致营养过剩或搭配不合理,使生猪肠道发酵产生过多甲烷等。而且寻找合适替代原料也有困难,替代原料需要兼顾营养均衡、来源稳定与成本可控,需要进行大量研发试验。研发和试验新的饲料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还需要面对研发失败的风险,这使得饲料配方优化工作进展缓慢,成为制约低碳养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3.2粪便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瓶颈
生猪粪便处理不当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当前相关技术存在瓶颈。高效沼气发酵、精准有机肥生产等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可循环利用资源并减排,但实际应用中,不同规模的养殖场环境差异较大,而这些技术在适配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难在各种规模的养殖场中都能发挥良好效果。稳定性、处理效率及对不同规模养殖场适配性欠佳。且设备维护成本高,操作要求专业人员,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难以掌握应用。
3.3低碳设备与技术投入成本高昂
实现低碳养殖需投入大量低碳设备与技术,如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等。这些设备技术采购、安装、调试及后续维护费用高昂,大幅增加养殖场前期投资。中小规模养殖场资金有限,难以承担,这种资金上的压力严重制约了低碳设备与技术在生猪养殖行业的推广和普及,严重制约了其在养猪行业的广泛应用。
3.4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
低碳养殖转型会使生产成本上升,如采用环保饲料、先进设备等。但市场上消费者对低碳生猪产品认知接受度有限,在购买生猪产品时,往往不会因为产品是低碳养殖生产的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就导致了低碳生猪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并没有因为其他生产成本的增加而相应提高,甚至与普通生猪产品价格相近。这种成本与价格倒挂现象,让养殖场难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降低了转型积极性。
3.5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有鼓励政策,但落实存在问题。技术上,对研发和推广支持力度不够,先进技术难以普及。成本上,补贴有限,无法完全覆盖转型所增加的成本,养殖场经济压力仍大。政策宣传方面,部分养殖场对政策获取不及时、了解不全面,无法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推动转型,严重阻碍了转型进程。
4优化路径
4.1加大对生猪低碳养殖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
首先是饲料技术研发。可设立专项研究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针对饲料配方优化开展深入研究。重点攻克如何在保证生猪营养的前提下,降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生猪消化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同时,对粪便处理技术深入钻研,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和有机肥生产质量,可投入资金探索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粪便处理工艺,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2建立技术推广平台
线上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展示低碳养殖技术资料、视频教程,方便养殖户随时学习。线下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开展培训,针对不同规模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传授低碳养殖设备操作、饲料管理等技术。建立示范养殖场,将先进的低碳养殖模式完整呈现,如智能化管理系统、环保型猪舍的应用,为其他养殖户提供直观参考,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3降低转型成本
政府应提高对低碳养殖设备购置的补贴比例,对引进节能通风、温控设备,以及环保型饲料加工设备的养殖场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建立设备共享机制,对于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难以独自承担的大型低碳设备,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共享使用。鼓励金融机构为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或专项贷款,缓解其资金压力,使更多养殖场有能力进行低碳转型。
4.4提升市场接受度
完善低碳生猪产品认证体系,设计醒目的低碳标识,确保消费者能清晰辨别。通过广告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低碳生猪产品的益处,如更环保、更健康。在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渠道,设立专门的低碳生猪产品销售区,同时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以便向消费者更好地介绍产品,增强消费者对低碳生猪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4.5强化政策执行与协调
建立专门的政策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对低碳养殖的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如技术研发补贴、养殖场改造补贴等是否到位。加强农业、环保、财政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避免政策冲突。各部门应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如环保部门监督减排指标落实,财政部门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共同推动生猪低碳养殖转型的顺利进行。
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从科学问题演化为经济与政治问题,低碳发展已达成社会共识。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畜牧业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畜牧业发展是导致温室气体总量增长的重要因素。畜牧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牲畜肠道发酵、粪便处理。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双碳”目标)。自“十四五”以来,低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已然无法适应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演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生猪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2024年第2季度末,生猪存栏41 53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 038万头,同比下降但环比增长,显示生猪数量仍处于可观规模且呈现阶段性恢复态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生猪养殖环节的肠道发酵、粪便管理会产生数量庞大的温室气体。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厘清生猪产业低碳养殖转型的现状,制定有效的优化路径,切实维持生猪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对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及战略意义。
2生猪产业低碳养殖的现状
