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夏季猪场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总结的太好了!

来源: 猪业科学   2024-11-20 14:05:54   查看:  次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而猪属于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到高温高湿的影响,加上目前集约化猪场均采用封闭式猪舍,夏季热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会进一步加大,具体表现为采食量降低,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多种病原,最终导致猪场损失巨大,成本增加。本文针对夏季猪场的常见疾病进行概述,同时提出防控策略,希望对养猪生产者有所帮助。

 

  1 母猪消瘦不孕综合征(STIS)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猪只最容易受到干扰的为采食量,尤其对于产奶高峰期的哺乳母猪而言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时,产奶高峰期(分娩后3周左右)的母猪会过度利用自身储存的脂肪等满足产奶的需要,导致母猪消瘦,因此断奶后的母猪容易出现发情差、受胎率低和下一胎产仔数少等繁殖障碍问题(图1),加上母猪的卵巢组织本身对高温较为敏感,会进一步加剧该问题的严重性,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母猪的消瘦不孕综合征(STIS)。同时也导致哺乳母猪奶水中不容易消化的脂肪含量过高,使仔猪摄入后很容易出现脂肪性拉稀。

 

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的影响

图1  哺乳母猪采食量不足的影响

 

  2 夏季常见细菌性疾病

 

  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猪丹毒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较为活跃。此外因蚊子、苍蝇等昆虫的增多,血液传播的病原异常活跃,如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这些细菌性病原活跃后,在猪群表现出一系列疾病,如母猪产后三联综合症(子宫炎、乳房炎和无乳症,即MMA)、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生长育肥猪和母猪的丹毒病等。现分别对每种疾病进行简述,方便养猪生产者在临床进行鉴别、诊断与治疗

 

  2.1 母猪产后三联综合症(MMA)

 

  母猪产后三联综合症是乳房炎、子宫炎和无乳症的总称,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阴门红肿、阴道排出分泌物、乳房红肿、仔猪消瘦脱水、母猪眼窝凹陷和呼吸急促等一系列症状(图2~6)。MMA的诱发因素有多种,如母猪助产不当,产程过长,消毒不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而夏季的热应激正好给MMA创造了多个诱因,比如热应激导致的产程过长,助产增多,猪群免疫力下降,同时高温高湿导致环境中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母猪的MMA在夏季多发。

 

母猪产后三联综合症症状概述

图2  母猪产后三联综合症症状概述

 

图片

图3  MMA母猪发烧、厌食、无奶

 

图片

图4  母猪产后子宫炎,导致阴户周围非常脏

 

图片

图5  母猪乳房水肿

 

图片

图6  母猪乳房炎症,俯卧不让小猪吃奶

 

  2.2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又称“红皮病”,猪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烧、黄疸、尿黄、毛孔出血、食欲不振等症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均会受到感染,但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感染和发病率最高。急性型发病动物高烧达41~42℃,两耳、四肢和腹下等皮肤呈浅至暗红色,尤其是耳廓边缘发绀,指压不褪色,严重的突然死亡(图7)。慢性型发病猪只表现为消瘦、苍白、呼吸困难(图8)。空怀母猪感染后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感染有时流产或产仔率下降;哺乳母猪感染后会出现乳房和外阴部水肿、无乳。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猪附红细胞体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因此造成该病在夏季的发病率最高。

 

 急性型附红细胞体病,猪只突然死亡

图7  急性型附红细胞体病,猪只突然死亡

 

图片

图8  左侧保育猪发生慢性型的附红细胞体病,皮肤苍白

 

  2.3 猪丹毒病

 

  猪丹毒病是猪丹毒杆菌感染猪群后所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根据其发生的症状,临床上分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型四种类型。流行初期,常有1~2头猪无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死亡。亚急性型以猪皮肤上出现“打火印”状紫红色疹块为特征,其形状大多是方形或者菱形的(图9)。慢性型主要以心内膜炎(图10)和非化脓性关节炎(图11)为特征,猪只被毛粗乱、消瘦、跛行喜卧。

 

哺乳母猪感染丹毒,皮肤出现“打火印”

图9  哺乳母猪感染丹毒,皮肤出现“打火印”

 

慢性丹毒病猪只的心内膜炎

图10  慢性丹毒病猪只的心内膜炎

 

猪丹毒引起的非化脓性关节炎

图11  猪丹毒引起的非化脓性关节炎

 

  该病主要发生在2~6个月龄的猪群,不过母猪也会发生。有研究显示,35%~50%的健康猪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存在该病原菌,当猪群抵抗力降低或遇到应激时细菌可侵入血液,从而导致发病并传染。由于杆菌的最适生存温度为30~37℃,并且雨水是其传播的一大途径,因此夏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3 猪蓝耳病

