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目前,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最为常见的两种细菌性疾病,其危害严重且发病后的治疗效果极差,常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猪场造成了较高的死淘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链球菌和副猪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疫苗免疫方案进行分析,以期对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2、链球菌血清型与毒力因子
2.1链球菌的血清型猪链球菌是一种有荚膜的革兰阳性球菌,目前按照多糖荚膜成分分为35种血清型,并非所有的血清型都有致病性,感染人的致病菌血清型主要包括1型和2型。2型是从病猪和患者中分离最多的一种血清型。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蛋白因子(EF)、溶血素(SLY)、黏附素、纤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以及IgG结合蛋白等。链球菌的致病机理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2.2链球菌的毒力因子
2.2.1荚膜多糖(CPS):荚膜多糖决定了猪链球菌2型的侵袭力,它可以在非免疫动物体内产生有活性的抗体,具有抗吞噬功能,可以保护细菌不被免疫系统的各种吞噬细胞所吞噬。Segers等发现荚膜厚度增加能提高菌株对抗多核白细胞的杀伤能力。
2.2.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溶菌酶释放蛋白有被称为类M蛋白,为胞壁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黏附作用,含有M蛋白的菌株能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黏附到上皮细胞上,增加侵入的机会。
2.2.3溶血素(SLY):溶血素是由猪链球菌产生的释放至细胞外的具有细胞作用的毒素物质,是一种溶细胞性蛋白毒素,除了可以溶解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外,还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溶血素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保护性抗原。
2.2.4IgG结合蛋白:链球菌2型有毒株和无毒株的抗原都能够与猪、牛、羊等动物以及人的IgG-Fc端非特异性结合,影响抗体活性,通过抑制IgG的调理活性和吞噬作用进行免疫逃逸。小鼠试验证明该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
2.2.5纤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该蛋白是一种型的毒力因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链球菌中,试验表明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菌定植靶器官特别是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与毒力因子
3.1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根据血清学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S)的15种血清型得到证实,细菌的血清型已普遍作为其毒力的标志,不同血清型的HPS,毒力和致病力存在差异。母安雄等研究报道SPF猪腹腔接种血清1、5、10、12、13、14型HPS后在4 d内发病或死亡,这些菌株归类为高毒力菌株;接种血清2、4、15型HPS后,引起多发性浆膜炎但不致死,这些菌株归类为中等毒力菌株;接种血清3、6、7、8、11型HPS后,感染症状较缓慢或无临床表现,这些菌株归类为无毒力菌株。国内蔡旭旺等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HPS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主要为4、5、13型。HPS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发病,常见于4-8周龄,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时就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肥育期早期,发病率可达40%,严重的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50%。
目前,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最为常见的两种细菌性疾病,其危害严重且发病后的治疗效果极差,常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猪场造成了较高的死淘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链球菌和副猪的血清型、毒力因子以及疫苗免疫方案进行分析,以期对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2、链球菌血清型与毒力因子
2.1链球菌的血清型猪链球菌是一种有荚膜的革兰阳性球菌,目前按照多糖荚膜成分分为35种血清型,并非所有的血清型都有致病性,感染人的致病菌血清型主要包括1型和2型。2型是从病猪和患者中分离最多的一种血清型。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蛋白因子(EF)、溶血素(SLY)、黏附素、纤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以及IgG结合蛋白等。链球菌的致病机理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2.2链球菌的毒力因子
2.2.1荚膜多糖(CPS):荚膜多糖决定了猪链球菌2型的侵袭力,它可以在非免疫动物体内产生有活性的抗体,具有抗吞噬功能,可以保护细菌不被免疫系统的各种吞噬细胞所吞噬。Segers等发现荚膜厚度增加能提高菌株对抗多核白细胞的杀伤能力。
2.2.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溶菌酶释放蛋白有被称为类M蛋白,为胞壁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黏附作用,含有M蛋白的菌株能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黏附到上皮细胞上,增加侵入的机会。
2.2.3溶血素(SLY):溶血素是由猪链球菌产生的释放至细胞外的具有细胞作用的毒素物质,是一种溶细胞性蛋白毒素,除了可以溶解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外,还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溶血素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保护性抗原。
2.2.4IgG结合蛋白:链球菌2型有毒株和无毒株的抗原都能够与猪、牛、羊等动物以及人的IgG-Fc端非特异性结合,影响抗体活性,通过抑制IgG的调理活性和吞噬作用进行免疫逃逸。小鼠试验证明该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
