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8年底2019年初不同的是,引起本次疫情的毒株更加多样化,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法疫苗毒株与自然致弱毒株;与此相关的精准剔除方案(即“拔牙”)在本轮疫情处置中也遭遇了巨大挑战:失败或淘汰率高。
精准剔除失败或淘汰率大的原因
2019年各养猪企业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以生物安全为基础的“早、快、狠”或“早、快、准”精准剔除方案。但在2020-2021年度,该方案遭遇了严重的挑战,表现为精准剔除失败或淘汰率大。分析原因大概有有以下几点:
1、存栏量不同
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国猪群存栏密度较小,感染压力小,生物安全压力小,即使个别猪场出现感染现象,猪场通过上述方案在短时间内即能够迅速恢复生产。进入2020年下半年,新场、复产场大量投入使用,猪群密度增大,个别地区甚至超过非瘟之前水平,区域防控压力大、生物安全压力大,随着气温降低,非瘟疫情呈现燎原之势。
2、温度差异
在非瘟精准剔除方案或“拔牙”方案风靡行业,成为业内茶余饭后谈资的那段时间,期间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环境温度较高的季节(春末、夏季与初秋)。从我国非洲猪瘟病毒这两年半的流行趋势看,与新冠病毒一样,非瘟病毒“怕热不怕冷”,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病毒的传播能力下降,猪场生物安全压力较小。进入2020年11月份,气温下降,环境消杀效果下降,伴随猪群密度升高,一旦区域内有猪场感染,整个区域迅速沦陷。
3、毒株差异
非法疫苗毒并不是2020-2021年度疫情的特有毒株,自2019年就伴随着我们业内从业者,但因为2019-2020年度全国范围猪群密度较小,非法疫苗毒株呈现散发现象。进入2020-2021年度,伴随着猪群密度增大非法疫苗毒株在部分地区呈现流行态势。在2019-2020年度非瘟疫情较少,非瘟病毒自然致弱毒株未见报道。
猪群密度增大、气温低、毒株变弱是2020-2021年度疫情爆发的三大原因,从两年半来的猪群发病规律看,区域内猪群密度的大小是本区域能否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原因。在2019-2020年度的冬季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疫情,疫苗毒株在此期间内也未引起大范围猪群的感染,因此,气温低与致弱毒株只能对疫情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精准剔除成功要素总结
虽然2020-2021年度的疫情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猪群存栏量减损超过2018-2019年度,但仍然有相当多猪场幸免于本次疫情,精准剔除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母猪存栏计,淘汰率不足0.5%,非疫苗毒)。这些猪场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总结如下:
1、猪场管理者统一思想
猪场管理层必须统一思想,制定的方案必须切实落实到位。如前所述,采样方式多样,对非疫苗毒而言,所有的采样法都能满足精准剔除的需要,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猪场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一种方法,切忌朝三暮四,引起员工思想混乱。在形成统一思想时,猪场管理者必须结合自己猪场员工的水平(执行力、生物安全的认识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猪场的“拔牙”方式。
2、管理者下沉一线
精准剔除方案并不复杂,归纳为三个字“早、快、狠”或“早、快、准”,但成功与否更在于执行。管理者下沉一线能够了解猪场的疫情形势、能够及时纠偏,能够将方案具体化使之符合于本猪场的情况。
3、前期拔牙一定要“狠”
在本轮疫情处置过程中,很多猪场受前期其他猪场精准剔除方案的误导,在发现阳性猪只时只处理阳性栏位,临近栏位或对面栏位未做处理(大栏感染也是仅处理一个栏位),致使在后期接连在临近区域出现阳性猪只。
4、绝对静默期适当延长
本次疫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很多猪场受前期影响,绝对静默期只有5-7天左右,之后开始恢复部分操作,比如上产床、断奶等,结果由于猪群移动造成污染面扩散。
5、单料槽单水嘴饲养模式
在本轮疫情处置过程中,单料槽单水嘴饲养模式的猪场污染面小,淘汰率小。
6、经产、大后备尽量避免采取大栏饲喂模式
在第一轮疫情后部分复产场对限位栏与大栏的比例重新进行了设定:减少大栏、增加限位栏,在本轮疫情处置中污染面小,损失小。
7、全群筛查采取慎重态度
管理者必须评估自己猪场的人力与实验室情况,人力不足或员工生物安全意识较差的猪场慎重采取全群普查的方法。
8、“拔牙”过程中严控生物安全措施
大多数猪场对生物安全措施包括“拔牙”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具有详细的要求,在此不再叙述。
9、采取抗体检测,完全净化疫情
本轮疫情的非瘟病毒潜伏期较长,毒株较弱,单靠抗原检测无法完全清除疫情,在静默期结束后需要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
在精准剔除过程中,抗原抗体双检,尤其是中等毒力以下毒株感染的猪场在静默期结束后的抗体检测是完全净化猪场疫情的必要措施。
哼哼会评:拔牙技术需要及时调整
从现有的资料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出现及今后出现的变异将趋向于:慢性感染、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降低,抗体产生时间推迟等临床表现。病毒以上临床症状的出现,将导致变异毒株进入猪场后,因猪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发生大面积感染。业内在2018-2020年积累的非瘟拔牙技术: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进行精准检测、快速拔牙的方案,在变异毒株出现后,面临失效的可能,拔牙技术需要及时调整了。
