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皮炎肾炎综合征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皮肤和肾,并日益发展成为皮肤受损的疾病。该病死亡率虽低,但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
过去
一般认为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侵害生长猪和育肥猪,多发生于体重20~65千克的猪,尤其是10~15周龄的猪多见。造成猪只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而且还能导致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增加对其他病原感染的敏感性。哺乳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少发。发病率10%~60%,有的高达80%,病死率5%~20%。夏秋季多见。
现在
(1)发病日龄提前 产房内未断奶的仔猪和45日龄左右的仔猪也可发生该病。
(2)发病形式趋于温和 一窝猪内可能只有个别发病,而同窝的其他猪却不发病。或者产房内某一窝仔猪感染,而其他相邻的仔猪却未见异常。
(3)三率有所降低 三率分别指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原因可能是在饲料或饮水里添加药物,特别是黄芪多糖及其他多糖类物质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抗菌素减少或减轻了继发感染所致。实践证明:饲料中添加中药多糖类物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机体损伤程度与后期育肥增重程度相关。据跟踪调查发现,感染过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仔猪或保育猪,育肥阶段在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日增重等指标方面,低于正常育肥猪。
【临诊表现】
过去
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病变,常被误认为是蚊、蝇、螨虫叮咬皮肤所致。可见耳、背部、腹部、前肢、后腿、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隆起的小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轻的食欲、体温、活动均正常,常自动恢复。严重的,病猪食欲丧失,被毛粗乱,体温升高至41.5℃,皮下水肿,严重下痢和呼吸困难。体重迅速减轻或生长停滞。四肢和眼睑周围可见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大多数病猪消瘦、衰竭死亡。耐过猪长期生长不良,形成僵猪。
现在
(1)皮肤病变出现的部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有的病猪在生殖器附近、耳后等部位出现病变较多,而其他部位较少。
(2)皮肤有溃烂现象。很容易让兽医人员误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但按该病治疗效果不佳。
(3)部分病猪体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特别是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可能是侵害机体时间较短的原因。
(4)弓腰程度不明显。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脏被侵害后往往会出现弓腰的表现,但在实际生产中,表现程度不一。
【病理变化】
过去
肾脏呈现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部分猪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有点状出血或淤血点。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倍。有时可见黄色胸水或心包积液。脾脏轻微肿大,有出血点。肝脏呈桔黄色,心肌肥大。偶见胃溃疡。
现在
尚有大肠和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肺出血。膀胱、输尿管积尿。细菌感染时,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变。且常与肺炎支原体、PRRS、猪瘟等并发感染,导致病变复杂多样。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表现、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临诊要点】
(1)发病对象: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及哺乳仔猪、刚断奶仔猪。
(2)特征性临诊表现有三:一是耳、背、腹部、后躯等皮肤出现红斑、斑点、丘疹及黑色或深褐色坏死痂;二是部分病猪有不同程度的弓腰现象,按压之后更加明显,有怕痛、躲闪反应。三是体表淋巴结肿大。以上三个表现出现机率和程度因有个体差异。
(3)剖检:肾脏苍白、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
【鉴别诊断】
与猪疥癣、猪痘、蚊虫叮咬、猪瘟、猪丹毒、渗出性皮炎、湿疹、皮肤真菌病、锌缺乏症等相似,应注意区分。
(1)猪疥癣
大小猪均发,以5月龄以下幼猪易感,多发于冬季;皮肤剧痒;由于摩擦,患部出血、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猪体消瘦。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治疗有效。内脏无病变。
(2)猪痘
多见于4~6周仔猪及断奶仔猪,成年猪有抵抗力;四季均发,但多见于春末、秋初季节;在无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头等部位出现红色小斑点、丘疹、脓疱、结痂,脱落愈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
(3)蚊虫叮咬
发病高峰在每年5月份至7月份蚊虫活动猖獗的季节,特别是傍晚。有痒感。其他无异常。
(4)猪瘟
高热稽留,皮肤出血,指压不褪色,包皮积尿,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剖检以败血症为主,脾脏出血性梗死,麻雀卵肾,肠道纽扣状溃疡,胃肠出血,淋巴结大理石样。
(5)猪丹毒
架子猪多发,多见于夏季;急性败血症,皮肤有出血点,指压退色。高热稽留,死亡率高80%;全身症状明显;慢性以皮肤疹块和关节炎、心内膜炎为主。肾淤血、肿大,紫红色;脾脏肿大,紫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胃底粘膜及小肠出血性炎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6)渗出性皮炎
由葡萄球感染引起,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通过创伤感染。在眼睛周围、耳廓、腹部等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破溃后水疱液呈棕黄色,如香油样,干燥后形成鳞片状、棕灰色的结痂,有痒感。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
