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越来越难治,猪病诊断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互联网 2024-08-14 16:51:20| 查看:
次
近年来猪病的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要提供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是首先做出正确诊断。但是由于病原体及养猪环境、饲料营养等许多方面的变化,致使猪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学的现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造成病情越来越复杂,诊断的难度加大,往往会发生漏诊和误诊,现将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做一简述。
一、当前猪病发生及流行特点:
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导致一些复合性疫病或混合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当前猪病的主流。致病因子可以是数种细菌或数种病毒、寄生虫的协同、并发或继发的致病,同时还有环境条件、饲料营养等若干因子的参与。其中的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发病率及危害占据猪病首要地位;几乎所有的猪群都有发生。当前单一因子的致病和具有典型症状或典型剖检变化的猪病越来越少见,加上某些新病原体的传入,原有病原体的变异或血清型的改变,以及饲养环境和条件变化等因素,致使发生一病多型、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前猪病诊断中对这些特点要有清楚的认识。
二、重视和正确对待实验室诊断
当前猪病以传染性疫病为主,实验室诊断仍是猪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它是对确定病原体和病原体感染状况的客观依据,但它只是认识疾病方法的一个方面,必须清楚认识和正确对待,目前常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关于血清学诊断
多用于监测抗体。目前猪群同时遭受数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极为普遍,如在许多猪群中可检出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猪萎缩性鼻炎、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多种抗体,其中虽有一些是免疫接种而致,但是,除使用标记性疫苗外,一般难于区分自然感染或是免疫接种形成的抗体。如要明确自然感染在本次疫病中的致病作用,应监测双份血清,即在监测第一份血清后间隔3~4周再监测同一头猪的血清,否则既是测出某种疫病的血清抗体阳性,也不能确定该猪群正在发生的就是某种病。最好要监测猪群中究竟存在有几种疫病抗体,它们与当前发病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血清抗体的监测对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和免疫应答情况可提供重要依据,所以对猪群尤其是种猪群每年应定期做主要疫病的血清学抗体监测。
2、关于病原诊断
病原诊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常有以下问题。
►►病毒分离鉴定耗时长。病毒性疾病的病毒分离鉴定诊断耗时长,费用高,在一般性猪群发病时难于实现。目前已研制成功许多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如PCR技术等,由于诸多原因,它与普遍应用于生产实践尚有较远的距离。
►►细菌分离常无菌生长。这往往是用于接种的病料是采自已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过的病死猪,病原菌已被杀死或抑制,所以做细菌分离要采自未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猪。
►►实验室结果与临床疗效不一致。由于未分离到主要致病菌,或因药物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或药物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近几年氨基糖甙类药物,在实验室内药敏度较高,但经口服途经投药吸收率很低,对已形成全身性菌血症的疫病往往无疗效。更常见的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无效的原因往往是多病因的复合感染,或许多组织脏器已遭受严重而不可逆的损害,所以药敏试验也与临床疗效不一致。
►►分离细菌与发病无直接关系。目前健康猪带菌现象非常普遍,如可从50%以上健康猪的扁桃体中分离到猪链球菌,还从不少猪呼吸道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但它们往往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在许多健康猪、患病猪和病愈猪的血液中,可发现一些大小和形态不同,运动方式各异的被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的微生物,它们在血液中出现的数量和时间无规律,用多种药物治疗和预防,都不影响它的消长,目前还不能说明它的致病作用,所以不能一发现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就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
►►虽检出一种或数种微生物,但要确定是否与当前发病有关,尚需做大量细致的检验,不能草率下结认。
►►目前有些实验室诊断试剂存在有特异性不强或不够稳定,重复性不好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
►►被检病料的采集和检验方法、操作技术等,也是影响实验室诊断正确性的重要因素。
三、正确认识临床诊断
由于猪病种类的增多,混合感染的加剧,而致近些年猪病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使具有特异性的指征很少,而且同一种病的临床症状多样;许多类似的临床表现普遍存在。当前临床上可见不少病猪有耳部发蓝,耳、四肢下端、腹部、大腿后侧及尾根等处皮肤发绀淤血,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性紫红、紫黑色斑点,眼睑色暗、结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几乎成为病猪的共有症状,所以也就成了一般症状,不属于某种疾病所特有,故而不能见有耳部皮肤发蓝就诊断为蓝耳病,见眼睑水肿就诊断为猪水肿病等。应尽可能找出具有意义的症状、兼顾不典型症状,结合其它诊断方法,从发病机理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诊断。
四、关于剖检和病理学诊断
通过剖检可直接观察到一些器官的某些病理学变化,以及病变性质和程度,可与临床诊断等相互印证,是提供疫病本质的物质基础,常可做为核对临床诊断,阐明模糊的生前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目前对病死猪进行解剖检查所获得的资料价值大于临床诊断,尤其对当前以混合感染为主的猪病诊断,具有更重要意义。但是,病理诊断的特异性不强,而且有时某些明显的病变与器官功能作用或直接致死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但它仍然是一种简单、直观、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它虽可为疫病诊断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但不能做为唯一的诊断依据。
五、做好现场调查的重要性
现场调查除可看到猪群的状态外,还可较全面的了解到环境条件、饲养设备、生物安全设施及落实情况,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等,有时可发现一些本场人员已“习以为常”实际是致病或诱发疫病的主要因子的一些问题。目前条件性、应激性疫病所占发病比例很高,如当前猪呼吸道病复合征及腹泻性疫病的发生,与猪舍内通风、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转群及饲料营养、管理水平等关系极为密切,亲临现场调查常可获得有助于诊断的重要资料。
六、注意流行病学的变化
除经常关注本场或当地疫情及血清学或病原分离的监测情况的变化外,还应注视周边地区及外省的猪病发生流行、发展和分布的情况,掌握疫病的种类、性质,可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流行病学可为猪传染病的宏观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七、对免疫抑制性因素的评估
猪的免疫抑制性疫病大多没有特异性临诊表现及剖检变化,但它广泛存在并日渐增加,危害深远。饲料被霉菌污染产生霉菌毒素造成猪的免疫抑制的情况尚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近些年不少地方发现,虽用猪瘟弱毒疫苗多次、加大剂量进行免疫注射,但抗体水平仍然低下,这与免疫抑制因素有一定关系。发生免疫抑制时,还易发生应激性疾病及对某些疾病的感应性增强,出现剧烈的临床症状,以及高于寻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在当前猪病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免疫抑制性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八、充分收集素材,综合分析诊断
由于当前多因子所致的猪病占主导地位,确诊难度很大,所以必须收集大量素材,依靠多种诊断方法,综合分析,分清主次,做出确切合理的诊断。其中应注意猪在发病前虽已用过疫苗免疫,但仍不能完全保证不发生相应的疫病。同样,虽对病猪用药是完全有针对性的特效药,但疗效仍然不佳,这也不能否定诊断的正确性。还应注意不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找病原体上,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失误、应激因素及免疫抑制或低下,以及饲料中的不良成分、过量添加成份及有害成份等,都是猪病发生的因素,必须纳入猪病综合诊断的内容。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