希望有识之士可以早日根据非瘟新变异毒株特性来制定防控方案,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精准剔除失败或淘汰率大的原因
2019年各养猪企业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以生物安全为基础的“早、快、狠”或“早、快、准”精准剔除方案。但在2020-2021年度,该方案遭遇了严重的挑战,表现为精准剔除失败或淘汰率大。分析原因大概有有以下几点:
1、存栏量不同
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国猪群存栏密度较小,感染压力小,生物安全压力小,即使个别猪场出现感染现象,猪场通过上述方案在短时间内即能够迅速恢复生产。进入2020年下半年,新场、复产场大量投入使用,猪群密度增大,个别地区甚至超过非瘟之前水平,区域防控压力大、生物安全压力大,随着气温降低,非瘟疫情呈现燎原之势。
2、温度差异
在非瘟精准剔除方案或“拔牙”方案风靡行业,成为业内茶余饭后谈资的那段时间,期间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环境温度较高的季节(春末、夏季与初秋)。从我国非洲猪瘟病毒这两年半的流行趋势看,与新冠病毒一样,非瘟病毒“怕热不怕冷”,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病毒的传播能力下降,猪场生物安全压力较小。进入2020年11月份,气温下降,环境消杀效果下降,伴随猪群密度升高,一旦区域内有猪场感染,整个区域迅速沦陷。
3、毒株差异
非法疫苗毒并不是2020-2021年度疫情的特有毒株,自2019年就伴随着我们业内从业者,但因为2019-2020年度全国范围猪群密度较小,非法疫苗毒株呈现散发现象。进入2020-2021年度,伴随着猪群密度增大非法疫苗毒株在部分地区呈现流行态势。在2019-2020年度非瘟疫情较少,非瘟病毒自然致弱毒株未见报道。
猪群密度增大、气温低、毒株变弱是2020-2021年度疫情爆发的三大原因,从两年半来的猪群发病规律看,区域内猪群密度的大小是本区域能否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原因。在2019-2020年度的冬季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疫情,疫苗毒株在此期间内也未引起大范围猪群的感染,因此,气温低与致弱毒株只能对疫情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精准剔除成功要素总结
虽然2020-2021年度的疫情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猪群存栏量减损超过2018-2019年度,但仍然有相当多猪场幸免于本次疫情,精准剔除率也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母猪存栏计,淘汰率不足0.5%,非疫苗毒)。这些猪场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总结如下:
1、猪场管理者统一思想
猪场管理层必须统一思想,制定的方案必须切实落实到位。如前所述,采样方式多样,对非疫苗毒而言,所有的采样法都能满足精准剔除的需要,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猪场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一种方法,切忌朝三暮四,引起员工思想混乱。在形成统一思想时,猪场管理者必须结合自己猪场员工的水平(执行力、生物安全的认识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猪场的“拔牙”方式。
2、管理者下沉一线
精准剔除方案并不复杂,归纳为三个字“早、快、狠”或“早、快、准”,但成功与否更在于执行。管理者下沉一线能够了解猪场的疫情形势、能够及时纠偏,能够将方案具体化使之符合于本猪场的情况。
3、前期拔牙一定要“狠”
在本轮疫情处置过程中,很多猪场受前期其他猪场精准剔除方案的误导,在发现阳性猪只时只处理阳性栏位,临近栏位或对面栏位未做处理(大栏感染也是仅处理一个栏位),致使在后期接连在临近区域出现阳性猪只。
4、绝对静默期适当延长
本次疫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很多猪场受前期影响,绝对静默期只有5-7天左右,之后开始恢复部分操作,比如上产床、断奶等,结果由于猪群移动造成污染面扩散。
5、单料槽单水嘴饲养模式
在本轮疫情处置过程中,单料槽单水嘴饲养模式的猪场污染面小,淘汰率小。
6、经产、大后备尽量避免采取大栏饲喂模式
在第一轮疫情后部分复产场对限位栏与大栏的比例重新进行了设定:减少大栏、增加限位栏,在本轮疫情处置中污染面小,损失小。
7、全群筛查采取慎重态度
管理者必须评估自己猪场的人力与实验室情况,人力不足或员工生物安全意识较差的猪场慎重采取全群普查的方法。
8、“拔牙”过程中严控生物安全措施
大多数猪场对生物安全措施包括“拔牙”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具有详细的要求,在此不再叙述。
9、采取抗体检测,完全净化疫情
本轮疫情的非瘟病毒潜伏期较长,毒株较弱,单靠抗原检测无法完全清除疫情,在静默期结束后需要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
在精准剔除过程中,抗原抗体双检,尤其是中等毒力以下毒株感染的猪场在静默期结束后的抗体检测是完全净化猪场疫情的必要措施。
哼哼会评:拔牙技术需要及时调整
从现有的资料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出现及今后出现的变异将趋向于:慢性感染、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降低,抗体产生时间推迟等临床表现。病毒以上临床症状的出现,将导致变异毒株进入猪场后,因猪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发生大面积感染。业内在2018-2020年积累的非瘟拔牙技术: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进行精准检测、快速拔牙的方案,在变异毒株出现后,面临失效的可能,拔牙技术需要及时调整了。
希望有识之士可以早日根据非瘟新变异毒株特性来制定防控方案,供广大养殖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