2.2.5纤连蛋白结合蛋白(FBPS):该蛋白是一种型的毒力因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猪链球菌中,试验表明纤连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菌定植靶器官特别是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与毒力因子
3.1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根据血清学研究,副猪嗜血杆菌(HPS)的15种血清型得到证实,细菌的血清型已普遍作为其毒力的标志,不同血清型的HPS,毒力和致病力存在差异。母安雄等研究报道SPF猪腹腔接种血清1、5、10、12、13、14型HPS后在4 d内发病或死亡,这些菌株归类为高毒力菌株;接种血清2、4、15型HPS后,引起多发性浆膜炎但不致死,这些菌株归类为中等毒力菌株;接种血清3、6、7、8、11型HPS后,感染症状较缓慢或无临床表现,这些菌株归类为无毒力菌株。国内蔡旭旺等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HPS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主要为4、5、13型。HPS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发病,常见于4-8周龄,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有些可早在保育舍内最初2周时就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肥育期早期,发病率可达40%,严重的混合感染时死亡率可达50%。
3.2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
3.2.1外膜蛋白:Ruiz等研究表明,外膜蛋白(OMP)与毒力有关,健康仔猪与患病猪分离的OMP不同,有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症状的猪分离的OMP基本相同。OMP蛋白共有8种,Hps强毒株都具有一类分子质量在37 ku左右的蛋白质。Miniats等(1991b)报道,不同血清型的菌株抗原性不同,毒力和免疫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免疫动物的抗体主要针对OMP而不是脂多糖和荚膜多糖,证明OMP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3.2.2菌毛:菌毛是上呼吸道黏附因子,黏附后发生侵袭而进入体内。副猪嗜血杆菌在猪体内传代后形成纤毛样的结构。Vahle等(1997)研究结果表明,从鼻腔中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与急性化脓性鼻炎、鼻腔和气管黏膜的急性细胞肿胀及纤毛丢失有关,并推断黏膜的这些变化可能使副猪嗜血杆菌侵入机体并进入血流。
3.2.3脂多糖:脂多糖(LPS)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Miniats等(199la)研究结果发现,用含有LPS和OMP抗原的菌苗免疫动物,有OMP抗体的猪才能抵抗强毒菌的攻击。Amano等(1997)进一步研究了LPS的致病作用,用血清5型菌株接种动物后发现,血液中LPS抗体的出现与血栓形成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关。
3.2.4转铁蛋白:铁是细菌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由于宿主糖蛋白、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的络合作用,细菌外环境的铁含量很少。HPS含铁细胞利用转铁结合蛋白(TBP)提供细菌生长必需的铁离子,由此认为转铁蛋白(TBP)在HPS感染宿主动物引起发病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3.2.5酶类及其他:神经氨酸酶是巴氏德杆菌科(HPS属于巴氏德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研究表明,90%以上的田间分离株有神经氨酸酶,其功能与透过酶和醛缩酶功能一致,可通过清除宿主细胞的碳水化合物,从而发挥细菌毒力。神经氨酸酶还介导清除与宿主细胞糖原结合的唾液酸,从而暴露出细菌定居或侵入宿主细胞所需的受体,并通过降低黏蛋白的黏性来干扰宿主的防御系统。
4、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病免疫方案
4.1猪链球菌病疫苗免疫方案
种公猪:2次/年,3ml/头
经产母猪:首次免疫:产前6-7周首免,产前3-4周二免,以后产前3-4周免疫,3ml/头
仔猪:2-3周龄首免,5-6周龄2二免,2ml/头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免疫方案
种公猪:2次/年
经产母猪:首次免疫:产前8-9周首免、产前4-5周二免,以后产前4-5周免疫
仔猪:2-3周龄首免,5-6周龄二免
5、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要点
5.1猪链球菌病防控要点
5.1.1伤口感染是链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径:链球菌的主要感染途径为伤口感染,在猪的一生之中,都无法避免伤口的出现,如仔猪:断脐带、剪牙、断尾、阉割等,断奶之前无法避免伤口的出现,感染风险一直存在,因此必须做好母猪的产前跟胎免疫,仔猪获得足够高的母源抗体才能抵抗早期感染。另外,母猪在分娩、配种时都可能出现产道张开接触外界的感染风险,母猪自身的免疫抗体及抵抗力以在链球菌的防控上也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对母猪群的免疫。
5.1.2链球菌的危害是有其产生的毒素引起:链球菌会引起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等各型链球菌病,危害最大的是几种毒素,如荚膜多糖(CPS),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蛋白因子(EF),溶血素(SLY),黏附素等,且抗生素对细菌毒素基本无效,因此疫苗免疫是链球菌病防控的关键措施。另外,猪场疾病的综合防控和生产管理也是链球菌病防控的重点。
5.2副猪嗜血杆菌防控要点
5.2.1弄清血清型是关键:我国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常见的血清型是4型、5型和13型。血清型是进行细菌分类的标志。必须弄清楚本猪场的副猪的血清型,免疫预防才可以准确,确保免疫保护力。
5.2.2血清型与保护性抗原的关系:副猪疫苗产生保护作用的抗原成份为外膜蛋白(OMP),也就是说保护性抗原和血清型抗原是两种不同的抗原。即使血清型相同,如果疫苗的保护性抗原与猪感染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不一致的话,疫苗也没有保护作用,而即使血清型不一致,保护性抗原一致的话,也可产生保护作用。在血清型一致而保护性抗原不同的情况下,疫苗对猪也是没有保护作用的。
5.2.3正确使用疫苗免疫方案以及药物保健方案: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危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猪场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生物安全等综合管理措施,需要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消毒措施、适当的药物保健方案。