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经产母猪及初产仔猪外,其他猪只正常情况下很少有消瘦现象。
临床上病猪如出现肋骨显露,髂骨翼突出,腹壁瘦削,走路时四肢摇晃,应作为消瘦对待,病猪出现消瘦大多为某些疾病的后期症状,或因营养消化吸收机能减退,代谢紊乱所致。
1.猪瘟
慢性病例消瘦、贫血、衰弱、伏卧,行走缓慢、无力,有时有低热,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有的在耳尖、尾尖、四肢皮肤上发生坏死,甚至脱落,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
有些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引起温和型猪瘟,死亡以仔猪居多,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
剖检时,在猪盲肠和结肠黏膜上形成特殊的纽扣状溃疡,溃疡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呈同心轮层状溃疡,突出于黏膜表面,呈黄绿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但并非每头病猪都有此变化。
2.血凝性脑脊髓炎
本病病原为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
本病有两种病型,一是脑脊髓类型,另一种以呕吐、衰弱为主要特征。
仔猪多在出生后2~3天发病,出现呕吐、便秘,哺乳停止等症状,严重病例发生剧烈呕吐而陷入脱水、饥饿状态。
日龄小的仔猪死亡,耐过不死的猪衰弱,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3.瘦母猪综合征
本病是母猪在产后甚至仔猪断奶后2~3星期内,以迅速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不详。
有人认为是母猪产后泌乳,当缺磷或缺钙时,为满足泌乳需要而动用体贮备而引起发病。
也有人认为母猪在妊娠、产后营养供给不足,体贮备动用过多,因而出现迅速消瘦的现象。
病猪除消瘦,体温略有下降外,无其他变化。有些疾病也会造成母猪消瘦,如慢性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螨虫病、蛔虫病、舌道口线虫病、红色舌圆线虫病等。
仔猪因阉割造成肠管与腹膜粘连,过度拥挤等也可造成消瘦。
4.痢疾
本病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
因病猪水泻,排出红、白相间的胶胨样物质,表现为脱水、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止,多呈恶病质。
本病传入猪场后呈散发,经数月才扩散到全群,康复后经一定时间又可复发,反复发作。
剖检可见病变局限于大肠,大肠黏膜肿胀,有带粘液、血液的纤维素覆盖,还出现坏死,外观呈麸皮或豆腐渣样,剥去伪膜暴露出浅表的糜烂面。
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用暗视野显微镜寻找粪便或大肠黏膜内痢疾密螺旋体进行确诊。
5.副伤寒
本病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肠炎,病猪体温升高,逐渐消瘦,生长停滞,贫血。
病猪长期反复腹泻,呈灰白或黄绿色,恶臭、水样,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物,后躯沾有灰褐色粪便。
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
病死猪剖检可见盲肠、结肠和回肠呈坏死性肠炎,黏膜上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溃疡,中央凹陷,四周隆起,表面覆有干酪样物质。
重者肠壁肥厚,硬如橡皮管。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6.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炎。
病猪呈剧烈水泻,迅速消瘦、脱水,粪便呈黄色。
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所生仔猪,第二胎仔猪也可发病,以2~3日龄的仔猪居多。
病猪隔数分钟排腥臭味水样粪便1次。病猪肛门松弛,肛周及后躯有粪土及垫料粘附在一起。
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年龄即可诊断。
仔猪白痢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但发病年龄稍迟,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液状稀粪为特征。
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猪脱水、消瘦。
根据病猪的发病年龄、粪便性状不难做出诊断。
7.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
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
仔猪在临床上以排出血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为特点。
1~3日龄的仔猪最易发生,一旦侵入猪群,可长期在猪场存在。
仔猪出生后突然下血痢,后躯沾满血样粪便,因衰竭、虚脱而死亡。
耐过未死的仔猪消瘦迅速,严重失血、脱水,多于第三天死亡。
部分仔猪出血较少,粪便呈黄色清液状,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
亚急性者仔猪逐渐消瘦,于出生后的第5~7天死亡。