  众所周知,猪蓝耳病是目前猪场最大的经济性疫病之一。2018年的研究显示,一次猪蓝耳病波动导致的经济损失均摊到每头母猪上为1 493.81元。目前国内超过90%的猪场处于猪蓝耳病阳性状态,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转换。阳性稳定场在遇到应激时很容易从稳定状态进入不稳定状态,比如冬季的冷应激和夏季的热应激。夏季热应激一方面降低猪群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导致霉菌毒素超标多发。双重因素下,猪蓝耳病带毒猪可进入病毒血症状况,同时向周围排毒,感染其他猪,导致整个猪群进入猪蓝耳病不稳定状态(图12)。因此夏季是猪蓝耳病活跃的季节。

 

夏季热应激和霉菌毒素激发猪群猪蓝耳病活跃

  图12  夏季热应激和霉菌毒素激发猪群猪蓝耳病活跃

 

  4 猪中暑

 

  夏季气温较高,而大猪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对高温的反应敏感,如果在高温的环境中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大,或运输途中遇到炎热天气,猪只拥挤,降温措施不到位,都会导致猪出现中暑甚至死亡的现象。

 

  猪中暑也称猪日射病或猪热射病,发生中暑的猪只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全身出汗、呕吐白沫、走路摇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病猪在12 h左右就有死亡的风险,若能果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病猪会在2 d左右恢复到正常状态。

 

  5 防控策略

 

  综上所述,夏季的高温高湿等环境为链球菌、葡萄球菌、丹毒杆菌和吸血昆虫的繁殖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夏季的高温高湿是STIS、MMA、猪丹毒、猪附红细胞体病、猪蓝耳病及猪中暑等不稳定的主要诱因,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缓解热应激问题。帮助猪群降温主要从化学和物理降温两个方面入手。化学降温依靠给猪提供优质维生素、氨基酸、电解质等,从而缓解热应激的影响,提高其生产及繁殖性能。物理降温包括空调、湿帘、喷雾、喷淋、喷水、冷风机和风机等。空调降温主要用于公猪舍,因为公猪在猪场发挥作用最大,其最适温度为18~24℃;湿帘适合所有的猪群使用,但湿帘的降温在4~6℃,当盛夏室外温度高达37℃甚至更高时,湿帘无法提供舒适的温度;喷淋、喷雾、喷水、风机是猪场解决热应激的主要手段,适合应用于后备猪、育肥猪,妊娠母猪、保育猪;冷风机与颈部滴水,很适合产房的母猪使用。除了给猪群降温外,针对已经发生的各种疾病也要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

 

  (1)针对MMA。母猪可使用安全广谱的复方磺胺氯哒嗪钠或复方阿莫西林或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压制链球菌和葡萄球菌霉素等,减少母猪感染该病的压力。

 

  (2)针对附红细胞体。猪群可使用强力霉素进行控制。鉴于夏季母猪群容易遭受MMA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双重感染,建议母猪群的饲料中同时添加复方磺胺氯哒嗪钠和强力霉素,同时该方案还可解决猪支原体、弓形体、衣原体和密螺旋体感染问题,因此称之为“五体投地“方案(每t饲料中添加复方磺胺氯哒嗪钠500 g和强力霉素1 kg,连用7~10 d)。

 

  (3)针对夏季多发的猪丹毒病。生产中对该病有效的药物非常多,比如青霉素、头孢、阿莫西林等,因此夏季母猪群的保健时,要根据猪场的情况添加防控猪丹毒病的药物。

 

  (4)针对夏季的猪蓝耳病问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猪场的猪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来防控,也可以策略性使用泰万菌素抑制猪蓝耳病病毒的复制,当然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在使用药物压制时可以选择450方案,就是全群母猪使用20%泰万菌素,添加量为1 000 g/t饲料或3.5 g/头母猪,连用4个月,前2个月,每月15 d,后2个月,每月10 d。同时霉菌毒素问题也应得到重视,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存储饲料原料的仓库要高燥、通风,并做好防鼠、防虫等工作,对加工好的成品饲料,应按要求添加霉菌毒素处理添加剂,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种霉菌病毒数量,减轻对猪群的影响影响。

 

  (5)针对猪中暑的问题。要降低猪只饲养密度,供足清洁的饮水,保证猪舍通风顺畅,通过物理与化学方法做好猪场的降温工作。在运输途中猪只要尽量降低密度,勤观察猪群状况,注意通风换气,根据天气与猪群情况,中途休息时对猪进行喷淋降温和饮水。对于发生中暑的猪只,先将病猪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然后用冷湿毛巾敷在病猪的头上或左胸部,也可以把病猪的全身用凉水浇淋,或将凉水灌注到病猪直肠内进行降温,或在耳尖部位消毒后放血100~300 mL。同时每头病猪灌服适量的藿香正气水,并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500 mL,维生素C 10~20 mL,肌肉注射氨基比林15~20 mL。

 

  总之,不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家庭农场,一定要重视夏季各种猪病的防控工作,只有提前做好高温季节的防护管理,才能确保猪群的健康度,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养猪预期的实现。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