2.1低碳养殖理念的兴起与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养殖理念应运而生,并最初在英国得到关注和倡导。作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较早地意识到畜牧业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开始探索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减排措施。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养殖理念逐渐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低碳养殖理念也逐渐引入到生猪产业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养殖户和企业关注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推动生猪产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
2.2我国生猪产业低碳养殖转型的现状
我国生猪产业低碳养殖转型中,大型养殖企业积极引领,如牧原集团探索全产业链减碳模式,在多环节推进低碳措施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创新实现降成本、降能耗和减排,在多环节推进低碳措施,通过技术研发创新实现降成本、降能耗和减排,还注重废弃物循环利用,建设沼气工程。部分地区形成示范效应,推广发酵床养殖等低碳模式,减少成本与排放,且将生猪养殖与生态农业结合,形成多种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有宏观政策引导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还有资金补贴扶持企业建设低碳养殖相关项目。
3生猪在低碳养殖转型中面临的发展困境
3.1饲料配方优化难题
生猪低碳养殖需优化饲料配方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平衡极难达成。既要保证生猪营养需求,又要降低饲料生产及生猪消化时的气体排放,平衡不易。传统配方常致营养过剩或搭配不合理,使生猪肠道发酵产生过多甲烷等。而且寻找合适替代原料也有困难,替代原料需要兼顾营养均衡、来源稳定与成本可控,需要进行大量研发试验。研发和试验新的饲料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还需要面对研发失败的风险,这使得饲料配方优化工作进展缓慢,成为制约低碳养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3.2粪便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瓶颈
生猪粪便处理不当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当前相关技术存在瓶颈。高效沼气发酵、精准有机肥生产等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可循环利用资源并减排,但实际应用中,不同规模的养殖场环境差异较大,而这些技术在适配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难在各种规模的养殖场中都能发挥良好效果。稳定性、处理效率及对不同规模养殖场适配性欠佳。且设备维护成本高,操作要求专业人员,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难以掌握应用。
3.3低碳设备与技术投入成本高昂
实现低碳养殖需投入大量低碳设备与技术,如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等。这些设备技术采购、安装、调试及后续维护费用高昂,大幅增加养殖场前期投资。中小规模养殖场资金有限,难以承担,这种资金上的压力严重制约了低碳设备与技术在生猪养殖行业的推广和普及,严重制约了其在养猪行业的广泛应用。
3.4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倒挂
低碳养殖转型会使生产成本上升,如采用环保饲料、先进设备等。但市场上消费者对低碳生猪产品认知接受度有限,在购买生猪产品时,往往不会因为产品是低碳养殖生产的而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就导致了低碳生猪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并没有因为其他生产成本的增加而相应提高,甚至与普通生猪产品价格相近。这种成本与价格倒挂现象,让养殖场难以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降低了转型积极性。
3.5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有鼓励政策,但落实存在问题。技术上,对研发和推广支持力度不够,先进技术难以普及。成本上,补贴有限,无法完全覆盖转型所增加的成本,养殖场经济压力仍大。政策宣传方面,部分养殖场对政策获取不及时、了解不全面,无法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推动转型,严重阻碍了转型进程。
4优化路径
4.1加大对生猪低碳养殖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
首先是饲料技术研发。可设立专项研究资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针对饲料配方优化开展深入研究。重点攻克如何在保证生猪营养的前提下,降低饲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生猪消化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同时,对粪便处理技术深入钻研,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和有机肥生产质量,可投入资金探索新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粪便处理工艺,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2建立技术推广平台
线上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展示低碳养殖技术资料、视频教程,方便养殖户随时学习。线下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开展培训,针对不同规模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传授低碳养殖设备操作、饲料管理等技术。建立示范养殖场,将先进的低碳养殖模式完整呈现,如智能化管理系统、环保型猪舍的应用,为其他养殖户提供直观参考,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3降低转型成本
政府应提高对低碳养殖设备购置的补贴比例,对引进节能通风、温控设备,以及环保型饲料加工设备的养殖场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同时,建立设备共享机制,对于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难以独自承担的大型低碳设备,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共享使用。鼓励金融机构为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或专项贷款,缓解其资金压力,使更多养殖场有能力进行低碳转型。
4.4提升市场接受度
完善低碳生猪产品认证体系,设计醒目的低碳标识,确保消费者能清晰辨别。通过广告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低碳生猪产品的益处,如更环保、更健康。在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渠道,设立专门的低碳生猪产品销售区,同时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以便向消费者更好地介绍产品,增强消费者对低碳生猪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4.5强化政策执行与协调
建立专门的政策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对低碳养殖的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如技术研发补贴、养殖场改造补贴等是否到位。加强农业、环保、财政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避免政策冲突。各部门应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如环保部门监督减排指标落实,财政部门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共同推动生猪低碳养殖转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