剖检可见腹腔内有樱红色积液和坏死性肠炎,肠壁肥厚,弹性消失,表面浅黄,黏膜表面附有灰黄色坏死伪膜,容易剥下。
临床上病猪如出现肋骨显露,髂骨翼突出,腹壁瘦削,走路时四肢摇晃,应作为消瘦对待,病猪出现消瘦大多为某些疾病的后期症状,或因营养消化吸收机能减退,代谢紊乱所致。
1.猪瘟
慢性病例消瘦、贫血、衰弱、伏卧,行走缓慢、无力,有时有低热,食欲时好时坏,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有的在耳尖、尾尖、四肢皮肤上发生坏死,甚至脱落,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
有些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引起温和型猪瘟,死亡以仔猪居多,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
剖检时,在猪盲肠和结肠黏膜上形成特殊的纽扣状溃疡,溃疡从淋巴滤泡开始,向外呈同心轮层状溃疡,突出于黏膜表面,呈黄绿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但并非每头病猪都有此变化。
2.血凝性脑脊髓炎
本病病原为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
本病有两种病型,一是脑脊髓类型,另一种以呕吐、衰弱为主要特征。
仔猪多在出生后2~3天发病,出现呕吐、便秘,哺乳停止等症状,严重病例发生剧烈呕吐而陷入脱水、饥饿状态。
日龄小的仔猪死亡,耐过不死的猪衰弱,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3.瘦母猪综合征
本病是母猪在产后甚至仔猪断奶后2~3星期内,以迅速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不详。
有人认为是母猪产后泌乳,当缺磷或缺钙时,为满足泌乳需要而动用体贮备而引起发病。
也有人认为母猪在妊娠、产后营养供给不足,体贮备动用过多,因而出现迅速消瘦的现象。
病猪除消瘦,体温略有下降外,无其他变化。有些疾病也会造成母猪消瘦,如慢性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螨虫病、蛔虫病、舌道口线虫病、红色舌圆线虫病等。
仔猪因阉割造成肠管与腹膜粘连,过度拥挤等也可造成消瘦。
4.痢疾
本病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
因病猪水泻,排出红、白相间的胶胨样物质,表现为脱水、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止,多呈恶病质。
本病传入猪场后呈散发,经数月才扩散到全群,康复后经一定时间又可复发,反复发作。
剖检可见病变局限于大肠,大肠黏膜肿胀,有带粘液、血液的纤维素覆盖,还出现坏死,外观呈麸皮或豆腐渣样,剥去伪膜暴露出浅表的糜烂面。
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用暗视野显微镜寻找粪便或大肠黏膜内痢疾密螺旋体进行确诊。
5.副伤寒
本病由猪沙门氏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肠炎,病猪体温升高,逐渐消瘦,生长停滞,贫血。
病猪长期反复腹泻,呈灰白或黄绿色,恶臭、水样,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物,后躯沾有灰褐色粪便。
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
病死猪剖检可见盲肠、结肠和回肠呈坏死性肠炎,黏膜上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溃疡,中央凹陷,四周隆起,表面覆有干酪样物质。
重者肠壁肥厚,硬如橡皮管。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6.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炎。
病猪呈剧烈水泻,迅速消瘦、脱水,粪便呈黄色。
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所生仔猪,第二胎仔猪也可发病,以2~3日龄的仔猪居多。
病猪隔数分钟排腥臭味水样粪便1次。病猪肛门松弛,肛周及后躯有粪土及垫料粘附在一起。
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年龄即可诊断。
仔猪白痢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但发病年龄稍迟,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液状稀粪为特征。
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猪脱水、消瘦。
根据病猪的发病年龄、粪便性状不难做出诊断。
7.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
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
仔猪在临床上以排出血色粪便、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为特点。
1~3日龄的仔猪最易发生,一旦侵入猪群,可长期在猪场存在。
仔猪出生后突然下血痢,后躯沾满血样粪便,因衰竭、虚脱而死亡。
耐过未死的仔猪消瘦迅速,严重失血、脱水,多于第三天死亡。
部分仔猪出血较少,粪便呈黄色清液状,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
亚急性者仔猪逐渐消瘦,于出生后的第5~7天死亡。
剖检可见腹腔内有樱红色积液和坏死性肠炎,肠壁肥厚,弹性消失,表面浅黄,黏膜表面附有灰黄色坏死伪膜,容易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