(7)湿疹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夏秋季节发病较重。腹下或大腿内侧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溃疡。病程长者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最后猪体消瘦、虚弱。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丘疹不规则,有奇痒。
(8)皮肤真菌病
不分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生;无季节性,但以秋冬季多见;头、颈、肩等部位皮肤斑块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等。局部奇痒。内脏器官一般无病变。
(9)锌缺乏症
大小猪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表皮,慢性、无热、非炎性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皮肤痂皮增生和皱裂。有轻微的痒感,常继发皮下脓肿。如果日粮中及时补充锌,可在两个星期之内得到缓解。
治疗试验
对暂时不能确诊的疾病,利用药物进行治疗试验也是目前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细菌性和外科性的皮肤病,如皮肤真菌病、渗出性皮炎、湿疹、猪丹毒等可以使用抗菌素和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都有一定效果;对于锌缺乏症,补锌后症状会有所缓解。而对于病毒性和中毒性皮肤病,使用抗菌素基本无效。
病理学诊断
当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病灶时,应怀疑本病。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全身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如在这些细胞中观察到嗜碱性或两性染色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则基本可以确诊。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与抗菌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可试用黄芪多糖(或板蓝根),同时用紫药水涂抹,1日2次,连用3~5d,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严重的注射给药,轻的或有食欲的可饮水或拌料。同时给予免疫增效剂,如多糖类物质、中药免疫增效剂等。
(2)试验表明,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或结合抗生素治疗该病,在成活率、日增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方面优良。
【预防】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2)加强饲养管理、保温和定期消毒。
(3)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种猪。
(4)做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相关病的免疫接种。
(5)药物预防 母猪产前和产后各1周、仔猪断奶前后和哺乳期间,用头孢类拌料,并采用脉冲式给药。仔猪可实行三针保健。
(6)减少应激因素的产生。如断奶应激、饲养管理应激等。
(7)减少免疫抑制因素的出现 如霉素毒素、外寄生虫、超负荷免疫接种、药物滥用等。
(8)做好驱虫工作 驱虫效果最好的是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资料来源:中国养殖业联盟)
【流行特点】
过去
一般认为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侵害生长猪和育肥猪,多发生于体重20~65千克的猪,尤其是10~15周龄的猪多见。造成猪只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而且还能导致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增加对其他病原感染的敏感性。哺乳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少发。发病率10%~60%,有的高达80%,病死率5%~20%。夏秋季多见。
现在
(1)发病日龄提前 产房内未断奶的仔猪和45日龄左右的仔猪也可发生该病。
(2)发病形式趋于温和 一窝猪内可能只有个别发病,而同窝的其他猪却不发病。或者产房内某一窝仔猪感染,而其他相邻的仔猪却未见异常。
(3)三率有所降低 三率分别指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原因可能是在饲料或饮水里添加药物,特别是黄芪多糖及其他多糖类物质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抗菌素减少或减轻了继发感染所致。实践证明:饲料中添加中药多糖类物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机体损伤程度与后期育肥增重程度相关。据跟踪调查发现,感染过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仔猪或保育猪,育肥阶段在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日增重等指标方面,低于正常育肥猪。
【临诊表现】
过去
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病变,常被误认为是蚊、蝇、螨虫叮咬皮肤所致。可见耳、背部、腹部、前肢、后腿、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隆起的小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轻的食欲、体温、活动均正常,常自动恢复。严重的,病猪食欲丧失,被毛粗乱,体温升高至41.5℃,皮下水肿,严重下痢和呼吸困难。体重迅速减轻或生长停滞。四肢和眼睑周围可见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大多数病猪消瘦、衰竭死亡。耐过猪长期生长不良,形成僵猪。
现在
(1)皮肤病变出现的部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有的病猪在生殖器附近、耳后等部位出现病变较多,而其他部位较少。
(2)皮肤有溃烂现象。很容易让兽医人员误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但按该病治疗效果不佳。
(3)部分病猪体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特别是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可能是侵害机体时间较短的原因。
(4)弓腰程度不明显。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脏被侵害后往往会出现弓腰的表现,但在实际生产中,表现程度不一。
【病理变化】
过去
