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猪爱咬尾巴的原因和危害,以及目前养猪户常用的一些防治猪咬尾症的方法。
一、猪咬尾症的原因和危害
猪咬尾巴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和环境、营养、疾病以及饲养条件等有关。但引起猪咬尾症的主要原因有一下6种:
1)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有研究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容易出现咬尾症,松软耳猪比坚耳猪更易发生咬尾;公猪比母猪更容易发生咬尾;40日龄左右的育肥猪对咬尾更为敏感;
2)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群密度大、过度拥挤,相互接触就容易发生冲突。有时为了抢夺食物和饮水更容易发生啃咬;
图片
3)生猪营养不良,如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猪缺乏铁、锌、铜等微量元素时,也容易发生咬尾巴的现象;
4)猪感染寄生虫,体外寄生虫对皮肤的刺激引起猪烦躁不安,在墙壁和栏杆上磨蹭出血受伤,容易引起其他猪只的啃咬。体内寄生虫(比如蛔虫)也可能引起猪只的咬尾症;
5)猪只贫血或尾尖坏死,这种情况容易引起其他猪只的咬尾恶癖;
6)因转群、换饲料、气温突变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猪发生咬尾现象。
•危害
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后,轻则咬掉半条尾巴,重则整条尾巴都被咬掉,甚至因为尾动脉破裂流血不止引起失血性死亡。不管受伤情况是否严重,如果受伤部位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局部炎症或组织坏死,严重时引起猪麻痹瘫痪,危害极大。
除了肉体上的伤害外,还会造成心理伤害。一般被咬了的猪会害怕、恐惧其他猪,会独自躲在猪舍角落,伤口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采食量也下降,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据报道,相比于正常猪群,发生咬尾病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都要下降26.4%,经济损失极大。
一、猪咬尾症的原因和危害
猪咬尾巴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可能和环境、营养、疾病以及饲养条件等有关。但引起猪咬尾症的主要原因有一下6种:
1)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有研究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容易出现咬尾症,松软耳猪比坚耳猪更易发生咬尾;公猪比母猪更容易发生咬尾;40日龄左右的育肥猪对咬尾更为敏感;
2)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群密度大、过度拥挤,相互接触就容易发生冲突。有时为了抢夺食物和饮水更容易发生啃咬;
图片
3)生猪营养不良,如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猪缺乏铁、锌、铜等微量元素时,也容易发生咬尾巴的现象;
4)猪感染寄生虫,体外寄生虫对皮肤的刺激引起猪烦躁不安,在墙壁和栏杆上磨蹭出血受伤,容易引起其他猪只的啃咬。体内寄生虫(比如蛔虫)也可能引起猪只的咬尾症;
5)猪只贫血或尾尖坏死,这种情况容易引起其他猪只的咬尾恶癖;
6)因转群、换饲料、气温突变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猪发生咬尾现象。
•危害
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后,轻则咬掉半条尾巴,重则整条尾巴都被咬掉,甚至因为尾动脉破裂流血不止引起失血性死亡。不管受伤情况是否严重,如果受伤部位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局部炎症或组织坏死,严重时引起猪麻痹瘫痪,危害极大。
除了肉体上的伤害外,还会造成心理伤害。一般被咬了的猪会害怕、恐惧其他猪,会独自躲在猪舍角落,伤口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采食量也下降,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据报道,相比于正常猪群,发生咬尾病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都要下降26.4%,经济损失极大。
二、怎样有效防治猪咬尾症
既然知道了猪爱咬尾巴一种病,那就要找准病因,才好对症治疗。由于引起猪咬尾症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就引起猪咬尾症的主要原因给出一些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养猪户有一定作用。
1.选好猪的品种,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养猪户在选择要饲养猪的品种时,尽量选择不容易发生咬尾症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猪发生咬尾症的概率。除此之外,还要为猪创造干净卫生的生存环境,猪舍要定期打扫、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夏季要注意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还要注意猪舍灯光的问题,夜间光线不宜过强,不然也可能引起猪咬尾症。
2.合理分群,控制好饲养密度
在对猪群进行分群、转群时,可以根据猪只的来源、品种、年龄、体重、体质和采食量等进行合理的分群,将生活习性相近的猪只分在一起饲养。转群时,最好是整栏转出,尽量减少因合群和重新组群引起猪只的应激,还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在确定猪的饲养密度时,可以根据每个猪舍的面积和猪的本能认知力来确定。一般3~4个月龄的猪,占栏面积应为0.5~0.6平方米。确保每头猪都有足够的活动面积,避免因拥挤造成猪只相互啃咬打斗。还有就是猪作为群居性动物,它的认知能力一般在10头猪左右,如果同一猪舍饲养的猪只过多,也容易引起猪只的排他性和攻击性。
3.保证饲料充足,营养全面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不全面,导致猪的营养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纤维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也容易引起猪咬尾症。特别是育肥猪,正是长膘得时候,每天的消耗量也大,如果采食量不足、蛋白质缺乏,特别容易发生咬尾巴的现象。所以要根据猪不同的生长时期,粗饲料、青饲料、精饲料等合理的搭配饲养。
