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在刚脱离母体后,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感染各种病原菌,从而引发各类疾病,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新生仔猪腹泻,影响仔猪存活率,这在各级养猪场中较为普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1 临床表现及病因诊断工作
各个年龄段的仔猪都可能发生流行性腹泻,但在实际生产中,以新生仔猪发病率最高,病死率与猪场防控措施好坏有很大关系。在疾病诊疗工作中,由于许多疾病在初期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相似,因此,还需要兽医及时展开对疾病的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工作。
1.1 临床表现
流行性腹泻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粪便成水样状,且颜色与正常粪便有较大差异,通常以灰黑色为主,还会散发出腥臭味。同时,仔猪的体温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病情严重时会伴随呕吐的情况,仔猪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废绝。即便是人为将仔猪放置在母猪身侧,仔猪也没有主动喝奶的行为。由于新生仔猪的身体机能没有发育完全,因此感染流行性疾病后的实际致死率相对比较高,一般在3-5d后,就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需要兽医及时展开治疗工作,饲养员配合精心护理。
1.2 病因分析
从发病原因上来分析,造成仔猪拉稀便的原因与环境温度过低有关,身体着凉就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的功能异常。同时,仔猪还没断奶,需要食用母猪的乳汁,而母猪在喂养仔猪期间,所食用的饲料种类也需要做好合理的选择,因为饲料当中的营养物质会通过乳汁供给仔猪,进而促进仔猪的成长发育。
所以,如果母猪的饲料营养不足、卫生条件不达标,就容易导致母猪和仔猪都出现腹泻的情况,给饲养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另外,流行性腹泻主要是因为仔猪感染了流行性腹泻病毒,这与卫生环境差也有较大关联,需要养殖场提高重视,及时改善。
2 实验室检验工作
为了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种类,分析出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兽医应及时对病死猪进行解剖,通过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使用专业的实验室器材,进行病理分析工作。
2.1 解剖工作
解剖工作应当在无菌环境下展开,避免由于环境卫生问题而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结合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情况来看,感染该病症后,猪只的胃部和肠道都出现了充血的情况,有多处出血点,而且有黏膜脱落的症状,在胃部和肠道当中都有大量白色的附着物。同时,仔猪存在呼吸系统衰竭的情况。
2.2 病理分析
首先,对病猪进行血常规检查,其次,可以对解剖后发现的肠道、胃部上存在的附着物进行化验。最后,化验病猪的排泄物,从中找到病原体,方便从中确定该疾病是否具有传染能力,合理制定诊疗方案。实际上,很多病毒都会造成腹泻问题,而精准判断病毒的种类,就成为了疾病诊疗工作的首要任务。
3 流行性腹泻的有效防控对策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病原有一种或者混合感染几种而导致,发病率高,且发生后快速传播,防控措施应做到及时到位,猪场才能避免造成过多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养殖户及养殖企业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现以新生仔猪的流行性腹泻问题为例,展开疾病防控工作的具体流程如下:
3.1 建立专门的产房
基于新生仔猪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容易因为着凉而引发疾病问题,而且,流行性腹泻通常会出现在季节交替的时间段。因此,养殖场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怀孕母猪的数量,来预估仔猪的数量。然后搭建专门的产房,并设置产床。合理根据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节环境温湿度,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3.2 关注母猪的健康
由于新生仔猪需要依靠母猪的乳汁才能存活,因此,母猪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养殖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养殖人员做好对母猪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态的检查工作,并及时根据母猪怀孕、产后对不同营养的需求,调整饲料的搭配方案。这需要养殖场做好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规范他们的饲养行为,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3 药物防治工作
在防控新生仔猪的流行性腹泻问题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药物防治,从预防阶段入手,应当在仔猪刚出生时,对其进行称重操作,安排兽医检查仔猪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来说,初生重较重的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强,且后续肉猪育肥效果也比较好。而初生重较轻的仔猪则容易感染疾病,需要重点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在疾病预防环节,应定期给猪只注射防疫疫苗,并利用消毒类的药物做好环境卫生管理,消灭病菌。
如果仔猪已经出现了腹泻问题,应当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维生素类的药物。要注意的是:腹泻会造成脱水问题,需要及时为仔猪补充水分和糖分,避免其由于脱水而死亡。另外,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是:在母猪的饲料当中拌和相应的药物,由母体消化后,通过乳汁喂食给仔猪,避免药性过强而造成仔猪的死亡问题。
4 新生仔猪的存活率会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在日常工作中制定科学的疾病防控方案。重点做好环境温度、卫生管理工作,并关注母猪的饲料营养问题。一旦仔猪发生疾病,应当及时安排兽医进行临床诊断,确定病原体和并发症类型,必要时可以对病死猪进行解剖,以便于制定出有效的诊疗对策,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