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急性腹泻,且发病的仔猪多在8周龄以下,而且仔猪出生的日龄越小,则发病率愈高,养猪场户如遇到此类现象,则应高度警惕猪轮状病毒病作怪。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感染猪轮状病毒后,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炎,其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症状为:厌食、呕吐并发生急性腹泻。一般10~60日龄的仔猪较易发病,发病率为50%~80%,病死率一般在10%以内。而中猪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带毒而成为猪轮状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猪轮状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18~20℃的粪便和猪乳汁中,能存活7~9个月。
Part 1、流行特点
猪轮状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年隐性带毒猪和患病仔猪,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且易呈地方性流行,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较为多发,特别是在寒冷潮湿、猪舍内卫生条件不良的情况下,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病率上升和仔猪发病的严重程度则更加剧烈,并且如猪群内一旦流行猪轮状病毒病,则很难在猪群内根除病源,以后每年均会有连续不断的猪轮状病毒病病例发生。
Part 2、临床症状
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猪轮状病毒病,但在疫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均已感染过猪轮状病毒病而获得了免疫力,因此发病的多为60日龄以下的仔猪,且常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在发病初期,病猪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常常在吃过母奶后发生呕吐,继而发生腹泻,起腹泻的粪便常常呈水样或糊状,且色黑白或暗黑(其发病仔猪腹泻症状的轻重则常常取决于发病仔猪的出生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一般在缺乏母源抗体保护出生7~10d内的仔猪则表现腹泻症状最重,仔猪舍内保温不善,导致环境温度下降或仔猪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时,则常常会使仔猪的腹泻症状加重,且病死率增高,出生10~21日龄仔猪的腹泻症状则表现较轻,且患病仔猪腹泻数天后即可自行康复,3~8周龄仔猪的腹泻症状则表现更轻,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表现极度衰竭,常常表现伏卧,并有口渴感,由于持续性腹泻而导致患病仔猪脱水,从而导致仔猪体内酸碱失衡,一般病程4~7d,常常由于仔猪极度衰竭而死亡。
Part 3、剖检病理变化
其病死猪的剖检病理变化主要局限在消化道:外观猪胃壁弛缓,且胃内充满乳汁和凝乳块,肠管变薄,肠壁呈半透明状,且肠管内内容物呈水样或糊状液体,色泽灰黄或灰黑,小肠绒毛缩短扁平,有些病例小肠有出血斑和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Part 4、诊断要点和实验室检查
猪轮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且发病猪群多以8周龄以下的仔猪为主,而且仔猪的日龄越小,则发病率愈高,其发病仔猪的主要症状为腹泻。根据这些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众多,而且在仔猪发生腹泻的自然病程中,由于猪轮状病毒常会与冠状病毒或大肠杆菌等发生混合感染,则给猪轮状病毒病的诊断增大了难度,因此,养猪场户要确诊猪轮状病毒病则很有必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则需采集仔猪发生腹泻后25h内的粪便,装入通过消毒处理过的玻璃容器内,送实验室检查。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猪轮状病毒实验室检查方法是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可做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均可迅速得出检查结论。一般兽医实验室还可采集病死仔猪的小肠前、中、后各一段,经冷冻后,供荧光抗体检查。
Part 6、综合防治措施
对猪轮状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如一旦发现猪群内有疑似感染猪轮状病毒的病例时,则应立即将其病猪隔离到经过消毒处理过的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内,并应加强对病猪的护理,以减少应激因素,及时清除病猪的粪便和被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草等,并注意对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的病毒含量,防止病猪发生继发感染,并严防疫情扩散。养猪场户如发现患病仔猪,则应立即停止对仔猪哺喂母乳,可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 (即用葡萄糖22.5g、氯化钠4.74g、甘氨酸3.44g、柠檬酸0.27g、枸椽酸钾0.04g、无水磷酸钾2.27g,混匀后溶于1000mL温水中即可) 或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即用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混匀后溶于1000mL温水中即可),以供病猪自由饮用,同时对病猪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可对病猪投服胃蛋白酶、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和中药肉蔻四神丸(主要成分:补骨脂、木香、肉豆蔻、罂粟壳、诃子肉、白芍、干姜、白术、吴茱萸)等收敛止泻药物,并配以使用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磺胺嘧啶钠等抗生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以防止继发感染,对病猪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的,则应静脉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病猪脱水和酸中毒。在对患猪轮状病毒的病猪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防范猪霉菌毒素中毒,给仔猪饲喂的饲料应经常保证清洁新鲜,如疑似饲喂仔猪的饲料有轻微的霉变现象,则可在饲喂仔猪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并适当地添加一些高档复合维生素制剂,以有效地缓解猪霉菌毒素中毒对猪轮状病毒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养猪场户要有效地预防该病发生,则主要应加强对猪群的饲养管理,并认真执行兽医防疫措施,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严格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建立防护屏障。对一般的养猪场户,可对猪群免疫注射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妊娠母猪可在产前2~3个月,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5头份,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则可在母猪产前2~3周进行二免(每头注射5头份),以有效地提高母猪初乳中的抗体,以保护仔猪渡过易感危险期。对免疫接种过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则可在仔猪5~7日龄,每头仔猪免疫接种胃流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对未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则应在仔猪1日龄,每头仔猪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仔猪在断奶前2~3d,每头仔猪二免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2头份。在给仔猪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时应注意的是,其疫苗注射进针深度应掌握适宜,一般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进针深度约1.5cm为宜,以后则应随着仔猪日龄的逐渐增大,而逐渐增加其进针深度,但应控制在4cm以内,成年猪一般以进针深度4cm为宜。其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的免疫接种部位是猪的后海穴(即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处)。
养猪场户对新生仔猪产后应尽早哺喂初乳,使其尽早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仔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病率和减轻其仔猪的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