除了饲料的营养要全面充足外,在饲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不要使用腐败霉变的饲料,避免猪只采食后发生饲料中毒或引发一些疾病等。
4.定期驱虫,药物预防
猪只受到寄生虫感染时,也会诱发其爱咬尾巴的毛病,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给猪做好驱虫工作,特别是疥螨虫和体表的一些虱虫。而在猪短暂的一生中,一般要做2~3次驱虫,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和100~110日龄。
除了定期驱虫外,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腐质酸钠、食盐,或少量的镇静剂,这些方法对猪咬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发生咬尾症现象,及时隔离治疗
在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后,对于被咬伤的猪和具有攻击恶癖的猪要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对于被咬伤的猪只,可以先用0.1%高锰酸钾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再涂上碘酒或氯亚铁,防止化脓。受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有攻击恶癖的猪要单独饲养,可以用稀释后的白酒对其进行喷雾,或在饲料中加0.1%的食盐,可以有效治疗猪咬尾症。
由于引起猪爱咬尾巴的原因很多,所以在防治猪咬尾症的方法上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广大养猪户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
其实除了以上5种方法外,很多养猪户会给仔猪断尾来防治猪咬尾巴,但是断尾对养猪来说有很多危害,手段也略显残忍,所以不建议使用。下次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断尾防治猪咬尾症都有哪些危害,喜欢我文章的可以关注一下哦!
既然知道了猪爱咬尾巴一种病,那就要找准病因,才好对症治疗。由于引起猪咬尾症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就引起猪咬尾症的主要原因给出一些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养猪户有一定作用。
1.选好猪的品种,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养猪户在选择要饲养猪的品种时,尽量选择不容易发生咬尾症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猪发生咬尾症的概率。除此之外,还要为猪创造干净卫生的生存环境,猪舍要定期打扫、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夏季要注意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还要注意猪舍灯光的问题,夜间光线不宜过强,不然也可能引起猪咬尾症。
2.合理分群,控制好饲养密度
在对猪群进行分群、转群时,可以根据猪只的来源、品种、年龄、体重、体质和采食量等进行合理的分群,将生活习性相近的猪只分在一起饲养。转群时,最好是整栏转出,尽量减少因合群和重新组群引起猪只的应激,还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在确定猪的饲养密度时,可以根据每个猪舍的面积和猪的本能认知力来确定。一般3~4个月龄的猪,占栏面积应为0.5~0.6平方米。确保每头猪都有足够的活动面积,避免因拥挤造成猪只相互啃咬打斗。还有就是猪作为群居性动物,它的认知能力一般在10头猪左右,如果同一猪舍饲养的猪只过多,也容易引起猪只的排他性和攻击性。
3.保证饲料充足,营养全面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不全面,导致猪的营养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纤维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也容易引起猪咬尾症。特别是育肥猪,正是长膘得时候,每天的消耗量也大,如果采食量不足、蛋白质缺乏,特别容易发生咬尾巴的现象。所以要根据猪不同的生长时期,粗饲料、青饲料、精饲料等合理的搭配饲养。
除了饲料的营养要全面充足外,在饲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不要使用腐败霉变的饲料,避免猪只采食后发生饲料中毒或引发一些疾病等。
4.定期驱虫,药物预防
猪只受到寄生虫感染时,也会诱发其爱咬尾巴的毛病,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给猪做好驱虫工作,特别是疥螨虫和体表的一些虱虫。而在猪短暂的一生中,一般要做2~3次驱虫,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和100~110日龄。
除了定期驱虫外,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腐质酸钠、食盐,或少量的镇静剂,这些方法对猪咬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发生咬尾症现象,及时隔离治疗
在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后,对于被咬伤的猪和具有攻击恶癖的猪要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对于被咬伤的猪只,可以先用0.1%高锰酸钾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再涂上碘酒或氯亚铁,防止化脓。受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有攻击恶癖的猪要单独饲养,可以用稀释后的白酒对其进行喷雾,或在饲料中加0.1%的食盐,可以有效治疗猪咬尾症。
由于引起猪爱咬尾巴的原因很多,所以在防治猪咬尾症的方法上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广大养猪户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
其实除了以上5种方法外,很多养猪户会给仔猪断尾来防治猪咬尾巴,但是断尾对养猪来说有很多危害,手段也略显残忍,所以不建议使用。下次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断尾防治猪咬尾症都有哪些危害,喜欢我文章的可以关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