肾脏呈现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部分猪肾脏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有点状出血或淤血点。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倍。有时可见黄色胸水或心包积液。脾脏轻微肿大,有出血点。肝脏呈桔黄色,心肌肥大。偶见胃溃疡。
现在
尚有大肠和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肺出血。膀胱、输尿管积尿。细菌感染时,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等病变。且常与肺炎支原体、PRRS、猪瘟等并发感染,导致病变复杂多样。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表现、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临诊要点】
(1)发病对象: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及哺乳仔猪、刚断奶仔猪。
(2)特征性临诊表现有三:一是耳、背、腹部、后躯等皮肤出现红斑、斑点、丘疹及黑色或深褐色坏死痂;二是部分病猪有不同程度的弓腰现象,按压之后更加明显,有怕痛、躲闪反应。三是体表淋巴结肿大。以上三个表现出现机率和程度因有个体差异。
(3)剖检:肾脏苍白、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
【鉴别诊断】
与猪疥癣、猪痘、蚊虫叮咬、猪瘟、猪丹毒、渗出性皮炎、湿疹、皮肤真菌病、锌缺乏症等相似,应注意区分。
(1)猪疥癣
大小猪均发,以5月龄以下幼猪易感,多发于冬季;皮肤剧痒;由于摩擦,患部出血、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猪体消瘦。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治疗有效。内脏无病变。
(2)猪痘
多见于4~6周仔猪及断奶仔猪,成年猪有抵抗力;四季均发,但多见于春末、秋初季节;在无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头等部位出现红色小斑点、丘疹、脓疱、结痂,脱落愈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
(3)蚊虫叮咬
发病高峰在每年5月份至7月份蚊虫活动猖獗的季节,特别是傍晚。有痒感。其他无异常。
(4)猪瘟
高热稽留,皮肤出血,指压不褪色,包皮积尿,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剖检以败血症为主,脾脏出血性梗死,麻雀卵肾,肠道纽扣状溃疡,胃肠出血,淋巴结大理石样。
(5)猪丹毒
架子猪多发,多见于夏季;急性败血症,皮肤有出血点,指压退色。高热稽留,死亡率高80%;全身症状明显;慢性以皮肤疹块和关节炎、心内膜炎为主。肾淤血、肿大,紫红色;脾脏肿大,紫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胃底粘膜及小肠出血性炎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6)渗出性皮炎
由葡萄球感染引起,多见于5~6日龄哺乳仔猪。通过创伤感染。在眼睛周围、耳廓、腹部等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破溃后水疱液呈棕黄色,如香油样,干燥后形成鳞片状、棕灰色的结痂,有痒感。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
(7)湿疹
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夏秋季节发病较重。腹下或大腿内侧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溃疡。病程长者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最后猪体消瘦、虚弱。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丘疹不规则,有奇痒。
(8)皮肤真菌病
不分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发生;无季节性,但以秋冬季多见;头、颈、肩等部位皮肤斑块充血、水肿、脱毛、丘疹、水疱、结节、结痂等。局部奇痒。内脏器官一般无病变。
(9)锌缺乏症
大小猪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表皮,慢性、无热、非炎性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皮肤痂皮增生和皱裂。有轻微的痒感,常继发皮下脓肿。如果日粮中及时补充锌,可在两个星期之内得到缓解。
治疗试验
对暂时不能确诊的疾病,利用药物进行治疗试验也是目前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细菌性和外科性的皮肤病,如皮肤真菌病、渗出性皮炎、湿疹、猪丹毒等可以使用抗菌素和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都有一定效果;对于锌缺乏症,补锌后症状会有所缓解。而对于病毒性和中毒性皮肤病,使用抗菌素基本无效。
病理学诊断
当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致密病灶时,应怀疑本病。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全身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类细胞浸润及形成多核巨细胞,如在这些细胞中观察到嗜碱性或两性染色的细胞质内包涵体,则基本可以确诊。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与抗菌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可试用黄芪多糖(或板蓝根),同时用紫药水涂抹,1日2次,连用3~5d,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严重的注射给药,轻的或有食欲的可饮水或拌料。同时给予免疫增效剂,如多糖类物质、中药免疫增效剂等。
(2)试验表明,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或结合抗生素治疗该病,在成活率、日增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方面优良。
【预防】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2)加强饲养管理、保温和定期消毒。
(3)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种猪。
(4)做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相关病的免疫接种。
(5)药物预防 母猪产前和产后各1周、仔猪断奶前后和哺乳期间,用头孢类拌料,并采用脉冲式给药。仔猪可实行三针保健。
(6)减少应激因素的产生。如断奶应激、饲养管理应激等。
(7)减少免疫抑制因素的出现 如霉素毒素、外寄生虫、超负荷免疫接种、药物滥用等。
(8)做好驱虫工作 驱虫效果最好的是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资料来源:中国养殖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